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砂鍋豆腐(何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砂鍋豆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砂鍋豆腐》中國當代作家何雙的散文。

作品欣賞

砂鍋豆腐

砂鍋豆腐據說是江蘇漢族名菜,屬於蘇菜系列,各種配料十分講究,除了主料豆腐,大概還要放上牛蹄筋、海參、鮮魷魚、竹筍、豬肚、雞、香菇、蝦米等,製作工序也相當複雜。而我這裡要講的,是到了北方以後被改良的版本。

這道菜入鄉隨俗,秉性上,隨了北方人的樸實與率性。在飯店裡,路邊攤點上,它依然叫砂鍋豆腐。可是,顧名思義,所需僅一砂鍋,幾塊豆腐。倘若喜歡蔬菜,不妨再放些白菜嫩葉,或者乾脆放一兩棵高山娃娃菜。這樣,清清白白地在砂鍋里咕嘟着,出鍋時,稍微點上一些香油,或者,連香油都不要,直接撒上一些鹽面即可。也有人喜歡在裡面放幾粒海米一起煮,如此,味道里便有了鮮鹹的口感。

北方的冬天不比南方的濕冷,風沙極大、極多,空氣寒冷而乾燥。因此,最受歡迎的早餐往往是那些湯湯水水:各種麵條、餛飩、稀粥。可是單吃這些,又不頂餓,不到中午,便會有飢腸轆轆之感,於是在外面吃飯,有經驗的食客就會點上一碗砂鍋豆腐,外加兩個小花卷,乾的稀的,熱騰騰一鍋齊,好不舒服!飯罷,鼻尖上沁着汗,嘴裡熱氣未消,喊一聲:「老闆,結賬」,聲音里透着滿足與快意。

還記得小時候,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會在菜窖里儲存很多大白菜。上頓白菜下頓白菜的日子至今難忘。為了餐桌菜餚的多樣化,母親費盡了心思。比如,將白菜切成薄片狀、條狀、細絲狀,或者配以不同的伴侶,仿佛,味道也因此有了七十二變,其中就有這道砂鍋豆腐,其實,稱之為「白菜豆腐」會更恰當一些。豆腐是鄰居大嬸當天賣不完,剩回家以後便宜賣給母親的。

大嬸在籬笆的另一邊朝母親喊:「今天孩子們有福了,又沒賣完。這幾塊都給你吧」。母親馬上找來一個盤子,隔着籬笆遞過去,同時遞過去的還有一塊錢。盤子回來的時候,上面滿是白嫩嫩的豆腐,大嬸塞過來五毛錢:「給孩子們買點鉛筆、本兒啥的,不要像咱沒文化,吃苦力」。這樣的對白隔三差五地上演,直到現在,我還依然記得大嬸說這話時霧蒙蒙的眼神。

母親覺得,與豆腐最般配的,就是白菜中間及以上的葉子部分,而且不能放油,因為油會沖淡裡面白菜與豆腐的本味。家裡沒有砂鍋,只有大鐵鍋。母親在鍋里添上水,放進白菜煮沸,然後再把豆腐切塊,放進去繼續小火煮。大約十分鐘以後,過堂屋裡就水氣繚繞了,潮潤而清新。

母親忙着張羅飯桌,擺好碗筷,然後,挨個叫大家起床、洗漱。等一一坐定,她開始揭鍋,在裡面撒些鹽,稍加攪拌後,把白菜豆腐盛出來,放在大一點的搪瓷盆里,擱在桌子中間。大家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和弟弟,則是一副狼吞虎咽的樣子。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可是,俺們忍不住啊,一邊喊着燙,一邊往嘴裡送。母親嗔怪着,說:「慢點、慢點,鍋里還有呢」,可是,根本停不下來。

後來上學離家一路輾轉,轉眼,在異鄉已經呆了近二十個年頭。這二十年裡,把故鄉與我時不時拉在一起的,就是一碗碗的砂鍋豆腐。我會說:「老闆,來一碗砂鍋豆腐,只放白菜和豆腐,不放香菜、不放油、不放紫菜……」

[1]

作者簡介

何雙,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