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穿越土星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花花公子路漸離有一個瘋狂的星際夢想,他要追趕一顆彗星。沒想到他乘坐的宇宙飛船發生意外,他被彈射出艙,在土星環里漫無目的地飄蕩。人生的意外接踵而至,眾叛親離、無人救援、生存物資告罄……他成了一顆被人類遺忘的人體小行星。

出乎意料的是,在土星探測器主控A.I.多麗絲的幫助下,原本必死無疑的路漸離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為求一線生機,路漸離登陸土衛二,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基因片段,製成新型魚苗,在擁有廣袤海洋的土衛二上養殖魚類,勉強生存。與此同時,多麗絲和航天公司正在制訂營救方案。路漸離孤軍奮戰良久,幾近生存極限,他能否等到救援飛船的到來?

作者簡介

謝雲寧,80年代初生人,蜀中人士,現居成都,電子工程師。自幼喜愛科幻,於2004年發表處女作《回溯》,此後筆耕不輟,並憑《深度撞擊》榮獲第17屆「銀河獎」最佳新人獎。其作品視野開闊,多以天文、計算機、生物工程為主題,追求科學硬核與人文關懷的巧妙結合。除本書外,另有短篇小說集《超頻交易商》和長篇小說《宇宙漣漪中的孩子》出版。

書評

支撐着我如此迅速讀完它的唯一理由就是可以儘快寫下這段吐槽:在這篇所謂的「硬科幻」故事裡,女人不像女人、AI不像AI,只有主角完美保持了普信男的一切特質:迷茫膽小愛吹逼,用下體凝視所有女性。

在作者的凝視里,哈佛才女會仙人跳式地賣身富二代;智能AI會戀愛腦上頭;美國總統會被人以「勤儉持家的主婦」褒獎;只有結婚二十年還和自己曖昧不清(但同時又清清白白,因為普男是正道的光)的初戀冰清玉潔中帶着愚昧,仿佛被pua過的茜茜公主。文章里出現女性並不能證明作者不是男癌、出現(用克隆技術傳宗接代的)同性戀也不能證明作者不是直癌,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即使拋掉這些槽點,本文的核心故事也完全不能與《火星救援》比擬。男主全程沒有發揮一絲一毫的主觀能動性,先後被3D打印機、美女AI、慈父科學家和白蓮花初戀carry着,仿佛一台記錄作者科幻腦洞的攝像機,然後到了結尾收穫的判詞竟然是「勇敢頑強的人類之光」。其實吧,路同志的錢是老父親給的,船是航天公司造的,腦洞是AI開的,裝備是打印機打的。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大概就是在文章開頭不明不白地色誘了美女AI為他當牛做馬,以及提供自己的遺傳因子造出了快速繁殖的魚苗,像極了婚後用娘家錢付首付、然後大言不慚宣稱「我兒子遺傳的是我的高貴基因」的低質量男性。

換句話說,如果把男主換成一坨能按確認鍵的轉基因馬鈴薯,他大概也能完成整個故事並且成為英雄馬鈴薯榮歸故里。至少馬鈴薯不會在生死關頭精蟲上腦說出「我想看你cosplay機車女俠盜」這種台詞。

那麼科幻呢?不得不承認作者是有豐富的想象力的,但同許多直男硬科幻作家一樣,他的想象力僅限於技術細節而完全不涉及使用技術的人性,整部小說因此變成了文字版的沙盒模擬,或是《受困土星環救援指南》。當作者觸及在倫理層面比較複雜的議題,比如基因編輯、AI、克隆人時,他往往避而不談它們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唯一的反例大概是身為克隆人的主角產生的存在危機,但這一危機被同性戀形象大使敷衍地化解了,只能用雲裡霧裡來形容。

再比如說,孤身漂流於宇宙空間、能夠預見自身生命盡頭的生存條件必然會改變人的思維模式乃至精神狀態,但男主somehow用打遊戲、看球賽和撩妹自我療愈,可以說是直男界的楷模了。

凡此種種數不勝數,即使作者確實有着天馬行空(同時也漏洞頻出)的現象,也終究瑜不掩瑕。

我不是漏洞警察。作家不是科學家,科幻作品中出現漏洞在所難免。但可以預見的是,將有許多讀者(正如《三體》的擁躉們)打着「硬科幻」的旗號,認為嚴謹的科學設想可以超越富有情感的故事與鮮活的人物、構成科幻的靈魂。面對這樣的小丑,最好的辦法就是指出硬科幻其實「軟」得很。

有一位友鄰給了本書四星的評分,今年入選銀河獎最佳長篇的另外三部作品則分獲三星、二星、一星。可能中國科幻還遠未到繁榮鼎盛的時候吧(又或者繁榮鼎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過思及《計算群星》的作者竟然能榮任今年世界科幻大會主席、以及她(或者NK傑米辛)大概率會再奪雨果獎,我便樂觀地覺得中國科幻和世界倒也沒那麼脫節。如果本書得獎,那麼環遊土星的普男和拯救人類的普女(見Lady Astronaut系列)倒是一對璧人,路過的螞蟻看了都要大呼嗑到了的程度。

再有四個小時銀河獎的歸屬就要揭曉了,讓我們預祝2022年銀河獎得主不要再出現男性凝視,也預祝2022年雨果獎入圍名單里能出現10%以上的男性。阿彌陀佛。

辰大海的硬科幻

當你在外太空出了事故,利用現在已有的科技,你能否逃生?在《火星救援》中,安迪·威爾給出了種土豆指南,而在《穿越火星環》中,謝雲寧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主人公路漸離,因為事故被拋到土星環中,在所剩不多的生命中,他以極低概率穿過土星環,來到土衛二,並奇蹟般生存下來,最終等來了地球的救援,同時也完成了自己心靈的救贖。

故事讀起來和《火星救援》十分相似,比如都是在太空中出事故,都是經歷九死一生後在另一個星球紮根下來,獲救過程都是有驚無險等。作者在後記中也寫了,自己受過包括《火星救援》在內一系列作品的啟發。

但是,在寫作過程中,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已有的作品,而是以清晰的思路,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首先,作者的出發點,是想讓主人公老路來一場在土星環里的大冒險。那麼,這場冒險得找個藉口作為開端,作者沒有故弄玄虛,而是老老實實選了個俗套的劇本,飛船被石頭擊中,彈出逃生艙,將老路丟到了土星環中。

之後,老路怎麼生存?他要活下來,需要食物和水,土星環中有冰,他自己的太空服里有食物儲備,加起來能讓他支撐一段時間了。而老路靠着太空服噴氣,可以在土星環中移動。這些,就為大冒險提供了條件。

那麼問題來了,這貨為啥去土星環作死?在故事的前半段,作者在前半段插敘了老路過去的故事:作為父親的新生被克隆出來,接受嚴格的教育,一次在山頂和朋友們看到科特克彗星,萌生去太空追逐它的渴望。現實的沉重與對理想的追求,朋友的背叛,形成強烈的衝突,不僅給故事設置了合理的起因,也為故事補充了人文關懷。

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還對他遊戲鬼的特性進行了細緻的描寫,比如在對戰甘洛夫時想到父親、對戰張博士時想到與好友的分道揚鑣等,這些讓老路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據我目測,《孤島求生》是現實中的《孤島驚魂》,《巨龍的召喚》是《獵殺:惡魔熔爐》,那個《黑暗大陸》我沒看出來。

老路在土星環中暫時活下來了,下邊該怎麼嗨?作者受到了「卡西尼號」撞土星的啟發,編了個二號出來,在二號上,設置了一個AI「多麗絲」,多麗絲陪着老路扯犢子,順道給他規劃嗨皮路線。

在這之後,作者有個非常厲害的地方,他的眼光沒有局限在大冒險中,而是給老路賦予更高的使命。NASA發射的「歐茨號」被卡在土星的冰層下不到海里,老路去修歐茨號,換來的是NASA授權給多麗絲給他空投推進器,讓他能到達土衛二。這樣,老路在人生盡頭還能發光發熱,故事的站位瞬間提高一大截。

那麼,老路到了木衛二該怎麼繼續活下去?《火星救援》主角是種土豆,但木衛二沒法種土豆,甲烷也不能利用,作者很機智得想到,做一個人造物種投放上去,也就是書中的「土羽魚」。

這一連串故事下來,你會發現,作者是一種徹底放飛自我的心態。多麗絲被製造時融入本福德女兒的記憶,成了一個有情有愛的AI;克隆人已經屢見不鮮,他們在爭取自己的權利;基因編輯可以輕易被操作,土羽魚被地球上的基因黑客設計出來,在土衛二上編輯培育。

在這場大冒險中,老路充分利用了一系列現今的高端技術:納米機器人、3D打印、CRISPR、核電池.....在這趟旅途中,也有許多以前就成熟的技術,比如肼基燃料等,同時,VR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以及科研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無疑,這本書是一場科技的盛宴。

我們可以看到,在作者放飛自我的過程中,雖然還是俗套得寫了基因AI克隆人這些東西,但作者跳出了「反科學」的坑,沒有像其他作者那樣,企圖將新技術扼殺在搖籃里,而是大膽想象,技術應用後會怎樣。可以說,作者的三觀非常正,未來不會因為我們的害怕而止步,我們只能正視未來。

最後呢,在書中當然有些細節沒打磨好,比如,培養土羽魚的培養基從哪來,納米機器人能不能像書中那樣千變萬化,一年缺少維生素那人還能不能活下去,營救老路的兩家死對頭公司怎麼會那麼快達成一致等。希望作者在下一部作品中,能從細節入手,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

【須叔試讀】 在土星上開啟重生 如果我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處土星,周圍沒有別的生物,你是否會崩潰?謝雲寧的這本《穿越土星環》講的就是一個男人獨自在土星上成長與成功的故事。

富家子弟路漸離尋求刺激,捲入一個計劃不得不被送入土星,但因資金不足,沒有人願意將他繼續送回地球,這就展開了本書的核心內容——荒島哦不對,是「土星求生」。

先來聊聊土星的環境:土星的表面溫度極低,表面大氣活動劇烈。而且是液態表面。這樣的環境是無法適合人類生存的,而且按目前的技術也無法改造。但土星有數量眾多的衛星,這些是可以加以改造的。尤其是土衛六,其表面環境和39億年前,也就是剛形成生命時的地球很相似。就是在這樣艱險的環境下,我們的男主角,小路同志開啟了漫長的土星之旅。

作為一位紈絝子弟,若說有什麼求生技能或知識,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書中巧妙的安排了另一個角色——人工智能多麗絲,這也奠定了全書的科幻基調。有了這個多麗絲,路漸離在土星上忘記了孤獨,多麗絲作為得力助手,不斷提供給路漸離嶄新實用靠譜的知識,雖然它摸不着也看不到,但作為一種力量始終陪伴在路漸離的身邊,讓路漸離的土星之旅仿佛開掛,他們的關係有大雄和哆啦A夢那味兒。書中比較有趣的一個情節就是在土星上造魚,當然這些魚的原料來自路漸離的基因……


多麗絲作為人工智能,也包含了作者對日益發達的科技的探討——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呢。ai多麗絲看到路漸離陷入困境,主動相出完美的方案,但引起地球上幕後人員的爭議,到底該不該聽從多麗絲的建議,而ai的智能在這時已經凌駕於人腦之上,之後是否會引起更大的不便乃至災難?

本書還有着人道主義關懷,主人公和曾經的合伙人希塔拉曼的故事回憶是如此的感人肺腑。希塔拉曼有着非凡的頭腦和科技嗅覺,但因為道不同而選擇離開公司,但他並沒有憤怒,並沒有帶着仇恨,而是坦坦蕩蕩地追隨自己的道德境界,回到印度去幫助窮苦百姓和失學兒童,他自己卻是靠撿垃圾為生,跟原來開公司時的薪水差之極大。但在他生前最後留下的錄像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恬淡,與世無爭的生活反倒是他真正享受與憧憬的。

路漸離最後成功離開土星,除了他自己的堅毅和堅持外,少不了多麗絲和其他在背後支持他的人的幫助,前女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以及到結尾揭示路是個克隆人,這也是對克隆倫理性的探討。

看完此書,你能讀出一個紈絝子弟的內心變化,也能感受到土星磅礴的環境與氣勢,更有人與人,人與ai的友誼,體裁上已遠遠超過科幻,不乏虛構想象,但也立足現實—比如激動人心的球賽和vr遊戲。最後,希望有朝一日,登上土星不再是難事,我們每個人都能當一迴路漸離!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