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 - 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畫蛇添足 - 漢語成語 |
畫蛇添足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指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多此一舉。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賓語;含貶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畫蛇添足
外文名稱;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拼音; huà shé tiān zú
反義詞; 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含貶義。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二》
同義詞; 為蛇畫足、畫蛇著足、為蛇畫足
成語出處; 西漢·《戰國策·齊策二》
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昭合以為然,解軍而去。
後人由上述文獻提煉出成語"畫蛇添足"。
成語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幫忙辦事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得有餘。這一壺酒到底怎麼分呢?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這壺酒就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裡想:他們畫得真慢。他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於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壺,右手給蛇畫起腳來。正在他一邊給蛇畫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裡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成語寓意
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該成語告誡人們切不可有了一點成績就頭腦發昏,沾沾白喜。節外生枝,故意賣弄,只會弄巧成拙,喪失原有的優勢。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連動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賓語;含貶義。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運用示例
唐·韓愈《昌黎集·卷三·感春》詩:"畫蛇著足無處用,兩鬢雪白趨塵埃。"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現代·老舍《四世同堂》:"這些,他覺得已經夠對得起錢家的了,不能再畫蛇添足的作些特別的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