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溪縴夫文化旅遊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神龍溪縴夫文化旅遊區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境內。 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主峰,流經湖北巴東縣境內,由北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至巫峽口東匯入長江。神農溪是一條典型的峽谷溪流,兩岸山峰緊束,絕壁峭聳,溪水在刀削般的峽壁間衝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險灘、長灘、彎灘、淺灘六十餘處。水道雖狹急卻清淺,漂流極富刺激而又安全。 2015年12月,神農溪旅遊區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1]
目錄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氣候,隨海拔增高依次迭現暖濕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類型,境內最低溫-21℃,最高溫38.5℃。
景區特點
神農溪縴夫文化旅遊風景區是華中地區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俱佳的景區,在三峽地區和武陵山區旅遊格局中占踞重要地位,風景區開發始於1989年,1991年對外開放,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到2002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03年長江三峽蓄水成庫,經過連續5年的開發建設,神農溪景區順利實現了景區由峽谷風光旅遊向平湖與峽谷風光兼具的旅遊方式的轉變,保留了原始古樸的逆水拉縴。自2004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湖北十佳景區」,2008年被授予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三峽庫區蓄水175水位,神農溪景區再次進入轉型開發建設階段,現已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神農溪擁有龍昌峽、鸚鵡峽、神農峽、綿竹峽四個峽段,四個峽段景致風格各異,或險峻,或秀麗,或幽深,或雄奇,整體構成了神農溪清秀峻奇的山水風格。在神農溪60餘公里的漂流旅途中,依次分布着神農峰、九孔岩、魚泉瀑布、神農溫泉、燕子洞等十餘處神奇的自然景點,同時沿途不時出現散發着濃郁土家風情的人文景觀:婉轉悠揚的山歌,依山而建的吊腳樓,置放於岩壁洞穴的懸棺,轉動不止的水磨,漸行漸遠的新嫁娘……山重水複,美景疊出。
神農溪縴夫文化旅遊區是以神農溪為主軸,以自然生態為支撐,以縴夫文化為靈魂的自然生態文化旅遊區,東連宜昌三峽大壩,西鄰巫峽,北靠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南接張家界,既是長江三峽旅遊區的中心點,又是湖北省「一江(長江)兩山(武當山、神農架)」旅遊圈的節點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支點。
縴夫文化是長江三峽地區,特別是神農溪流域的縴夫長期群體鍛造積澱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核心精髓是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不畏艱險的拚搏精神、力爭上遊的進取精神。縴夫文化推崇熱愛生活,尊重自然,善待環境,在積極追求生命價值的同時,也要理性地對待生命的輪迴。千百年來,神農溪流域及周邊地區的子民在縴夫文化的蔭蔽下,繁衍生息,歌舞傳情。
進入神農溪,一道道文化風景會讓你目不暇接:被列為全國380種地方劇種的巴東堂戲上演着美好的的故事,高亢嘹亮的縴夫號子抒發着對生活的呼喚,粗獷豪邁的撒葉爾嗬表達着對過去的追憶,惟妙惟肖的皮影複製着金戈鐵馬的激情,這裡的人們生活如戲,戲如生活。
神農溪的文化風景聲名遠揚,讓居住在城裡的現代文化人也紛紛趕往神農溪,來這裡填詞,寫詩,排戲,拍電影,歌曲《縴夫的愛》出自這裡,CCTV第十四屆青歌賽金獎得主撒葉爾嗬組合出自這裡,還有這裡的一名縴夫和導遊被遊覽過神農溪的世界首富巴菲特念念不忘,邀請他們兩人為自已訪談節目的嘉賓。
漂流神農溪,乘坐的是一種俗稱「豌豆角」的木舟,這種木舟為神農溪所獨有,是世界僅存的三大水上原始交通工具之一。置身「豌豆角」上,神農溪這條畫廊的風景一一呈現,浪花飛濺,青山移退,蒼鳥盤旋,山歌悠遠;如若有幸,還可親眼目睹岸邊猴群嘻戲,獐羊攀援。
神農溪縴夫文化旅遊區被評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全省5家國家5A級景區之一、恩施州唯一一家國家5A級景區。巴東縣通過舉辦"中國三峽縴夫文化旅遊節"等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遊人眼球,遊客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入境旅遊者近三年均居湖北省前三位。 早在唐代,詩人杜甫曾漂流過神農溪,並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如今,杜甫筆下雄、奇、險、秀的山水峽谷風光必將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神農溪,體驗縴夫文化,增強景區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2]
主要景點
鸚鵡峽
鸚鵡峽是三個峽中景色最秀麗的一個,兩岸植被如纓絡垂掛,四季長青,岩水滴滲,飛瀑湧泉,奇觀迭現。有一段峽谷,無論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開的鮮花,故名「年花灘」;有一處「九股水」的地方,溪邊泉眼湧出多股泉水,分清、濁、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棉竹峽
在以險見長的棉竹峽中,難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鐘乳凌空倒懸,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險灘30多處。乘舟漂流,全憑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卻是有驚無險。
龍昌洞峽
神農溪最後一個峽谷是龍昌洞峽,此峽對峙均寬不足二十米,兩岸壁立水中,連綿不斷,曲折迂迴長達五
千餘米,大有矍塘峽夔門之雄。沿途可見人文景觀--岩棺群和古棧道。峽東岸離水面150米高的絕壁上,有許多小洞穴,深淺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見。神農溪堪稱無污染的天然之流,溪水碧澈,一清到底,除「三色泉」外,幾乎見不到一縷混水。溪底遍布五色石,如花似錦。湍湍處水流如雪似霧,船行如飛;水緩處形成幽靜平湖,濃綠莫測,扁舟蕩漾;淺灘處水深不及膝,船底與河中卵石相摩,格格有聲,全靠拉。
豌豆角
漂流神農溪所乘的船,形如半個剖開的豆莢,當地人稱為「豌豆角」,小巧輕便,用堅硬耐磨的花櫟木製成,浮力大而吃水淺,可在水不及膝的淺灘處行駛。「豌豆角」全憑人工操縱,每條船需六名船工,船工撐船是神農溪景觀之「最」。神農溪水急灘險,船工幾無立錐之地,全需涉水拉縴,走在最前邊的「頭
纖」和船尾的「駕長」帶頭吼起號子,聲震峽谷,船工前呼後應,力隨聲出,一鼓作氣,拉上灘去。下水時船在呈「之」字形的水道中橫衝直撞,「駕長」手中一把櫓一杆篙控制着船的方向,船在急湍的水流中飛速竄行,船中乘客心跳如鼓。
土家族小村寨
神農溪經過兩個土家族小村寨。掩映在鳳尾竹、芭蕉葉、柑桔林、烏桕樹中的村寨恍若世外桃源。此處溪水幽平,彩石滿灘,遊人可在土家吊腳樓中休憩,或游泳,或撿石,或去村中參觀古老原始的水磨、石碾,觀賞土家人粗獷的巴山舞、對山歌,品嘗、苞谷酒和土家飯菜。
巴文化
神農溪是巴人的故鄉,這裡孕育了頗具特色的巴文化。遠古時期,巴人祖先巴務相率領巴人部落乘土船浩浩蕩蕩地向西遷徙,一路上戰勝凶灘惡水,最後到達夷城,建立了巴國。
神農溪兩側的岩壁上的古棧道遺址和懸棺,都是巴人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的奇蹟。今天,居住在神農溪畔的土家族就是巴人的後裔,他們豪爽豁達,能歌善舞,頗有巴人遺風。 撒爾嗬是土家族原始古老的民間歌舞,以其獨特的風格,粗獷的舞姿,明快的節奏和高亢的曲調,仍然盛行至今。
哭嫁歌是土家人創造的又一獨特的藝術形式。顧名思義,哭嫁歌是新娘出嫁時唱的歌,是土家姑娘用唱歌來表達對世俗、人生、道德、理想、愛憎的特殊藝術形式。以其哭而不悲,唱又如哭的藝術魅力經久不衰。堂戲是流行於神農溪一帶的巴人劇種,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濃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唱腔別有韻味,深受人們喜愛。
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秘的人文特色,使得神農溪成為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的熱門旅遊景點。1987年5月24日,國務院旅遊協調小組組織的聯合考察組對神農溪進行了實地考察,一致認為神農溪在長江三峽旅遊線主要景區內,景觀獨特,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同年7月論證,將神農溪定為長江三峽旅遊線上的八個重點開發區之一。
交通信息
公交車
巴東縣城,乘坐公交8、18、29、31路,在(鳳凰山公園站)下車。
門票信息
200元/人。
兒童1.2米以下免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