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答桓翱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答桓翱問中文詞語,該典故出自《通典》。[1]

[]

桓翱問汜閣云:「久喪不除者,為當眾子盡然邪?故質焉耳。」答云:「昔嘗送鄭君到代陵,代陵有人,其父死,不得其屍,其子行喪,隨制降殺。閣與亡者相脂而往吊之。還問鄭君所駁異義之事。不孝莫大於無後,終身不除,此為絕先人之統,無乃重乎?鄭君答云:「庶子自可攝祭。閣覆云:「無庶子當何以?又答云:『族人可以其倫代之。』閣覆言,又云:『無族人云何?』則不復相答。推此而詳,但使一嫡子不除耳。」(《通典》一百三。)

通典》,「十通」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全書共兩百卷,內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9門,子目一千五百餘條,約一百九十萬字。《通典》是記錄了上起黃虞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於唐代敘述尤詳。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編成,北宋時就有刊本,以後元明清各代有多種刻本流傳,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為流行。

參考文獻

  1. 通典名詞解釋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