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外遙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紅外遙感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紅外遙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是指傳感器工作波段限於紅外波段範圍之內的遙感。

探測波段一般在0.76——1000微米之間。是應用紅外遙感器(如紅外攝影機、紅外掃描儀)探測遠距離外的植被等地物所反射或輻射紅外特性差異的信息,以確定地面物體性質、狀態和變化規律的遙感技術。

紅外波譜區

電磁波譜中,通常把波長範圍為0. 76~1000微米這一波譜區間稱為紅外波譜區。其中,又分為近紅外(0.76~3.0微米)、中紅外(3.0~6.0微米)和遠紅外(6.0~15.0微米)和超遠紅外(15.0~1000微米)。也可把近紅外和中紅外統稱反射紅外;把遠紅外稱為熱紅外(8~14微米)或發射紅外。雖然紅外波譜區很寬,但由於大氣的吸收,實際上僅有幾個紅外「窗口」可利用。常用的紅外波段有近、中紅外的0.3~1.3微米、1.5~1.8微米、2.0~2.6微米、3.0~3.6微米、4.2~5.0微米和遠紅外的7.0~15.0微米。近紅外波段主要用於光學攝影,如紅外或彩色紅外攝影,只能在白天工作;也用於多波段攝影或多波段掃描。遠紅外(熱紅外)由於是地物自身輻射的,主要用於夜間紅外掃描成像。紅外遙感在軍事偵察,探測火山、地熱、地下水、土壤溫度,查明地質構造和污染監測方面應用很廣,但不能在雲、雨、霧天工作。

發展現狀

地球科學正朝着更精確定量化的方向發展,地表能量交換是地球系統中水、熱、碳各種循環和過程的主導因子,其中陸面溫度又是地表能量交換的核心信息,而信息的獲取是個高難度課題,精確定量反演陸面溫度的成果將推動旱災預報和作物缺水研究、農作物產量估算、數字天氣預報、全球變化和全球碳平衡等領域研究的進展。人們要以遙感手段定量表達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特別是陸面溫度的區域分布規律,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將遙感信息轉化為地球科學迫切需要的應用信息。

遙感的發展史就是不斷地克服和改善遙感的局限性的歷史,熱紅外遙感的發展也不例外。在克服遙感的局限性的道路上不乏成功之例:熱紅外波段的「劈窗技術」是在光譜信息上開拓的有效方法。熱紅外輻射的大氣輻射傳輸是非常複雜的課題,大氣參數的時空變化給陸面溫度的反演帶來了局限性,劈窗技術利用兩個熱紅外波段的輻射信號的差值與大氣參數之間的信息相關性,使得用熱紅外波段遙感信息本身就可以進行大氣輻射初步糾正。熱紅外輻射的「膚面特徵」也是一種局限性,它的信息只局限於地物表面,然而,熱慣量方法是利用兩個時相的熱紅外輻射溫度差值,提取了地表面以下的土壤水分信息,使得遙感信息的應用向地表以下的深度開拓。多角度遙感也是開拓遙感信息,使其獲取地物三維信息的好例子。熱紅外遙感基礎研究的實質內涵仍然是以遙感信息為基礎開拓和挖掘地學信息的過程。在地物光譜維上已開拓出多光譜遙感的研究領域,在時間維上也開拓出多時相遙感的研究範疇,而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多角度遙感顯然是在方向維上開拓的結果。

應用

軍事方面應用

伊拉克戰爭的經驗證明,從空中晝夜獲取戰場的情報信息,對獲取戰場的主動權及至最後奪取戰爭的勝利極為重要。採用機載成像技術直接從空中獲取地面信息,對地面目標進行偵察監視方法的應用已有幾十年時間。美國軍方一直強烈地依賴於這一手段獲取情報,其U-2、P-3和「食肉者」偵察機就是這種應用的典型實例。U-2飛機上裝有高分辨率的攝像系統,可獲得地面目標的高分辨率清晰圖像,其偵察範圍沿飛行航線縱深可達數十公里的大面積地區,為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提供了極為直觀的準確情報。美、英、法國軍隊一直非常重視發展這種先進的戰術機載成像偵察監視系統,從越南戰爭到波斯灣戰爭,僅美國海軍就有500多架抓偵察機,迄今為止仍有100多架鬼怪式偵察機在世界各地服役。特別是在最近幾年美軍發動的幾場戰爭中,如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美軍的機載戰術偵察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奪取戰爭的主動權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