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紙業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平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活用紙業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平台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造紙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生產量和消費量逐年增長。生產的現代化程度逐年提高,對生活用紙的質量有可更高的要求,生活用紙的生產環節較多,系統複雜,對紙張質量的要求也較高,但是在生產質量和設備運行狀態方面大多數企業沒有形成完整的自動化監控系統,集成有效性較差。紙業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平台是把人、設備、流程、產品有機串連,達到適合於維達的管理模式,並在質量管控、質量追蹤、操作流程等方面達到現代化水平。
一、案例簡介
紙業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平台是把人、設備、流程、產品有機串連,達到適合於維達的管理模式,並在質量管控、質量追蹤、操作流程等方面達到現代化水平。
(1)數據自動完成,例如軸號自動生成、檢驗指標標準的根據不同紙種顯示不同內容;
(2)技術指標檢測數據自動讀取,本系統通過RS232通信標準自動採集檢驗儀器的檢驗數據[1],包括白度、厚度、柔軟度、抗張強度等;
(3)操作標準強制執行,根據設定的操作標準,要求操作人員按照標準操作,例如柔軟度需要檢測三到五次,當操作人員檢測次數少於三次或大於五次時,系統產生提示信息;
(4)保存操作過程數據,每次質量檢測的過程數據都會保存到數據庫,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操作過程數據判斷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
(5)復檢功能,當第一次檢測不合格時,系統會匯總不合格指標,並且可以進行第二次檢測,當第二次不合格時不能再進行檢測。
二、案例背景介紹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造紙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生產量和消費量逐年增長。其中,生活用紙的市場份額持續增加,保持中高速增長,整個生活用紙生產行業的生產裝備和技術穩步更新,生產質量也逐漸提高。在生活用紙生產中,開發和運用相關的自動化系統,對質量和運行狀態進行監控管理是產業的發展趨勢,這不僅能夠讓生活用紙生產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而且能夠減少人力投入,有效減少投資,增加經濟效益。生活用紙的生產環節較多,系統複雜,對紙張質量的要求也較高,但是在生產質量和設備運行狀態方面大多數企業沒有形成完整的自動化監控系統,集成有效性較差,對於造紙企業的管理和生活用紙的質量提高沒有起到推動作用。隨着生產的現代化程度逐年提高,生活用紙對自動化的要求也隨之增高,對生活用紙的生產質量監控管理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案例應用詳情
1、總體應用框架
本項目是維達紙業的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平台包含實驗室定檢系統、後加工巡檢系統和準備做的全集團質量分析系統。服務於本集團全國所有的生產基地,設計主要分三層架構,分別為操作層、數據採集層和數據處理層:
操作層主要是質檢員進行紙頁的檢驗操作,實驗室定檢使用的設備主要是測試物理指標的儀器如拉力儀等,使用工作站把現場的儀表數據讀取,然後通過數據簡單處理並匯總後再發給數據採集層進行匯總處理;生產現場檢驗使用的設備主要是平板電腦,現場質檢員以平板電腦上的軟件為操作平台,進行現場的檢驗操作,然後檢驗的結果通過WIFI方式向數據採集層傳遞。
數據處理層主要是QA系統,QA系統主要有幾個任務,一是對調用數據庫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二是當前的檢驗出判斷結果,,三是負責質量追蹤體系。
2、關鍵技術應用詳情
(1)全集團實驗室定檢系統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數據採集層:質檢系統數據採集基於RS232協議自主開發的質檢採集軟件,通過RS232驅動接口,與現場設備進行通訊,實時採集各個的各個設備參數:白度值、厚度值、柔軟度值、橫向張力值、縱向張力值等。
數據應用層:現場數據存儲通過關係數據庫[2]完成、負責存儲來自數據採集接口機的生產現場實時數據,形成歷史數據倉庫。其具快速的讀寫性能以及用於真正的實時數據的「低至秒級」的分辨率。該功能能夠實現更好的響應性。
人機交互層:維達集團每個分公司的質檢中心現場安裝數據採集工作站以及質檢系統軟件用於工人的操作,在集團或者各分公司內部的局域網可以通過Web方式瀏覽到各分公司的質檢系統。
(2)現場質量巡檢
後加工巡檢中質檢員通過對生產車間中的衛卷、面巾的成品隨機抽查,輸入產品的名稱或者工藝卡號,自動導入對應品種的檢測依據和標準,然後依據導入的標準進行抽樣的質量檢查,來判定當時班次生產成品的質量好壞。
生產現場檢驗使用的設備主要是平板電腦,現場質檢員以平板電腦上的軟件為操作平台,進行現場的檢驗操作,然後檢驗的結果通過WIFI方式向數據採集層傳遞。
巡檢操作由質檢人員填寫基本生產信息,根據填寫的工藝卡號顯示標準,進行後加工巡檢。包裝質量頁面中根據效果檢測,標識寫明打/噴碼的位置等。熱封效果、小包刻線和打碼情況判斷合格與否,小包高度要填寫具體數值。
巡檢查詢與維護模塊的使用對象主要為管理人員,主要包含檢測結果查詢、標準維護、操作數據查詢、用戶維護等功能。查詢與維護模塊可通過瀏覽器進行訪問,不需要安裝額外插件。
四、創新性與優勢
檢驗辦法的創新,原來是靠檢驗員的個人能力或經驗進行數據分析並做出最終結論。後通過建立不同的數據分析模型,這些模型根據歷史數據和各個關鍵閥值進行數據處理、對比、分析,實現智能分析,最終給出判斷結果給予參考。
五、案例應用效益分析
智能質量管理系統平台成功推出並投入使用後,突顯了以下的績效:
(1)工人工作量降低約60%,工人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做質量分析;
(2)驗核員的基本檢測能力的培訓周期從半年縮短到三天;
(3)從檢驗開始到出檢驗報表結果的時間周期從6小時,縮短到1小時,另外,對於關鍵不合格值能做到了1分鐘內自動通知到管理者制手裡;
(4)由於發現質量問題的及時性提高,大幅降低了質量問題。提高產能,生產效率得到飛速的提升。
參考文獻
- ↑ 數據的來源以及數據是什麼?,搜狐,2021-07-26
- ↑ 細數常用數據庫有哪些 ,搜狐,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