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體未來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立體未來主義(Cubo-Futurism)是以拉里昂諾夫為先驅的俄羅斯未來主義藝術流派,始於20世紀初。融合了法國立體主義與意大利未來主義的特點,涉及藝術、文學、音樂、戲劇等多個領域。有反邏輯性,常運用文字、拼貼進行創作。 中文名 立體未來主義 外文名 Cubo-Futurism

內容

立體未來主義是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俄羅斯早期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它融合了意大利未來主義和法國立體主義的特徵,有很強的綜合性特點。其代表主要為\拉里昂諾夫貢恰羅娃夫婦,還有波波娃馬列維奇塔特林等人。立體未來主義常與立體主義相似,都採取大膽的用色,碎片式地表現對象等。代表作有貢恰羅娃的《騎自行車的人》(1912-13),波波娃的《Italian Still-Life》(1914)和《Seated Figure》(約1915),馬列維奇《The Knife Grinder》(1912)等[1]

分析

立體主義(Cubism)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度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度空間的繪畫特色。[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