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突出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突出脚是常用的桩下基础和烟囱、水塔等独立建筑物下基础的结构型式,其平面形状根据基础材料和基础受力状态不同而异。独立放脚基础是指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把基础底面做的比墙身宽,呈阶梯形逐级加宽,但同时也必须防止基础的冲切破坏,应满足高宽比的要求。因基础底面比墙身宽,多见于砖、石基础。毛石基础放脚为1:1,砖基础放脚为1:1.5。[1]

[]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分类:按建筑材料分为:砖、石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1)砖、石基础。用砖(不低于MU7.5)、石(块石和毛石)砌筑的独立基础,做成台阶状,台阶级数取决于基础埋置深度。一般适用于作荷载较小的柱下基础。

(2)灰土基础。用石灰、土和水按比例拌合的建筑材料(灰、土体积比为3:7或2:8)分层铺设、分层夯实的基础。适用于作为较干燥地区及荷载较小的柱下基础。

(3)三合土基础。用石灰、碎砖石和砂拌合的建筑材料(体积比1:2:4~1:3:6)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每层虚铺22cm,夯至15cm)的独立基础。适用于作为荷载较小的柱下基础。

(4)混凝土基础。用C7.5~C10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独立基础,做成台阶状,台阶级数根据基础埋置深度而定。适用于作为荷载较大的柱下基础。

(5)钢筋混凝土基础。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独立基础,做成台阶状、角锥状或杯口状。当为杯口形基础时,柱子插入杯口内的深度应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一般为20倍纵向受力钢筋直径;杯底和杯壁厚度应根据柱截面的长边尺寸决定。角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台阶形基础的每阶高度一般为300~500mm,垫层厚度一般为100mm,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有垫层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无垫层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标号不低于 C15。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适用于作为工业厂房中吊车荷载较大的柱下基础。

砖基础

用砖砌筑的基础。多数用在砖混结构建筑的砖 墙或砖墩的下面。建筑物砖基础一般分为带形砖基础和独立柱砖基础两类。为了适应地基抗压强度,常采用逐皮踏步形放大砌筑的方式,通称大放脚。其挑出 部分b与其高度H之比应受其刚性角α的控制。大放脚:砖基础下部通常扩大,称为大放脚。大放脚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等高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即每砌两皮砖,两边各收进1/4砖长;不等高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与一皮一收相间隔,即砌两皮砖,收进1/4砖长,再砌一皮砖,收进1/4砖长,如此往复。大放脚的底宽应根据计算而定,各层大放脚的宽度应为半砖长的整倍数(包括灰缝)。

大放脚砖基础的体积计算,通常有查表法、移补法和分层计算法三种。查表法是从手册中查出放脚部分的折墙高度、换算面积及独立柱四角锥体积数据,再与墙(柱)身体积相加求和,这种方法不仅查表烦琐,而且表中数据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移补法主要适用于等高带形大放脚砖基础体积的计算;分层计算法虽适用于所有情况,但计算量太大。

砖基础质量通病原因

砖基础的质量通病主要反映在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三个方面。

础轴线位移 现象:砖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地坪标高(±0. 00) 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错位。基础轴线位移多发生在住宅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层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受压,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原因分析:基础是将龙门板中线引至基槽内进行摆底砌筑。基础大放脚进行收分( 退台) 砌筑时,由于收分尺寸不宜掌握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在砌基础直墙部位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横墙基础的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桩,有的工程放线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尺时,基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若采取隔墙吊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的偏差。有的槽边中心控制桩,由于堆土、放料或运输小车的碰撞而丢失、移位。

预防措施: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 打入地面相平, 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为便于机械开挖基槽,龙门板也可以在基槽开挖后钉设。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相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均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龙门板。

基础标高偏差 现象:基础砌至室内地坪( ±0. 00) 处,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

原因分析:砖基础下部的基层( 灰土、混凝土) 标高偏差较大,影响砖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察觉所砌砖层与皮数杆的标高差。

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薄不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停歇时间过久挤浆困难,致使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预防措施:应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负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础标高普查一遍,局部凹洼处,可用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 2 cm×2 cm) 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大放脚的砌筑, 应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基础防潮层失效 基础防潮层作法大致有三种: 1)抹 2 cm 厚 1∶ 2. 5 水泥砂浆( 掺适量防水剂);2) 100 号砂浆砌二砖三缝; 3) 6 cm 厚 150 号 ~200 号混凝土圈梁。

现象:防潮层开裂或抹压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经常潮湿,使室内粉刷层剥落。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年久后,砖墙表皮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卫生和结构强度。

原因分析:防潮层的失效不是当时或短期内能发现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质量容易被忽视。 如施工中经常发生砂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或在砌筑砂浆中随意加一些水泥,这些都达不到防潮砂浆的配比要求。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压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或者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失效。预防措施: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 施工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防潮层下面三层砖要求满铺满挤,横、竖向灰缝砂浆都要饱满, 24墙防潮层下的顶皮砖应采取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土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损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