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东断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竹东断层 |
---|
|
竹东断层是北台湾的一条断层,根据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2010年的资料,将竹东断层列为存疑性活动断层,该断层位于竹东丘陵的东缘,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8km,于西南十四寮北侧被斗焕坪断层截断。[1]
地形分区
竹东断层位于竹东丘陵的东缘,通过新竹县竹东镇至小北埔的台地东侧,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延伸部分于十四寮坑北侧为斗焕坪断层所截。本研究区包括断层沿线两侧共三公里之带状区域,涵盖面积约42平方公里(图一)。本区交通网密集,除省台三号道东西横贯全区,县道124甲与多条山间产业道路穿插其中提供此区良好的交通,竹东镇为本区道路网中心,并有铁路内湾线与北部第二高速公路通过。
本地区地形主要可分为三个部份,分别为丘陵、阶地与河流等地形:其中丘陵为本区主要地形,约占全区百分之八十面积;阶地主要分布在头前溪南岸、中港溪北岸与峨眉溪沿岸;中港溪与头前溪为本区南北两界限,峨眉溪则蜿蜒横亘本区。兹将各地形特性分述如下:
丘陵
本区丘陵地形属竹东丘陵的东缘,高度约在300公尺以下,整体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树杞林(标高286公尺)为本区中最高的山岭。竹东丘陵为头前溪与中港溪所夹之切割台地,仅馀直窝、红萌冈与刘屋一带仍可见残馀的台地阶面。丘陵上的溪谷除竹东至北埔间呈直线谷外,其馀地区皆呈标准的树枝状水系分布。
阶地:本区阶地主要发育在头前溪南岸、中港溪北岸与峨眉溪沿岸,此等河阶地形面大致上可分为高位河阶面(LT面)与低位河阶面(FT面)两类(林朝棨, 1957)。杨贵三(1986)将峨眉溪沿岸阶地大部分对比至下新店面、上埔面与头份面等低位河阶面(FT面,比高约30公尺,高约40~100公尺),仅少数属于高位河阶面(LT面,比高约90~120公尺,高约140~180公尺)。河岸阶地因地势平缓,常为人口与商业活动之集中地,如北埔与竹东皆为人口集中的广大河阶面。
河流
中港溪与头前溪分别流经本研究区的南北两侧,峨眉溪则横贯本区向西注入中港溪中,峨眉溪呈蜿蜒状之曲流,主支流呈中至高度树枝状水系,显示未受岩性与构造影响的特性(林朝棨,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