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百丈沟记忆(谭佐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丈沟记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百丈沟记忆》中国当代作家谭佐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百丈沟记忆

百丈沟,这个打儿时有记忆开始就经常出入的地方,因母亲出生在那里,有这份特殊关系而铭刻在记忆深处。小时候就常常听到一首儿歌:百丈沟百丈长,包谷面面和红苕,一吹一个泡,一喝一条槽。儿歌伴随着童年,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对百丈沟陌生而熟悉。

陌生是因为好多年没回过百丈沟了,熟悉是那里留下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天。因为母亲出生在园坝子,幺舅对我们特别好,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去他家玩。从我家到园坝子有点远,交通不便,只能走山路。百丈沟属于峡谷地形,一条河流沿蜿蜒谷底奔流而下,流经新店子,鱼精坝,包家堡,罗田,后在万州汇入长江。小时候就在河里用一种叫苦葛的植物闹(方言)鱼(只会把鱼闹昏,不会至死),方法简单效果很好。

因为山路崎岖,跋山涉水,路途遥远,只有特别的日子才会到幺舅家去,小时候的记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是必须去的。每年正月初七八的,就由母亲带着我们去拜年,从我家去幺舅家,要经过黄伯岩,克马石,有时也会走新店子或者九鼎山。每次去了就舍不得回,通常就在长五间,上梁桥,下梁桥,古树嘴,新店子,罗家湾,鱼精坝,河脚等有亲戚的地方走人户,一般要玩十来天才恋恋不舍的被催回家。时光荏苒,岁月更迭,虽已多年再未去过,但依然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百丈沟留给我的记忆远不止这些。参加工作后,更是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因在建南参加工作,交通不便,坐车要经谋道到打杵坳转车,极为不方便,如果错过唯一那趟车了还得在路上住一晚,所以基本上就是选择走路去。从家里到建南有三条路,分别是土一沟,沙嘴,叶凤山。一般不走沙嘴,走另外两条路的时候多些。

先说叶凤山,是因为要经过园坝子,刚好可以在幺舅家吃中饭了再走。这条路最近,但走的人相对少些,又是大山,而涉水过河的地方也多些,山路多,都是小路,人烟稀少,这条路安全隐患大些。只有翻过叶凤山到碑垭口了才会走大路。这条路还是我自己趟出来的,记忆更深刻些。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回家有事,要赶时间,又未走过这条路,只听别人说过,在我询问了熟悉这条路的人详细情况之后,就忐忑上路,好在是个下雨天,又逢赶场(也叫赶集)天,我就心里想着,山大人稀又是雨天,问路很难,就想着反正一直找路上踩过而留下脚印最多的地方走,就这样摸索一路前行,后平安到达,而且并未走错。这件事情给我好多启示:方法总比困难多,凡事总有规律可寻,方向对了就不要顾虑太多,路就在脚下,只要敢蹚……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再说土一沟。这条路最远,是最开始走的路,大路多,山路少,涉水过河相对少些,相对平稳点,用时较多,相对安全性高些。这条路从家里出发要经过谭家坝,土一沟,包家堡,石马山,茶园。这条路也是我最怕走的一条路,因为途经土一沟的时候,是小路,两边的毛草长得比人还高,随时就有可能在头上的树枝上盘着一条蛇,一不小心也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串出一条蛇,吓得我在原地半天不敢动,因为我生平最怕就是蛇。所以这条路在后来我就很少走了。

岁月如梭,日新月异,韶华易逝人已老,曾经少年今已翁。好在国家繁荣昌盛,国强民富,百丈沟已不再是昔日的穷山沟,早已天堑变通途,油菜花开,稻香遍野。尽管如此,儿时记忆中的百丈沟依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抹去记忆,那份炽热永远眷念。[1]

作者简介

谭佐兴,笔名,幽兰,网名,飘,七十年代初出生于一个小山村,读书时发表过散文,爱好文学,喜欢诗歌散文,爱写随笔,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随时写点感想,有感于生活,热衷于生活的浪漫气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