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霄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霄洞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紫霄洞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北岸開發區山亭鎮莆禧古城東側的東仙村東仙山上,建於宋代,毀壞於元末,明初重建。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修。今存有鄭起華重修紫霄洞碑記,因明代屬莆禧千戶所界內,故稱莆禧紫霄洞,1981年經莆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名勝景點保護單位。是古代興化沿海"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四大祈夢聖境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紫霄洞 [1]

地理位置 北岸開發區山亭鄉東仙行政村

俗名 莆禧仙公洞

創建時間 公元978年

簡介

紫霄洞位處臨海的普陀山西麓,公元978年建,1387年建莆禧所城時重建,建時名浮曦紫霄洞,重建後升名莆禧紫霄洞,現隸屬北岸開發區山亭鄉東仙行政村,所以也名東仙紫霄洞,俗名仙公洞。據史書記載:"紫霄洞觀在新安里莆禧,宋太平興國三年建,國朝洪武廿年,興化府通判曹德重建。"

紫霄洞與湄洲島隔海相望。普陀山間怪石磊磊,山麓有兩塊巨石當路夾峙,宛如兩扇大門,左扇有石刻楷書"望仙門"三字。過了石門,就到了山腰的紫霄洞。洞前有一株古榕長在石頭上,十幾條裸根探石而入,從石縫裡掙脫而出的軀幹卻枝繁葉茂。

仙洞

紫霄洞又名仙公洞,建於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初名紫霄洞觀,祀何氏九仙。在漫長的歲月中,觀宇幾經興廢,如今又是煥然一新。由洞後抄小路登山,山上有一大石聳立,大石一面如削,上刻"洞天"兩字仿顏體楷書,字徑一米餘。"洞天"兩字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興化府通判曹大德所題。那一年正值莆禧築城,大概曹通判是因公乘便,到此一游。"洞天"石旁有巨石平坦如砥,廣約20多平方米,上刻"說法石"三字。民間相傳,八仙曾在此石上談經說法。

"洞天"東北側有普陀庵,庵前有一棵老態龍鐘的百餘齡槐樹,庵右下方有一石洞。洞口可容兩人進出,洞高不到一米,洞內暗淡無光,欠身持燭進內勉強可行到10多米深處,其洞多蝙蝠糞便。民間相傳,明代有百姓100多人避倭難於洞中,一隻家犬不知好歹,在洞口狂吠。倭寇聞聲趕來,進到洞中,只見一團漆黑,也不敢貿然深入,便把洞內咽喉之處堵死,避難群眾全被悶死。這場浩劫,使這個原本可以直通海底的洞穴再也無人敢於深入探個究竟了。普陀庵後有一塊幾十平方米的"觀海石"。

"洞天"北面有"賞春台"石刻,系元至正年(1353)所題。賞春台古建築早已傾頹,代之而起的是近年海外僑胞捐建的一座精緻的建築物--九鯉洞。此外,山上還有鋤雲岩、溜玉池、叮咚洞、鷹嘴石、仙腳石等景點。

景觀

紫霄洞,山石嵯峨,林岑幽異,自古有紫霄怪石之稱。山上崖刻多處,刻工精微,筆力雄健。有望仙門、紫霄洞、說法石、鋤雲岩、溜玉池、賞春台、洞天等處,均利用天然位置,生成岩石,精工鐫成。

"賞春台"三字,每字長一米,寬七十公分,落款為"干緣柳氏命工而作",年月為"元至正十三年"。此石四方整齊,上面平坦,築有覽海觀瀾之亭於台上,有九龍之勢的鯉江全貌,有舟楫如梭的平海、湄洲、興化三灣,有銀波閃閃、帆檣棋布的烏丘洋萬頃漁場,盡收眼底,悅目舒心。

"洞天"二字較之"賞春台"更可觀,數丈高的巨石,矗立峰顛,凝映夕輝。

"說法石"好像一席天然課堂,面積足有廿平方米,平坦稍斜,假設先師授經說法足可盤坐四、五十人聽課,確也自然奇異,天成若置。

如此應景而生的岩石或類形而名的亮點,比比皆是,大體分成十八景:紫霄洞、凌雲洞、望仙樓、步雲樓、賞春台、玩月台、棋盤石、奇怪石、說法石、紫雲閣、疊石亭、向涓泉、溜玉池、石室所、快宿林、幽泉韻、太古松、鋤雲岩。這十八景招來眾多文人騷客茹古涵今、即景聯吟、感懷題詠難以枚舉。

詩詞

清嘉靖年間進士邑人陳池養三度登游勝鏡,有詩為證:

瓊山西來東山起,崔巍戴石煙波里。

真看海上浮方壺,不知結構何由始。

躡屐求仙上仙門,峰巒成隊如列屯。

淋漓遇雨水出穴,偃蹇經風樹盤根。

列真說法宜可遇,洞鎖煙霞容小住。

離日坎月觀升沉,大震潮音共朝暮

我曾三至奚名區,今日來游須真悟。

安知此地非邯鄲,夢熱莆禧紫霄洞。

風流俊傑在觀光旅遊之際留下的翰墨手跡甚多。署名信官陳宗浦、林玉樹,署名信士鄭導立等官宦名流撰筆匾額的景語雄詞:"接漢奇峰"、"壺嶠之居"、"卓爾登瀛"、"望重丹丘"。八仙宮內壁的古詩:"海浪清平夢奇觀,佳人慾求上金鑾,白日春來勤苦讀,江山重鎖在洞門",署名為曹、呂、漢、張四位仙長真人的傳世隱語,至今未見有人圓說其真詮奧妙。咸豐壬子年(公元1852)重建九仙樓募捐芳名勒碑記載有當朝貢生二名,舉人監生多名,秀才紳士廿多名慷解仁囊,捐資修建的情況,足以體現當時紫霄洞的知名度和影響範圍。

摺疊編輯本段奉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