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新浪網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後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詩中透露出詩人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閒靜之中,又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

原文

杜甫〔唐代〕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譯文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着一個。

一隻只幼小的山雞隱伏在竹筍根旁,沒有人能看見;河岸的沙灘上,剛出生的小野鴨依偎在母親身旁安然入睡。

賞析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隻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於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後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於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繫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緻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閒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後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後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後關照,互相映襯,於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組詩之後。當時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簡析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後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詩中透露出詩人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閒靜之中,又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全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