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臉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臉鳾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白臉鳾(拉丁學名:Sitta przewalskii,英文俗名:Przevalski’s Nuthatch)是鳾科鳾屬的鳥類,全長約115毫米。額、頭頸、枕以及缸頸兩側輝黑。上體石板藍。腰和尾上覆羽淺淡。中央尾羽與上體同色,余羽均黑,除外側1-2對外,概具石板藍端斑。翼暗褐,內側飛羽具石板藍外緣。常在樹幹、樹枝、岩石上等地方覓食昆蟲、種子等。在洞中築巢,冬季有儲存食物習性。是唯一能頭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樹的鳥類。棲息於高山針闊混交林中,習性與其他鳾類相似。分布於阿富汗,中國,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

簡介

習性與其他鳾類相似,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間多呈家族群有時亦與其他小鳥混群活動和覓食。多在喬木上部或樹冠層及高的側枝上,能沿樹幹上下跳躍,啄食樹幹和樹皮縫隙中的昆蟲。主要以昆蟲為食,如甲蟲、蝽蟓、飛虱和其他鞘翅目、膜翅目和鱗翅目昆蟲,以及蟲卵等,偶爾吃植物漿果。

評價

​繁殖期6月至7月,早的在5月末即已開始營巢產卵,巢多築於天然樹洞中、樹幹縫隙和裂縫,也利用啄木鳥廢棄的樹洞作巢。洞入口常州用泥土塗抹的很圓很小,洞內墊有細草、苔蘚或羽毛。每窩產5-8枚卵,卵白色、被有輝紅色或紫灰色斑點。雄鳥參預育雛,與雌鳥共同覓食餵雛[1]

參考文獻

  1. 白臉鳾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