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孟夏祝公輔道過山中遂偕如上饒赴孟史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甲午孟夏祝公輔道過山中遂偕如上饒赴孟史君》是宋朝黎廷瑞的作品之一。
黎廷瑞(1250-1308),字祥仲,江西鄱陽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賜同進士出身,當時二十二歲,授肇慶府司法參軍,需次未上。宋代滅亡,黎廷瑞第一次辭官,在山中幽居十年。因他與吳存、徐瑞、葉蘭、劉昺同屬一個時期,詩風相近,又因都來自鄱陽,因此他們五人被後人稱為「鄱陽五先生」,他們的作品被收錄於乾隆年間的官修叢書《四庫全書》。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攝本郡教事。其後五年,辭官不出,更號俟庵。於武宗至大元年(1308)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簡所編的《鄱陽五家集》中。他的生平事跡記錄在《鄱陽五家集》的卷首小傳里。
“ |
南山有田不歸種,大瓠濩落無所用。 遂令沉沉走長江,萬里艱危憶君共。 嘗疑公佩延平劍,引得九淵龍子閧。 雁汊渡頭鏖北風,真是脫身人鮓瓮。 當時意氣杯溟渤,笑殺篙師窮欲慟。 千金之子不垂堂,默坐沉思還自痛。 歸來結屋萬山中,手植桃花欲成洞。 敲門者誰吾故人,色筆熒熒如彩鳳。 連宵劇談山月落,一浣胸中塵土空。 忻然共駕赴幽期,滿路薰風入吟諷。 萬村孤館明且潔,浴罷桃笙玉壺凍。 神君謁帝愁晝熱,夜半騎{左馬右京}不施鞚。 偷決銀河灌火輪,玄化陰機神簸弄。 小溪如線不自容,更奈亂流趨者眾。 劃爾掀波似轉雷,居然入室如流汞。 須臾便恐化桑田,咫尺還憂沒茅棟。 絕憐榻上鬧蛙黽,安得天邊明螮蝀。 午樓欹枕聽濤聲,喚醒六年淮海夢。 青山淡淡坐神馳,白鷺悠悠空目送。 明朝水退得新晴,兩鳥故應天所縱。 乃知處險自有道,一靜可以該百動。 橫石斷橋沙逕曲,蒼藤翠木煙霏重。 小車穿壁我徐行,瘦蹇涉流君自控。 狂游滿眼驚俗輩,疲役回頭慚僕從。 倩誰寫作山行圖,持似衡湖作清供。 |
” |
— [宋]黎廷瑞 |
鄱陽起始
鄱陽一說。至於什麼時代才有?應是宋以後,主要參考依據是鄱陽五家集。因為四庫全書收錄鄱陽五先生的詩中,四人屬於凰崗鎮或者凰崗附近的人,其中吳存、徐瑞、黎廷瑞三人是凰崗人,鯰魚山義成人劉昺葬凰崗馬家塢,也說不定是凰崗人。也就是說,從宋代到明代,凰崗人是鄱陽的代表人物,一般也只有縣城的人才能作為代表人物,就如現在的鄱陽,其他鄉鎮有名的人很少。理論上是這樣的。
鄱陽這個名詞,很有可能誕生於明代。雖然鄱陽(饒州)行政中心在東吳時期遷移到新址,不代表當時就是「鄱陽」。饒州分管七個縣,其中的番縣,應該就在凰崗,應該有番水為證。「如果根據現在的理解,上饒市有上饒縣,那麼「番」縣不在凰崗,但是古代不是這樣的。」另外,這個吳存,被譽為月灣吳公,也有可能是是吳芮的後代[1]。吳芮是番君是肯定的,附近有番水,這就符合常理。
凰崗在鄱陽的上游,古代凰崗是水運碼頭,這個地方適合靠岸,經濟文化非常繁榮,由於番君吳芮去了長沙,這個番的地名當然會保留。從四庫全書的鄱陽五家集中,有番水,說明以前沒有鄱陽。五家集匯編於清乾隆,五家集中的五位鄱陽籍詩人,他們所處年代從宋末到明初,在鄱陽擔任過要職,幾位是學政,他們主管整個鄱陽的科舉,另外,明代是我國文化鼎盛時期,現在的人口布局來自明代。
鄱陽五先生
鄱陽五先生,三個是凰崗人,還有一個安葬在凰崗,說明凰崗的文化底蘊。鄱陽五家集如同現在的教科書,是鄱陽人必讀的課本,匯集鄱陽名人名作,是鄱陽文化的根基,他們分別是徐瑞(凰崗西山)吳存(凰崗吳家邊)、劉昺(鯰魚山義成人,葬凰崗馬家塢)、黎廷瑞(凰崗凰崗金雞村)、葉蘭(鄱陽鎮人),鄱陽五先生,的著作被編入乾隆主修的《四庫全書》。鄱陽五家集的分別是黎廷瑞的《芳洲集》、吳存的《樂庵遺稿》、徐瑞的《松巢漫稿》[2]、葉蘭的《寓庵詩集》和劉昺的《春雨軒集》。
視頻
甲午孟夏祝公輔道過山中遂偕如上饒赴孟史君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鄱陽這個「名詞」始於明?四庫全書中五個鄱陽人「四個」在凰崗!,搜狐,2021-01-21
- ↑ 徐瑞的詩有哪些?徐瑞的詩詞全集7首,騰訊網,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