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溪巨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直溪巨龍

直溪巨龍是以龍為藝術造型的一種民間表演樣式,源於元末明初的巨村,故稱「巨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直溪巨龍

非遺級別:國家級

基本內容

直溪巨龍,是江蘇傳統舞蹈

直溪巨村的「龍」最早是以稻草為材料扎制而成。將稻草按龍體粗細綑紮延連相接,草捆中分若干節插入木棍,製成便於自由彎曲的龍身、龍頭和龍尾,長約15米左右,可由八、九個人舞動。前清時,由稻草扎龍改用竹篾紮成龍骨架,外裹彩布。民國後期,始以竹篾扎制裹布,在龍衣上繪畫龍鱗,龍身內配裝蠟燭燈。

1941年至解放初,巨龍經常活躍在金壇、句容、丹徒、丹陽一帶。1939年3月,陳毅在丹陽延陵主持召開新四軍慶祝三八婦女節大會,巨龍到場表演,一時萬人空巷,轟動了茅山抗日革命根據地。

巨龍的表演傳統流程,有「打招」、「串陣」「翻花」、「舞步」「跪舞」「坐舞」「過橋」「羅漢盤」「空中探」「開荷花」和「嬉水脫殼」、「蛟龍翻身」等18套。整個流程都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進行,每個套路之間緊密相連,環環相扣,要求雄渾強悍,氣勢磅礴,所有表演人員動作嫻熟,配合默契。表演者最初沒有統一穿戴,民國後期開始講究服飾,現統一穿清末年間服式的彩衣彩褲,腰扎彩帶,頭戴英雄帽或頭扎英雄結。進化後的直溪巨龍與一般龍相比身段較長,最長的達100節至200米,需100多人協同表演。

1953年至1977年,由於歷史原因,巨龍活動曾一度被迫沉寂。1978年底至80年代中,由巨村村支書歐陽法寶及歐陽洪福、劉兆書等人領頭,恢復和組織巨龍表演活動。1995年,恢復後的直溪巨龍在首屆常州民族風情旅遊節上重新亮相。1999年9月,直溪巨龍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江蘇省喜迎新世紀舞龍大賽」,獲得了單龍組的金獎。1999年12月19日,直溪巨龍應邀來到首都天安門廣場,參加了慶祝澳門回歸的中華舞龍大賽。

舊時每年農曆正月十四,直溪巨龍都要配合廟會祭祀舉行盛大的出龍儀式。新中國成立後至文革期間,巨龍出會一度中斷。2008年農曆正月十四,巨龍恢復了沉寂60多年的出會祭祀儀式。2000年,直溪巨龍移植了火龍表演項目。2017年,巨龍傳承人在登冠小學對學生開設了「小龍人」培訓班。現今巨村有10多支(男龍、女龍、混雙龍)舞龍隊,長年正常活動。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1]常州市金壇區文化館獲得「直溪巨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