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線雞(吳北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線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線雞》中國當代作家吳北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線雞

「線雞嘞,線雞!」,自兒時記事起,每年的盛夏,總會有人肩扛一個網子,胸前掛着線雞工具的人走村串戶線雞。

線雞,也叫閹雞,父老鄉親之所以叫線雞,我想可能是源於閹雞時用一根線纏出雞「腎」而得名。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餵雞,春天一過,母雞開始抱蛋,二十天左右,小雞被抱出來。

初生的小雞很可愛,毛毛茸茸的,一個月後,羽毛長得豐滿起來,黑色的越長越黑,黃色的有的變麻、變黃,有的變白。隨着時間的推移,小雞逐漸長出尾巴和雞冠,此時可以分辨出雞的公母來,雞冠大的是公雞,雞冠小的是母雞。

再過一個月,小雞便長得十分可愛,像情竇初開的「姑娘小伙」,小公雞頭戴花冠,身披五彩繽紛的霓裳,不時用童聲「咯咯---咯---」高歌一曲,以贏得小母雞的一片芳心。

盛夏,正是線小公雞的最佳時間。線雞是技術活,這活有點像醫學上的外科手術,不是每個人都會,絕大多數人家都會花錢讓線雞的來線,哪怕有的小公雞差不多長成了「騷公雞」了,那也只能幹等着。

記得我們大隊汪趙灣有個線雞的男人,四十出頭,不太茂盛的頭髮從前梳到後,油光水滑,其有着超人的線雞技術,雞躺在他的「手術台」上,一眨眼功夫就線好了。每年的盛夏總扛着線雞工具走遍大隊的各個村子。每到一個村,家家戶戶聽到其吆喝聲都會從屋裡趕出來喊他去線雞。

雞子大白天一般很少待在家裡,大多跑到屋外,有的在屋前屋後覓食,有的歇在樹蔭下,還有的在灰裡面打滾。要線雞,主人有的是辦法,手抓一把谷,嘴裡不停喊「雞,咯咯咯……」(注音:咯念lo),邊喊邊把手中的谷撒一點地上把雞吸引過來,慢慢把自家所有的雞逗到屋裡去,把門關上,雞便成了瓮中之鱉,再把大門開一條縫,線雞的用網子在外面擋着,主人在屋裡趕,雞便乖乖入了網,捉出母雞,留下要線的小公雞。

線雞場面很熱鬧,大人小孩都喜歡圍觀,眼睛睜得溜圓。線雞的師傅坐在方凳上,腿微微張開成標準的弓步,在腿上平鋪一塊帆布,帆布上放上專用線雞的架子,架子外形有點像一支弓箭。被線的雞可以安安穩穩固定在架子上。

師傅把要線的小公雞從網子裡抓出來,小公雞會在手上掙扎幾下,「哎喲,哎喲」叫上兩聲,瞬間就被服服帖帖地安在架子上不能動彈。師傅左手非常嫻熟地拔掉小公雞大腿與胳膊之間腹部的雞毛,用左手食指按着拔掉毛的地方,右手用形如鐫刻的鋒利刀切一條大半寸的口子,放下刀子,再把架子上兩個帶橡皮筋的鈎子把刀口崩開,右手拿出一個專用金屬小湯匙深入到雞的腹腔內,把雞的兩個「腎」搲在湯匙中,接着把前面帶圈的尼龍線工具深入雞腔內把湯匙上的「腎」纏出體外,用刀切除,鬆開架子,把雞翅往雞兩側一合,扔在地上,任其奔跑,一隻雞就線完了。

線過的雞傷口不用做任何處理,靠雞自身癒合。線好的雞因為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體重會增加很快,雞冠變得越來越小,如母雞雞冠一般,而羽毛油光靚麗,與公雞相比毫不遜色。

被線過的雞我們叫「線雞」,線雞往往一年能長成熟,而且肉質細嫩肥美,是逢年過節餐桌上招待客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線雞」除了吃外,還可以引小雞娃,別看它長的五大三粗,帶起雞娃來有時勝過母雞,因為其體型大,能抵禦外來的侵略,為小雞遮風擋雨優勢更加明顯。所以,有經驗的人總會在春節省下一隻留着來年帶小雞。

離開故鄉已四十多年了,兒時「線雞嘞,線雞!」的吆喝聲時常在耳邊迴響,濃濃的「線雞湯」總在舌尖上纏綿。線雞不只是兒時記憶中一個熱鬧的場面,更蘊藏着當年父老鄉親生活的勤勞。

故鄉這個魂牽夢繞的地方,永遠珍藏着遊子道不完的情和講不完的故事…… [1]

作者簡介

吳北平,湖北武漢人,工程師,編輯,武漢市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