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干枯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石榴干枯病
石榴干腐病是一种石榴病害,病原为真菌,主要危害石榴的果实。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 : 番石榴干枯病
英文病名 : Common guava dry wil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Paecilomyces varioti Bain.
危害部位 : 主干和主枝。
危害对象 : 番石榴。
分布 : 广州。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沿病组织两侧略有凹痕,表皮淡褐色,无裂痕,削开表皮可见木质部呈棕色或灰至灰褐色,病健交界明显,随着病部扩展,病健交界处微有裂痕,稍凹陷,不久在病组织表面出现许多泡斑,后出现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此病常从树根或树干至树梢沿树的一侧发展,叶变黄干枯,最后全株枯死,树皮纵裂,根部亦腐烂,有时只有个别主枝干枯,树干一侧枯死,而另一侧在一段时间内仍正常生长。病菌从根部、树干或主枝某一部位侵入,垂直扩展较快,横向扩展较慢,田间发病中心明显。
病原形态特征
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扩展较快,初为白色,后反面呈黄褐色或淡红色,表面粉状。分生孢子梗有隔膜,多匍匐,大都较短,有1~2层分枝。瓶梗稍长,常有1隔膜,隔膜间缢缩,3~4个轮生,顶端较尖,大小为15~20×3μm,瓶梗与瓶梗间,顶端分得较开,但初期在菌丝上常只产生瓶梗。分生孢子长串生,无色,形态多变,大致有2种,一种近椭圆形或卵形,3~5×2~3μm;另一种近圆筒形,5~10×2~3.5μm。
发病规律
一、发病时期。5月是发病初期时间,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8月下旬停止发生。 二、气候。树皮水分低于正常值时,病原扩展迅速。 三、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壤瘠薄,管理不良,树势弱易发生。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以果皮、果台、子粒的带菌率最高。发病季节病原随雨水传播,从伤口或皮孔处侵入。[1]
原因
石榴干腐病适宜生长温度24~28℃,为12.5℃,为35℃。干腐病菌主要在树干上的僵病果上越冬,僵果上的菌丝在翌年4月中旬前后产生新的孢子器,是该病菌的主要传播源。该病发生程度取决于6-7月份的温湿度,6-7月份持续干旱高温,不易大发生,6-7月份雨水多,气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则易暴发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措施
1.抓好清园工作,侵染源 果实采收后要及时拣拾病僵果,集中深埋。结合冬春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病果苔,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染源。
2.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加强肥水管理。每株施氮0.5千克+磷0.25千克+钾0.25千克。结合喷药叶面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花期及幼果期间隔20天连喷2次硝酸稀土1000倍液,以提高抗逆性,后期以磷酸二氢钾为主。疏花疏果。现蕾后在可分瓣筒状花和钟状花时,将大部分钟状花疏除,减少养分消耗,坐果后疏除病虫果,晚花果及双果中的小果,避免因结果过多而引起的树势衰弱。
3.适时套袋 保护套袋过早会影响果个大小,一般于6月下旬以后果实直径达6厘米以上时喷1次50%多菌灵加硝酸稀土1000倍液后及时套上纸袋,扎紧袋口。套袋可提高果面的光洁度,还可防干腐病,并兼防疮痂病和桃蛀螟。
4.防治 萌芽前对树体喷1次1%硫酸铜水剂。生长季、花前及花后各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20%杀酯乳油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4.5%氯氰菊酯1500倍液。以后每隔15~20天喷1次,至8月底,全年共喷5~6次,防治效果良好。
5.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整形修剪中,要处理层间、内膛与外围的关系。树高控制在2米左右,冠幅不大于树高,做到行间通畅,株间不交接。全树共留5~8个主枝,角度开张至60°~70°。及时疏除病虫枝,细弱枝,并生、重叠枝,使冠内果实通风透光,并于生长季及时摘除果面贴叶。[2]
== 相关视频 ==https://v.qq.com/x/page/r06288y6k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