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紀中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紀中展

來自 知乎 的圖片

本名 紀中展

國家 中國

外語

紀中展,是中國著名的企業管理人物。[1]

簡介

紀中展,智趣科學創始人、《知識分子》CEO 、科學隊長創始人、資深媒體人。創業家原副總裁黑馬會秘書長、黑馬基金投資合伙人、微創新學院聯合創始人、幸福鄉村圖書館發起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多家財經媒體專欄作家。專注於創業創新、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90後青年群體研究、新媒體營銷等領域。

紀中展:協助科學家構建孩子的科學世界

新京報 2017-11-06 02:46

從媒體到科學教育,紀中展協助科學家把專業的知識講得淺顯有趣。
把科學按照IP來打造是件很酷的事
新京報:你做了那麼多年媒體,為什麼突然跨界做科學教育?
紀中展:我從2000年開始工作,一直在媒體領域,也涉及創業相關方面,做天使投資人或者給創業者支招,主要是在幕後。2013年,徐小平(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開始鼓動我創業,當時也在思考自己能做什麼。2011年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媒體成為一個入口,其內容和價值已經發生了變化,當時我就想找一個切入點,能把媒體、教育、培訓等融合在一起。2015年7月,徐小平介紹我認識了饒毅、魯白、謝宇三位科學家,自此我開始關注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9月我們創立了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
新京報:當時基於哪些考慮確定了自身定位?
紀中展:當時正是「羅輯思維」火的時候,大家鼓動我們讓科學家像羅振宇一樣每天講60秒去指導年輕人生活。我們覺得不行。科學家擅長的是講他們研究領域的專業知識,而不是去教人怎麼生活。「知識分子」也不是另外一個「果殼」。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梳理並明確了自身的定位,不做「羅輯思維」、不學「果殼」、不做平台和渠道,只做優質內容,可以是優質內容+科學或者優質內容+教育,最終確定了要做科學IP的品牌化和科學教育的基礎化,做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的內容提供商。
從音頻到課程 契合不同年齡段孩子需求
新京報:為什麼要做面向孩子的「科學隊長」?
紀中展:「知識分子」的定位是做科學傳播,是給科學從業者看的,普通人可能看不懂或沒興趣,這就限定了它的用戶群體和數量。「科學隊長」面向的則是對孩子的科學教育有需求的新生代家長,受眾範圍更廣。
新京報:從一開始的音頻產品到如今的線上小學科學課,在產品設計中考慮了哪些因素?
紀中展:2016年9月「科學隊長」第一批音頻產品上線,對標的是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的局限在於它是文字的,孩子得到一定的年齡層次後才能看懂並理解,所以我們改成了音頻,降低了年齡限制。針對3-9歲的孩子,以場景化和故事化為切入點,讓科學家每期給孩子講一個知識點。但對於6-12歲的孩子,僅有音頻就不夠了,需要動手做實驗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僅是學科學,還要了解如何去做科學,所以就又推出了小學版科學課,採取了科學家大班直播授課+小班輔導的方式。
新京報:按照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印發的通知》,今年9月開始從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科學成為小學課程的必修課。你怎麼看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
紀中展:目前,國內科學教育的現狀還不太理想。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是6%左右,2010年這一數字只有3%左右。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對科學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我覺得科學教育一定會興起。
專業團隊讓科學家變身孩子的好老師
新京報:為什麼一定要請科學家來講?
紀中展:以前都是做教育的人去給孩子講科學,我們也請過很多聲音好的人來試講,但發現不行。請科學家講一方面提升了家長的信任度,另一方面科學家的身份會和孩子之間產生情感鏈接。
新京報:如何讓科學家把高深的科學知識講得深入淺出?
紀中展:科學家可以把內容講得很深,但要講得淺顯有趣卻不容易,所以我們調整了內容的生產流程,由團隊協助教授將內容的表述方法調整為適合低齡兒童的形式。具體而言,第一步,產品團隊根據用戶需求確定選題;第二步,確定選題後找到這個領域最合適的科學家,和科學家一起探討一年52期節目如何布局,列出核心知識點;第三步,請有專業背景的作者把知識點故事化、場景化,教授再做審校,錄音。教授第一次錄音時都會請專業主播給他們做培訓。
新京報:怎麼確保選擇的主題能吸引孩子興趣?
紀中展:我們從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等六個學科,加以相關交叉學科形成了一個知識圖譜,根據圖譜篩選了5000多個3到9歲兒童可以了解的知識點。因為很多孩子都喜歡恐龍、汽車、動畫片,所以我們請世界上命名恐龍有效屬種最多的學者之一、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徐星給孩子們還原恐龍的世界,請80後奶爸、浙江大學生物學家王立銘給孩子們講動畫片裡的生物學。
從教育家做科普到「科學家做教育」
新京報:公眾最初對科學家做收費的科學教育產品怎麼看?
紀中展:剛開始時有人會說,你們不是知識分子嗎,知識分子怎麼還能賺錢呢?科普不是免費的嗎,為什麼你們要收費?科學家一開始也會有擔心。在「科學隊長」小學版中給孩子們上生命科學課的北京大學教授劉穎就曾經受到別人的質疑,說你怎麼能和商業機構合作呢?劉穎老師的回答是只要結果是好的,先不要考慮過程,而且如果能保證質量的教育機構不做,卻任由關於科學的謠言散播豈不是更糟。
新京報:如何讓這麼多科學家願意花時間精力去做科學教育?
紀中展:科學家本身有做科普的願望,但在現實中,科學家的觀點經常會被斷章取義,比如前段時間被誤解的「餓死癌細胞」,這些問題導致了科學家不敢講。此外,以前沒有人去給科學家做服務性的工作,協助科學家把專業的科學知識講得讓老百姓能夠聽懂。針對科學家有心無力的現實困難,我們提供了服務團隊,協助科學家按照他們最放鬆、最符合工作節奏的方式來做科學教育。
展望2018
從2017年9月開始,科學已成為小學必修課。現在公眾逐漸意識到學習科學的目的不是考試,80後、90後的父母越來越認同成功的多元性,與成績相比,更加關注孩子是否有思辨精神、有好奇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導入期,我認為,在2018年3月—6月會進入科學教育的爆發期,9月將迎來井噴。——紀中展
新人物
從媒體轉戰科學教育行業,從給創業者幕後支招到走到台前創辦科學教育品牌,跨界的紀中展將媒體與教育融合在一起,聚集國內一線科學家,為孩子們講科學,以孩子感興趣、能聽懂的語言和方式,構建孩子的科學世界。
紀中展
科學隊長創始人、CEO,資深媒體人,《創業家》原副總裁。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的評論員和專欄作家。2014年度北京市十大閱讀金牌推廣人,幸福鄉村圖書館發起人。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繆晨霞

參考來源

  1. 紀中展, 知乎,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