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葉榕學名:Ficus stenophylla)為桑科榕屬的植物。分布在越南、台灣島、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湖南、浙江、海南、湖北等地,生長於海拔160米至2,0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溝旁堤岸邊,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可藥用,主治咳嗽胸痛;風濕骨痛;胎動不安;腎炎;乳癰;瘡癤腫毒;跌打損傷。
- 中文學名:竹葉榕
- 拉丁學名:Ficus stenophylla Hemsl
- 別 稱:竹葉牛奶樹、長葉牛奶子、水稻清、狹葉榕、竹葉牛奶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蕁麻目
- 科:桑科
- 亞 科:波羅蜜亞科
- 族:榕族
- 屬:榕屬
- 亞 屬:無花果亞屬
- 種:竹葉榕
- 組:無花果組
- 亞 組:無花果亞組
- 系:蔓榕系
- 亞 系:蔓榕亞系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1-3米;小枝散生灰白色硬毛,節間短。葉紙質,干後灰綠色,線狀披針形,長5-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表面無毛,背面有小瘤體,全緣背卷,側脈7-17對;托葉披針形,紅色,無毛,長約8毫米;葉柄長3-7毫米。榕果橢圓狀球形,表面稍被柔毛,直徑7-8毫米,成熟時深紅色,頂端臍狀突起,基生苞片三角形,宿存,總梗長20-40毫米;雄花和癭花同生於雄株榕果中,雄花,生內壁口部,有短柄,花被片3-4,卵狀披針形,紅色,雄蕊2-3,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片3-4,倒披針形,內彎,子房球形,花柱短,側生;雌花生於另一植株榕果中,近無柄,花被片4,線形,先端鈍,瘦果透鏡狀,頂部具棱骨,一側微凹入,花柱側生,纖細。花果期5-7月。
藥用價值
藥名:水稻清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行氣活血,祛風除濕。用於咳嗽,胸痛,跌打腫痛,腎炎,風濕骨痛,乳少。[1]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補氣潤肺,祛痰止咳,行氣活血。治跌打腫痛,風濕骨痛,婦女缺乳,五勞七傷,咳嗽胸痛。
2.《雲南中草藥》:補腎安胎。治胎動不安。
變種
長柄竹葉榕(變種)FicusstenophyllaHemsl. var.macropodocarpa(Lévl. et Vant.) Corner
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厘米,干後黃綠色,側脈7-11對;榕果具長總梗,長約2-5厘米,雄花及雌花均具柄。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產雲南、廣西、貴州南部及西南部。生於溪邊或河岸旁。越南、老撾、泰國也有。
變種
長柄竹葉榕(變種)FicusstenophyllaHemsl. var.macropodocarpa(Lévl. et Vant.) Corner
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厘米,干後黃綠色,側脈7-11對;榕果具長總梗,長約2-5厘米,雄花及雌花均具柄。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產雲南、廣西、貴州南部及西南部。生於溪邊或河岸旁。越南、老撾、泰國也有。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用高壓,扦插或播種法繁殖。易於栽培。
整地
在每年的四月份開始整地,首先要深耕翻土、整地,然後再開溝槽。
育苗
浸種
種子先曬2~3小時,使用前用水浸泡14小時左右,濾干後待用(每畝用種3~4公斤)。在播種前一天給育苗地澆水(保證足夠的水分,至少提前15~16小時),然後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地播撒在準備好的溝槽里。用鋤頭稍微覆一薄層土。
澆水
保證足夠的水分,然後採用2米寬的地膜覆蓋(保持土壤潮濕度),兩邊壓實,以免被風吹乾,5天後,就會有幼苗生出,此時可以揭開地膜。
浮床製作
先用鐵絲將毛竹紮成竹排(寬1米、長6米),然後把塑料管再固定在竹排上,間隔為15厘米。
栽培
25天後可以拔苗,拔苗時需將手握在離幼苗根部8~10厘米處,動作輕緩以免損壞幼苗的根部。苗拔起後將其根部的泥土在水中清洗乾淨,然後種在竹排塑料管內,每平方米為50支。
管理
在水質比較肥沃流水處,植株生長良好,不用施肥或添加營養液。定期除一下雜草外,無需太多的管理。
採收
下水時溫度高,每10~15天採收1次,天涼後,隔25天採收1次。採收方法同旱蕹。浮水栽植的竹葉菜植梢肥嫩,但因不便施肥,一般產量不高。到生長後期莖葉衰老,而秋季葉菜種類已多,可放任生長,作青飼料用。至霜降以前採收完畢。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
竹葉榕 圖片來自百家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