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梧州 宋之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梧州是一首五言律詩,是一首貶途寫景而流露出哀愁的詩,詩歌一方面感嘆梧州特有的南國風情,一方面表明自己被貶後無奈傷感的心情。詩的首聯概括描述南國氣候特徵;中間二聯作具體描寫,此二聯能抓住南國景物的特徵,用筆細膩,寫景幽美清麗,採用流水對,對仗工穩,幽美景物的描寫中也隱隱流露出一絲哀愁;尾聯抒情,言景物美好,下面一轉,借賈誼遭貶,喻己之不幸。
原文
宋之問〔唐代〕
南國無霜霰,連年見物華。
青林暗換葉,紅蕊續開花。
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
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譯文
南國冬暖而沒有霜霰,連年能見景物的美華。
青翠的樹木暗換老葉,紅花開過連續又開花。
春去聽山鳥婉轉鳴叫,秋來見江浮渡海木槎。
美好的流光雖可愉悅,但卻應為遭貶而流淚。
鑑賞
這是一首貶途寫景而流露出哀愁的詩,詩歌一方面感嘆梧州特有的南國風情,一方面表明自己被貶後無奈傷感的心情。 首聯概括描述南國氣候特徵;中間二聯作具體描寫,此二聯能抓住南國景物的特徵,用筆細膩,寫景幽美清麗,採用流水對,對仗工穩,幽美景物的描寫中也隱隱流露出一絲哀愁。尾聯抒情,言景物美好,下面一轉,借賈誼遭貶,喻己之不幸。
首聯「南國無霜薇,連年見物華」,概括地敘述了梧州的地理環境、氣候物產的特徵。梧州四季溫暖,萬物勃發蔥蘢。兩句詩的意境廣闊,景象興盛,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頷聯承「物華」,着意點染景色:「青林暗換葉, 紅蕊續開花」。青葉在不知不覺中更換,紅花在繼續不斷的開放,這對土生土長在北國的詩人來說是非常新奇和富有吸引力。「暗換」「續開」真實地表現出梧州景物變化的進程。它不同於北國的春花似錦,夏木蔭蔭,秋葉飄零,冬雪冰封。頸聯「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是從人的聽覺和視覺來寫景色。梧州依山傍水,山鳥啾啾,江帆悠悠,多麼美好安適。自然和人生的交響樂撥動着詩人心靈的琴弦。他一個流放的遠役的罪人,眼前這自由自在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禁使他神傷。他也許遠望海槎,似乎想起了孔夫子所說的道不行吾將浮桴而去的話,他雖談不上實行什麼政治理想,但何嘗不思浮桴而去,可他身不由己,仍須「朝夕苦遄征,孤魂長自驚」地向着流放地行進。所以他不禁發出了「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的無可奈何的嘆息。面對着令人喜悅的美景,觸目傷情,益增悲耳。他以賈誼自比雖未免不自量,但悲苦的心境卻是可以理解的。結尾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他在梧州的時間很短暫,卻能寫出這樣體察事物入微的好詩來,是和他已經具有第一次貶謫嶺南的生活經驗分不開的。他在瀧州(今廣東羅定縣)任參軍一年有餘。羅定就在梧州的東南面,那裡的自然風光當與梧州近似。他這首南國風情十足的詩篇,語言明白如話,用典自然入化。動詞與虛字用得非常精當,加之偶句為流水對,讀起來覺得流暢優美。
創作背景
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即位,認為宋之問曾附張易之、武三思,「獪險盈惡」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縣)。宋之問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達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繼續前往流放地欽州。他乘船從灕江、桂林順流而下,經梧州再溯潯江而上,沿途有感秀麗江山,寫出了一些佳絕的旅遊詩篇,如《下桂江縣黎壁》《下桂江龍目灘》《發藤州》等,《經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簡析
《經梧州》是一首五言律詩,是一首貶途寫景而流露出哀愁的詩,詩歌一方面感嘆梧州特有的南國風情,一方面表明自己被貶後無奈傷感的心情。詩的首聯概括描述南國氣候特徵;中間二聯作具體描寫,此二聯能抓住南國景物的特徵,用筆細膩,寫景幽美清麗,採用流水對,對仗工穩,幽美景物的描寫中也隱隱流露出一絲哀愁;尾聯抒情,言景物美好,下面一轉,借賈誼遭貶,喻己之不幸。全詩讀來流暢優美,含蓄的透出詩人悲苦的心境。
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 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