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疾(拼音:jí)是漢語常用字 ,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字形像人腋下中箭的樣子。本義當為傷病、外傷,疾病應是其引申義。由於"疾"字中含有"矢","矢"離弦後給人以迅速、急速的感覺,所以"疾"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由於人受箭傷或生病後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此外還有禍害、缺點、疾苦、憎惡、擔憂等引申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疾

拼音; jí

注音 ㄐㄧˊ

平水韻部; 入聲四質

部首; 疒

筆畫數; 5+5

造字法; 會意

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75BE

五筆; UTDI

倉頡碼; KOK

鄭碼; TMA

四角碼; 00184

字級; 一級(2028)

文字溯源

會意字。甲骨文由表示人的"大"和表示箭的"矢"組成(圖1)。全字所描繪的是一隻箭正好射中一個人的腋下,即一個人被箭射傷的情形。有的學者認為古人用箭傷來代指疾病,因此認為"疾"的本義就是"病"。王國維《觀堂集林·毛公鼎銘考釋》:"象人亦(腋的古字)下箸矢形。

古多戰事,人箸矢則疾矣。"古代戰爭很多,而弓箭是常用的武器之一,在戰爭中的人們經常被箭射傷,所以古人以為"疾"的初始意義是"箭傷"或"外傷",由此再引申為"病、疾病"。"疾"字的金文(圖2)保持了甲骨文的形體,從春秋時代開始,其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疾"字中的人形被換成"疒"(圖3)。許慎將小篆的"疾"說成是形聲字,引起了不少人的懷疑。段玉裁作注時說:"矢能傷人,矢之去甚速,故從矢會意。"這就是說,小篆的"疾"仍然是會意字。

"疒"甲骨文像一個人病後躺在床上之形,因此有學者認為"疒"為"病"之初文,再加上"矢"形而成"疾",其意思應是由箭傷引起的疾病。《說文》古文中像人身軀形的一長豎和像床體的一豎尚未合一(圖4),到了小篆里,兩者就共用一個長豎了(圖6)。漢隸中的"疒"最初還沒有點(圖7),這源自篆文。後來在一橫之上加一點,變成"疒"了。

近字辨析

疾、病

二字在"疾病、生病"的意義上是同義詞,並沒有輕重的區別,都既可指重病,也可指一般的病。《呂氏春秋·貴公》:"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又《知接》:"管仲有疾,桓公往問之。"同一件事,有時用"病"字,有時用"疾"字,可見這兩個字沒有輕重之分。《呂氏春秋·異寶》:"子培疾而死。""疾"而至於死,可見"疾"並不指輕病。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病"的本義是病情加重,"疾"不具備這個意義。

疾、捷、快、速、迅、急

這六字都有"快速"的意思,但也有區別。《說文》:"速,疾也。""迅,疾也。"表示快速古代常用"速","迅"比"速"猛厲,"迅雷"不能說成"速雷"。"快"上古只表示心情愉悅,魏晉以後才有"快速"的意義。"疾"也比"速"來得急切。"捷"有"敏捷"的意思,"猿得木而捷","捷"不能換成其他字。"急"強調緊迫、急切,與"緩"相對。"急迫、急需、急促"的"急"不作"疾"。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七】【疒部】秦悉切(jí)

病也。從疒(nè)矢聲。

䖏,古文疾。

叴,籀文疾。

【注釋】①矢聲:矢上古屬脂部,疾屬質部。脂、質對轉。

說文解字注

病也。

注: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按經傳多訓為急也。速也。此引伸之義。如病之來多無期無跡也。止部曰:疌,疾也。

從䕫,矢聲。

注:矢能傷人,矢之去甚速,故從矢會意,聲字疑衍。秦悉切。十二部。

叴,籀文疾。

注:從廿者,古文疾也,從縣者叼省也。

ॻ,古文。

注:各本篆體作䶅,是仍與小篆無異,今正。考(考)?篆下曰:ॻ,古文疾。童篆下曰。ॻ,古文以為疾。此ॻ為古文疾之明證。而《集韻》《類篇》皆曰:ॻ,古文疾。?,籀文疾。此丁度所見不誤之明證也。其曰籀文作?又作?者,乃當其時巳有誤本同今本,而因倂(並)入之,又訛(訛)古為籀也。

廣韻

秦悉切,入質從 ‖疾聲質1部(象着矢致疾臥床,矢非聲)

疾,病也。急也。秦悉切。十一。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部】 疾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

古文:䕼、䖏、參、ॻ、䶅

《唐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昨悉切,並音嫉。《說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來急,故從矢。矢,急疾也。《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又《玉篇》:患也。《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

又《玉篇》:速也。《廣韻》:急也。《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詩·大雅》:昊天疾威。傳:疾猶急也。《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疏:疾,捷速也。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

又《增韻》:惡也。《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注:疾,惡也。

又《爾雅·釋言》:疾,齊壯也。疏:急速齊整,皆於事敏速強壯也。

又虐也。《詩·大雅》:疾威上帝。朱注:疾威,猶暴虐也。

又怨也。《管子·君臣篇》: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注:疾,怨也。

又毒害也。《左傳·宣十五年》:山藪藏疾。注:山之有林藪,毒害者居之。

又姓。《姓譜》:元魏疾陸眷。

又車轅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周禮·秋官》:大行人立當前疾。

又劉疾,鳥名。《爾雅·釋鳥》:鶛,劉疾。

又與嫉通。《書·君軰》:爾無忿疾於頑。

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傳: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史記·孫臏傳》: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

又與蒺同。前漢《揚雄傳》:及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又《韻補》葉才詣切,音劑。《易·無妄》:無妄之疾,勿藥有喜。喜,音戲。《詩·大雅》:庶人之愚,亦職維疾。葉下戾。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馳波跳沫,汨隱漂疾。

考證:"《爾雅·釋鳥》:鵲,劉疾。" 謹照原文鵲改鶛。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

①丶(點)②一(橫)③ノ(撇)④丶(點)⑤㇒(提)⑥ノ(撇)⑦一(橫)⑧一(橫)⑨丿(撇)⑩㇏(捺)

【寫法】

"疒"從上、左包圍"矢",底部"疒""矢"齊平。

"疒",首筆點起筆於豎中線;點、提兩筆分寫橫中線上下。

"矢",兩橫筆上短下長,短橫在橫中線上側;撇、捺底部持平。[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