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华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约翰·华生 | |
---|---|
出生 | (1878—1958) |
国籍 | 美国 |
别名 | John Broadus Watson |
职业 | 心理学家,教授 |
知名作品 | 《行为主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国籍 | 别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職業 |
---|---|---|---|---|---|---|
约翰·华生 | 美国 | John Broadus Watson | 卡罗来纳州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 | 1878年 | 1958年 | 心理学家,教授 |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约翰·华生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附近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父亲皮肯斯·巴特勒是一位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母亲艾玛是一位虔诚的美南浸信会信徒,从小按照严格的教规培养华生,导致他以后对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他幼时学会了木匠活儿,这也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13岁时他的父亲抛弃家庭,于是母亲卖掉农场,搬到格林维尔镇居住。来自偏僻乡村的华生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使他情绪低落,学业表现极差,而且曾经两次被捕,第一次是因为和黑人打架,第二次是因为在城内鸣枪。
大学教育 16岁时,他请求面见当地美南浸信会的福尔曼大学的校长,得以进入该校。起初他按照母亲的希望,选修神学,但是不久就放弃了。华生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很刻苦,并于1900年获得文科硕士学位。毕业之后,华生担任了一年只有一个班级的小学校长。他听说自己过去的哲学教授戈登·摩尔去芝加哥大学任教,于是写信向芝加哥大学校长威廉·瑞恩尼·哈柏自荐,请求免费入学,同时又请福尔曼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推荐信。哈柏校长录取了华生。开始时华生师从约翰·杜威学习哲学,但是不久华生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心理学,于是决定转系,将导师换成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兰·安吉尔和生理学家亨利·唐纳森。为了维持学业,华生在芝加哥同时打几份零工,包括看门,在实验室照管白鼠,在宿舍当服务员。经过三年艰苦的学习,他于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
创立理论 博士毕业后,华生留在芝加哥大学教实验心理学。他一边在主实验室教铁钦纳式的实验,一边在地下室里建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1904年,他和玛丽·伊克斯结婚。1908年,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心理学教授,并很快担任心理系主任。在霍普金斯大学期间,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到工作中,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1913年,华生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阐明了他的行为主义观点,这篇论文一般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宣言。1914年,他又发表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他的这部书是他根据1913年冬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八次讲演编纂而成的。在这部书内,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很快被年轻的心理学家们所接受。1915年华生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1918年他在航空部队信号部门工作了一年。1918年,华生开始对幼儿进行研究,这是以人类婴儿为被试的最早尝试。1919年,他的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一书出版。他在这部书内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华生还做过几种期刊的编辑。他在1911-1917年是《动物行为杂志》的编辑,1911-1915年是《心理学评论》的编辑,1916-1926年是《实验心理学杂志》的编辑。
雷纳事件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华生和他的研究生兼助手罗莎莉·雷纳陷入婚外恋。在一次雷纳家和伊克斯家参加的聚会上,华生的妻子玛丽假装不舒服离开后进入罗莎莉的卧室,发现了华生写给罗莎莉的情书。她本希望华生能因此离开雷纳。1920年霍普金斯大学要求华生辞职。华生和玛丽在1921年离婚。两人的离婚事件当时上了报纸头版。玛丽的哥哥是政治家哈罗德·伊克斯(后来成为罗斯福总统的内政部长)。哈罗德一直都反对玛丽和华生结婚。他们两人结婚是偷偷进行了,直到1904年底才公开。而罗莎莉·雷纳是雷纳参议员(曾负责调查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侄女。雷纳参议员也因为此次事件而受到一些牵连。
广告工作 1921年,华生进入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工作。1924年成为公司副总裁。1936年成为威廉·埃斯蒂公司副总裁。在从事广告工作期间,他还于1920到1930年年期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和柯柏同盟学院做过很多关于行为主义的讲座,非常受欢迎。他的讲座的内容1925年被出版并于1930年再版。1946年华生退休并搬到乡下生活。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的。1958年去世。去世时有4个子女和10个孙子孙女。
主要作品
发表年 信息 1903 Animal Educ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sych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hite Rat,
Correlated with the Growth ofthe Nervous Syst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7 Kinaesthetic and Organic Sensations: Their Role in the Reactions of the White Rat to the Maze.
Psychological Review Monograph Supplement 8, 33: 1–100
1913 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 Psychological Review 20: 158–177 1914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Henry Holt 1916 The Place of the Conditioned Reflex in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Review 23: 89–117 1917
With John J. B. Morgan.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1: 163–177
1919 Psych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Behaviorist. Philadelphia: J. B. Lippincott 1920 With Rosalie Rayner.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 1–14 1921 With Rosalie Rayner Watson. Studies in Infant Psychology. Scientific Monthly 13: 493–515 1928 What the Nursery Has to Say about Instincts: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Growth of Emotions, Recent
Experiments on How We Lose and Change Our Emotional Equipment. InPsychologies of 1925, edited by Carl Murchison. Worcester, MA: Clark University Press
1928 With William McDougall. The Battle of Behaviorism: An Exposition and an Exposure.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1928 With Rosalie Rayner Watson.Psychological Care of Infant and Child. New York: Norton. Usually cited with
John B. Watson as sole author.
1930 Behaviorism(revised ed.) New York: W. W. Norton
理论思想
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性质和对象
华生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理论体系。他认为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贯彻经验实证原则,继承机能主义的传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由此,华生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如感觉、情绪、思维等等。
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全部活动。为了便于对行为进行客观的实验研究,他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两个简单的要素,即刺激(S)和反应(R)。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或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这样,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乎是一些物理变化引起的另一些物理变化而已。
华生承认"反应"一次是借用自生理学,但是在心理学中的反应更复杂,简单的肌肉骨髓动作相互联结而成为行为的方式。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一)外显的习惯反应,如开门锁、打网球、拉小提琴、与人交往等;(二)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起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三)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的本能和情绪反应,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四)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华生进而强调,反应是有特定的刺激引起的。这些刺激可以是简单的,比如投在视网膜上的光波,可以是是复杂的,比如社会生活中的一组复杂的刺激。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后,能预测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已知反应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S-R公式。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会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条件反射法是把生理学中的条件反射法引入到心理学中对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言语报告法即被试报告其体内的变化,又称口头报告法。行为主义的测验法是测验被试对刺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有语言缺陷的人身上。行为主义的社会实验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考察社会情境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能理论 华生关于本能的认识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全盘接受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后来产生动摇和怀疑,到最后完全否定本能的存在。在他看来,人类是一种动物,生来便具有一定方式的构造。因为有这样的构造,人一出生就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一定方式的反应,如呼吸、心跳、打喷嚏等。他把这些反应成为非学习行为。他认为,这些非学习行为与通常心理学家讲的行为不相符,所以,根本没有本能这种东西,从而也就不需要这个概念。他把人们通常所说的本能动作都归到学习行为中,认为这些动作是由于学习而得到的结果。华生在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后,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他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把他训练成为一个医生,或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
情绪理论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华生把本能和情绪都看作是遗传的,反应差不多总是以同样的顺序,但本能和情绪有区别。如果刺激所引起的适应是内部的,而且是局限于主体的身体之内的,那么这就是情绪;如果刺激引起整个有机体对各种对象的顺应,那么这就是本能。
华生认为,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爱。它们发生的主要情境以及它们的典型表现各不相同。华生用条件反射法研究了情绪的发展变化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首先,华生根据对一个11个月男孩形成条件反应的事实(即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认为条件化是使情绪复杂化和发展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其次,华生的实验还表明,条件化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分化开来,形成分化的条件情绪反应。此外,华生通过对一个3岁孩子的实验发现,重新实施条件作用或者解除条件作用是消除不良情绪反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思维理论 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他说,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两种习惯动作在本质是等值的,因此,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谈话。在这里,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开始是儿童独自一人不断地对自己讲话,以后在大人与社会的要求下,变为小声的讲话,最后又变为只在嘴唇内出现。
华生还对思维的创造作用进行了解释。对于各种思维的创造物,他说,我们之所以会得到它们,是由于玩弄词的反应的结果。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这便是各种思维的产物。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之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他提出,聋哑人说话时就是用肢体运动代替词汇的,他们的言语和思维都是以同样的肢体反应进行的。甚至正常的人也并非总是用词汇来进行思维的,当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他不仅发生着潜伏的语言活动,而且还在发生着潜伏的肢体活动和潜伏的内脏活动。而在后面这两种活动占据优势的时候,就发生了没有语言形成的思维。
人格理论 华生认为,人格就是指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asset)和现有的、潜在的倾向(liability)。华生所指的资产指:(一)已被组成的各种习惯的总体,社会化了的已被调整过的各种本能,社会化了的和已被锻炼过的各种情绪,以及这些东西之间的各种组合和相互关系;(二)可塑性(形成新习惯和改变旧习惯的能量)和保持性(已建立的各种习惯恢复其作用的速度)是高度系数,也就是个人对于当前或将来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而倾向则是指在当前环境中不发生作用和阻止其对已改变的环境进行顺应的潜在因素。华生指出,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他认为,研究人格的方法就是设法将动作流切断使之成为横切面。他还认为,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是环境的影响形成的;所以改变人格的途径就是改变人所处的环境。
感觉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其著述中尽量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他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他还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像,用视反应错误来取代错觉。
人物评价
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授予他荣誉时称他的工作是"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古斯塔夫·伯格曼说:"我认为虽然在五十年代他不像二三十年代那么受人瞩目,但约翰·华生在本世纪上半叶的心理学思想史上是仅次于弗洛伊德的人物--虽然相差甚远。他的思想在心理学家中被广泛接受……他不仅是一个实验心理学家,还是系统的思考者和方法论者。尤其是在最后这个领域他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