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 (香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石 |
---|
|
白石(Whitehead,坊間亦作 Pak Shek),古稱白頭山,又稱白石陸岬(Whitehead Headland)、白石半島(Whitehead Peninsula)、烏溪沙咀(Wu Kai Sha Tsui)或烏龜沙咀(Wu Kwai Sha Tsui),是香港新界東沙田區的一個海角,位於馬鞍山烏溪沙落禾沙以北,樟木頭以西,對開海面為吐露港。
發展
1970年代尾,由於興建吐露港公路需要進行填海,政府於白石設立挖泥區,以提供沙石進行填海造地工程。過程中,原先的小山丘因此而被剷平,形成現今地貌。
1980年代,香港政府為處理越南船民問題,於白石挖泥區舊址興建白石羈留中心,白石難民營曾發生南北越人的械鬥,1994年難民營中的越南船民因為反對遣返而展開絶食,隨後更反鎖營內進行緃火及暴動;1996年有船民挾持懲教署職員,200多人逃出營外。船民中心於1997年關閉後,政府將土地以短期租約形式批出,原址已改建為白石哥爾夫球中心和燒烤場,於2014年改名為白石康樂中心。
街道結構
白石有一條環繞全半島和連接西沙路和落禾沙里的道路,其中一段是白石康樂中心的私家路,而全條道路不論私家路或政府管理的一段,政府皆沒將道路命名。
2008年北京奧運的馬術項目移師香港舉行,香港政府把香港體育學院改建成馬術比賽場地,因此體院的三項鐵人訓練基地曾臨時搬遷至白石,而單車訓練基地亦曾遷進新建的臨時鑊型單車場,直至位於將軍澳的香港單車館落成啟用。
未來發展
香港政府早於2002年就白石陸岬未來發展進行規劃研究,根據2009年修訂的《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MOS/15》,白石陸岬有23.56公頃土地被劃為「綜合發展區」,可進行康樂或康樂暨住宅發展,其中康樂發展應最少佔11公頃。至於沿海部分、海星灣和渡頭灣共有11.86公頃的土地被劃為「自然保育區」,已獲確認為具生態、科學、考古和教育等價值。而毗連白石陸岬的落禾沙則被劃為「綜合發展區」,設私人住宅迎海、長實彩沙街限量地星漣海及城大學生宿舍。
沙田區議會強烈反對一半土地用來興建住宅,並聘請顧問提出休閒度假半島計劃,建議在白石東北方建成地質教育中心,東面建立自然生態教育中心,北面沿岸則改良沙灘並伸延至烏溪沙;近半土地用來建設康體設施,建議興建單車博物館、單車安全城和歷奇公園、國際級單車賽場、自助出租單車等;並設有一個極限運動公園及一個100條球道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半島南方則建一間最高七層的度假酒店[1]。不過政府未有理會區議會意見,更將近半土地用作建設中低密度私人住宅。包括雲海、泓碧及信置臨海豪宅項目,合共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
參考文獻
- ↑ 區會反對白石陸岬建住宅. hk.apple.nextmedia.com. 2010-12-30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3) (Chines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