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軼事十五.後記(李成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童年軼事十五.後記》是中國當代作家李成祿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童年軼事十五.後記
從出生到13歲,經歷了從五常農村到雙城縣城,住在原朝鮮學校的大院兒;再從雙城縣到鄉下的農場,住在同心人民公社大把抓四屯;又從雙城搬遷到安達縣青肯泡鄉的吳興屯農場,從安達農場又搬遷到大慶薩爾圖的文化村。我的家一直追隨着石油學校的搬遷而流轉。因此,我的求學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算起來,六年,我一共轉了五次學,讀了五所小學。在一所學校就讀最長時間也沒有超過四個學期,最短的甚至沒有超過一個學期。頻繁轉學,使我不得不經常面對新環境,認識新老師和新同學。這種情況對我的成長不能說沒有影響。然而,正是這樣不斷熟悉新環境、適應新學校、接受新老師和新同學的過程,培養了我適應環境、勇於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鍛煉了我不怕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也使我的童年生活,雖曲曲折折,卻豐富多彩,雖有成長中的艱辛、飢餓與苦痛,更多的卻是快樂、幸福與溫馨。我的記憶雖是零星的、殘缺的,但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鮮活的。這些鮮活的軼事串聯起來,就構成了我的快樂童年。可以說,我是一個貪玩兒且一直玩兒着長大的孩子。那種簡單的快樂,那種無憂無慮、無拘無束;那種童心、童趣,不是用金錢能夠換來的。
歷史不可重演,童年獨一無二。生活的簡單清貧,卻成就了心靈的充實和富足。我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豐富的成長經歷。感恩所有親我、愛我、在我成長過程中幫助過我的家人、親友、鄰居和我所認識的所有人。在此,還要特别致謝鼓勵我拿起筆來反思人生、回顧足跡,記錄生命的哈永江老師、李永春老師。我孩提時的故事,對於社會,可能無益,但應無害;與讀者也可能無益,但可藉以打發時光。現在的孩子們聽了我的故事,可能不會理解;也可能像是聽「天書」。童真的他們可能會問:「怎麼全是玩啊?放學了為什麼不去補課呀?為什麼不去特長班呢?為什麼?為什麼??……」
這麼多的為什麼讓我無以答覆。我想,社會在飛速發展,教育也在不斷革新進步,儘管國家三令五申為學生減壓,但不知為什麼,孩子們的學習負擔事實上卻越來越大,每當看到那些比大人還辛苦忙碌N倍的孩子,我就心疼。他們去不了我們的年代,我們也回不到他們的年齡。作為過來的人,我們就不要總是糾結「八九」啦,就常想「一二」吧!真心希望兒孫輩們能有快樂、無憂、寬鬆、健康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我的故事是因為那就是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印記。我把童年的故事講給了大家,不指望它能成為一盞香醇的美酒,或一杯濃濃的咖啡。如果在您看來它能是一碗涼白開,那我就釋懷無憾了。[1]
作者簡介
李成祿,網名,在路上,當過工人、穿過軍裝、坐過機關,退休前在大慶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任主任助理、組織人事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