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給快節奏時代的簡單心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你以為心理學是什麼?火眼金睛、犀利評判、高深莫測?都不是!

心理學沒那麼高深,也沒那麼簡單。不論是人際溝通、家庭生活,還是打拚事業、維繫愛情,心理學都與我們自身息息相關。那麼,如何利用心理學獲得更美好的人生呢?

本書作者喬爾·利維是英國知名心理學家,他通過對心理學、神經科學、醫學等領域多年的研究,結合快節奏時代下的現代人閱讀習慣,從令人炫目的人類思維與行為領域和腦與神經系統的生物學領域開始,教會讀者如何運用心理學,找到愛與愉悅的真諦。

作者簡介

喬爾·利維(Joel Levy),英國知名科普作家,擁有生物科學學士學位和心理學碩士學位,已出版多部大眾心理學和哲學方面的書籍,代表作有《思想實驗》《弗洛伊德口誤》等。

曾宇翔,英語譯者,應用心理碩士,翻譯作品有《社會情緒與人格發展》等。

書評

試想一下,如果你告訴朋友說自己正要去見一位心理學家,他們將會說些什麼?有很大的可能性,他們會為你感到擔心,會認為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或者擔心你的心理產生了什麼問題。

傳統的心理學以疾病模型為導向,儘管這使得像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這些重大疾病的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也使得人們用消極的眼光看待心理學。但是,心理學領域正在掀起的一場名為「積極」或「理想狀態心理學」的運動,它們將有效地對上述錯誤的看法做出反駁,現代心理學是積極的!了解心理學知識,或者見一見心理學家,就像拜訪一位私人教練一樣輕鬆。那麼,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呢?


現代心理學的關鍵類型——積極心理學

當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喬治·范倫特《精神病學標準教材》這本書時,驚訝地發現在這大約有100萬字的著作中,只有5行文字討論了希望和歡樂,並且隻字未提愛或同情心。或許就是從這一刻起,心理學的積極性開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那麼,回顧歷史成為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在古希臘哲學中,「如何變得快樂」是中心問題之一,亞里士多德還對什麼是「幸福」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它們已經被證明對現代的積極心理學有重大影響。

1906年,美國心理學先驅威廉·詹姆斯在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演講中提出了理想狀態心理學的研究主題,為心理學賦予了探索「人類能量」的範圍極限和學習如何能激發及充分利用這種能量的研究任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提出了名為「需要層次」的人類動機模型的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最先創造了「積極心理學」這一術語。

而作為一門全新的研究學派,積極心理學據說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建立的。當1998年他成為美國心理學會的主席時,用自己的演講開創了積極心理學這門獨立學科,將其定義為「有關人類機能理想狀態的科學研究,旨在找出並助長可使個體及社群茁壯成長的因素」。

而事實上,積極心理學和人們的健康確實有關係。根據2012年的一項研究,在生活中享受更多樂趣的人會有較低的死亡風險。而該縱向研究是從2002年起收集了1.1萬名5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在健康和幸福感上的數據上得出結果的。


幸福感的類型

積極心理學在三種不同的水平層面上發揮着作用,包括主觀水平層面、個體水平層面以及群體水平層面。主觀水平層面涉及對積極情緒及活動的主觀體驗的研究,包括歡樂、快樂、樂觀主義和福流。個體水平層面與構成「美好生活」的要素以及「好人」的特性(着眼於其長處和美德)有關。群體或社群水平層面則與社會和公民的美德有關,這增強了社群及其所有公民的幸福感。

這三個水平層面與不同的幸福感概念有關,包括享樂論式、實現論式和公民式。

享樂論式幸福感最接近於平日裡所理解的「快樂」。它包含了愉悅和欲望的滿足,因而可能是膚淺的、轉瞬即逝的且不一定是健康的。這一概念源於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的著作,他在其中推論出通往美好生活和幸福的路徑是使愉悅最大化並使痛苦最小化,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幸福量的計算」方法。但他不只是簡單地提倡要放縱自己去滿足欲望,正如針對他的批評家們所爭論的那樣,伊壁鳩魯指出滿足欲望可能會導致痛苦和愉悅,而最佳的選擇是平復並中和抵消掉所有的欲望,這一觀點明顯與佛教類似。

實現論式幸福感與亞里士多德有關快樂、美好生活和美德的概念有關。它強調了關於快樂更為深入和寬廣的願景,尤其是要為了其自身而去追求能力、傑出、慷慨、同情心這些美德, 而不是為了某些關於獎賞或個人所得的狹隘概念。

公民式幸福感來源於「回饋」社會,以及來源於高效且增強了其市民及成員的幸福感的社群和公共機構。

那麼,實現這三種幸福感的感覺到底是怎樣的呢?


積極心理學的關鍵詞——福流

「福流」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一個關鍵概念,是一種改變了的意識狀態,即注意力完全被一個任務或消遣事物所占據,並且表現正處於最高點,就像運動員談到他們「進入狀態」的時候。就像積極心理學的許多方面那樣,福流與那些更久以前的概念有關,例如弗洛伊德形容的「海洋感覺」(暗示沒有可被知覺到的界限,像一汪海洋)以及馬斯洛說過的「高峰體驗」(暗示積極感受的最高點)。

作為積極心理學創建者之一的美籍匈牙利裔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通過對藝術家、音樂家和運動員進行訪談以找到快樂的驅動力,他發現了一種改變的意識狀態——「福流」,而福流的關鍵在於它並不是一種被動的或沉思的狀態,而是一種活躍的、參與式的狀態。

「我們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時刻並不是被動的、接受性的、放鬆的時刻,」 契克森米哈賴說道,「最美好的時刻往往出現在當一個人的身體或心智竭盡全力地憑着自主努力來完成某些困難且有價值的事情的時候。」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描述了工作或生產力將如何像是從他們的身體中向外「流」出的,或者他們是如何被這不可抗拒的福流所纏住的。他將福流解釋為:「一種人們被捲入一場活動中以至於似乎再沒有其他事是重要的,這種體驗是如此讓人樂在其中,以至於人們將會純粹為了做這件事……而繼續做下去。」


福流狀態的6種特徵

1.極度專注於你此時此刻所做的事情上。

2.行動和意識的合併。

3.失去反射式的自我意識,在這一任務中「迷失自我」。

4.控制感,以使得你知道自己能處理好接下來所出現的任何事物。

5.時間體驗扭曲失真。通常,你會有一種在不經意間時間就已快速流逝的感覺。

6.有一種覺得這次體驗本質上就是獎賞的感覺。換句話說,為了這種感覺是值得這麼做的,最終目標可能只是被當成一個參與任務的藉口,實際上是為了享受那種感覺。

福流是重要的,它是快樂的起因,同時與快樂有着相關關係。契克森米哈賴將福流狀態視為一種高峰體驗,它會產生一種深入且真正的心滿意足,根據積極心理學的觀點,這是真正的快樂的特徵。那些守承諾的、有創造力的,且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感覺而是以更深入和寬廣的方式與他們所處的社群激情和諧共處的人,才是那種真正快樂的人。

所以,了解心理學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認識你自己」,探尋並理解你自己的心理的心理學,以此來優化自身的幸福感,找到愛與愉悅的真諦。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