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南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留南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渭丰乡,地处户县东西二号路和南北五号路交叉口,距县城约十公里,为渭丰乡乡政府所在地。留南村地处渭水之滨,秦汉时这里是皇家上林苑腹地,又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长安京畿之地。留南村分为东堡和西堡,习惯上也分别称为留东村和留西村。总人口约一千六百人,其中留东六百多,留西一千多。[1]
简介
起源
留南锣鼓源远流长,据传,起源于城隍祭祀活动,所祭大城隍为汉代在荥阳救过刘邦的纪信,纪信为户县古村纪家庄人,其夫人为什王村人。接城隍爷、婆活动,起始于唐,形成于明,精进于清,昌明于民国,繁荣于当今。相传秦朝军队出征凯旋归来,皆有隆重的宫廷鼓乐相伴,后来逐渐形成了千古流传的‘凤凰三点头’之曲牌,即今日之“得胜秦鼓”。
发展
1993年春,留南村锣鼓队从西安请来了省舞协主席专家李开方先生,对古老的曲谱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成功创作出了“得胜秦鼓”。锣鼓队每晚排练常常至深夜,气贯长虹、排山倒海。与此同时,陕西打击乐学会会长专家安志顺先生为留南村锣鼓发展壮大,亲自作曲,由李开方先生编导的《船鼓舞》又排练成功。“得胜秦鼓”以升帐、点兵、习武、征战、欢庆为场景,凸显、张扬了秦鼓文化。“船鼓舞”将留南村锣鼓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推至极致。敲鼓者,顶肚、挺胸、仰面、朝天。翻铙者,扎马步、迷眼儿、将铙直冲云宵。安志顺先生在《我看户县留南村锣鼓》一文中写道:“户县留南村鼓队则不然,不慌不忙、不快不慢、不喊不叫、心平气和、一步一个脚印,非常稳健、非常自信……。”
主要乐器有锣、鼓、号、梆、枷等。留南鼓调是‘二龙戏珠里套得是凤凰三点头’。全曲以2/4节拍加套3/4节拍完成整个乐章。”共分“丹凤朝阳”、“双凤展翅”、“群凤和鸣”、“凤凰三点头”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三、三连环”,故名曰“凤凰三点头”。节奏紧凑,层次分明,强弱有致,抑扬适中,集锣、鼓、铙、号、梆、枷于一体,组合复杂,各绕其道,彼此照应,相得益彰。演奏起来,势如破竹,给人以冲云裂石之震撼。 得胜秦鼓有“丹凤朝阳”、“双凤展翅”、“群凤和鸣”、“凤凰三点头”四大段,其结构后严谨,前后贯通,环环相扣,至末段点明中心并达到高潮。得胜秦鼓在“凤凰三点头”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秦王破阵乐”的精华,给民间传统艺术注入了新时代的意识和生机,着力于表现人们“得胜”归来的喜悦和欢乐,在艺术上体现乐儿“鼓舞结合,鼓之舞之”的特点,有“三绝、六妙、一奇”之美称,三绝即气势恢宏绝、色彩艳丽绝、音韵激越绝;六妙即阵角变换妙、力美陪衬妙、以资传情妙、多种配乐妙、粗细相间妙、雅俗层次妙;一奇即艺术魅力奇。鼓舞团曲调高昂、豪放婉转悠扬,队伍壮观威武,整齐潇洒,威震四海。
南征北战
解放后,留南村锣鼓在三秦大地横空而起,尽展风采,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金色回忆。或陕西群英雄开幕式,或宝鸡峡水库竣工典礼,或三原城隍庙会,或户县农业学大寨开墓式,或户县万户颁奖开幕式,或陕西航空预备役大会开幕式等等场合,都展示了留南村锣鼓的不凡业绩。
1993年春天之后,留南村锣鼓队在经过一番精心 准备后,终于踏上了驰骋祖国大江南北的漫漫征程。1997年留南村锣鼓队鼓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也步入了辉煌时期,也向2000年5月在江苏无锡斩获“中华鼓王”迈近。或南下广东广州、珠海、湛江,四川重庆、江苏无锡、福建厦门、首都北京,或辗转陕西第13届运动会开幕式、草堂寺佛像坐落草堂寺大典,曲江之春大唐芙蓉园开幕式、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西安鼓楼巨鼓悬挂典礼、陕西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凡盛会50余次,一路奔波,赢得阵阵喝彩,获得一等梅花奖、万宝路金奖、中华鼓王等众多荣誉。
内涵
锣鼓象征着吉祥,锣鼓代表着乡情,锣鼓传承着生命生生不息。 留南村地处渭水之滨,秦汉时这里是皇家上林苑腹地,又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长安京畿之地。几千年来,先民们在各种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下,锣鼓这一载体自然就传承了所谓的“自我展示的一种王气、霸气特点。”同时,将豪爽、粗犷、朴诚、大气、无畏的鲜明特色寓于其乐无穷的民间艺术追求中。渭水流域文化内涵丰富,最能展示个性、释放情怀、表现自我的形式莫过于锣鼓了。
逢年过节,庆祝丰收、弃邪免灾等时段,人们以敲锣、打鼓尽其兴、扬其善、彰其恭、正其身、树其刚、显其能、立其义…… 锣鼓象征着吉祥,锣鼓代表着乡情,锣鼓传承着生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