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睡蓮水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睡蓮水螟

形態特徵

睡蓮水螟成蟲翅展28~35毫米,胸部黃褐色,背面有黑褐及黃褐色與白色相混的鱗片,腹面白色,腹部背面黃褐色。前、後翅橙黃色。幼蟲以睡蓮葉片為食。1年發生2代,以幼蟲在雜草叢間越冬。翌年5~6月間幼蟲化蛹,約於7月上旬成蟲產卵並孵化出幼蟲危害。幼蟲孵出後將葉片咬成兩片,吐絲作鞘隱匿其中

發生規律

幼蟲多於夜間活動,取食葉片。8~9月,老熟幼蟲吐絲結繭化蛹,約1周後羽化為成蟲。幼蟲藉助葉片保護作用在水面上漂浮,發生數量多時,常將睡蓮葉片吃光,只剩下網狀葉脈,呈現一片枯黃景象。[1]

分布與危害

睡蓮水螟是睡蓮常見蟲害之一,常將睡蓮葉片吃光,只剩下網狀葉脈,呈現一片枯黃景象

防治方法

1. 夜間點燈誘捕成蛾,利用幼蟲在水面上漂浮的習性,用小網捕撈消滅;

2. 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防治時,針對卷葉危害特點,需重點噴淋害蟲危害部位,才能保證藥效。[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