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班級管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班級管理
圖片來自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

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1]採取適當的方法,為建構良好的班集體而進行的綜合性活動。簡單地說,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對全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勞動、生活等各項活動的管理。[2]班級管理是着眼於班級所有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促使其個性獲得和諧發展的過程。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活動的具體化,從學校整體工作來看,班級管理又是學校管理的「第一步」,學校的工作應該是從班級工作起步的,因為學生的活動基本上都是在班級內進行的。因此,只有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學校工作才能有整體的提高和穩定的發展。通常,可以將班級管理分為班級制度管理、班級活動管理、班級教學管理和班級文化管理四個方面。

基本含義

何謂班級管理,目前在我國還存在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有學者認為:「班級管理是指學校管理者通過班主任的領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把班級的全體同學組成有共同正確目標,有嚴肅的組織,有正確的輿論,有經常的活動交往,有旺盛的士氣的集體,並使班集體成為教育、管理的主體的管理活動。」有學者認為:「班級管理是指班級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帶領班級學生按照教育管理規律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有學者指出:「班級管理包括學校領導對班級的管理,又包括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還包括學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標和學校教育計劃的要求,對班級進行組織、指導、協調、控制,建立和發展班集體以全面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也有學者認為:「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學校計劃和教育目標的要求,充分利用和調動學生以及班級內外的力量,進行班級教育任務的組織指導協調控制等各種活動。」還有學者指出:「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則,採取適當的方法,建構良好的班級集體,為實現共同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是班主任對所帶班級的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生活、勞動、課外活動等多項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動。」這些研究和論述對於我們理解班級管理的內涵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般認為,所謂班級管理,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各種資源(包括人、財、物、時間、空間和信息等)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班級管理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體現了班主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班級管理的對象是班級中的各種教育資源,主要是學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

主要特性

管理一般具有兩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的兩重性不僅在生產物質產品的管理活動中具有,而且在生產精神產品的管理活動中也具有。班級是學校生產精神產品最基層的組織,這就決定了對學生活動和學生素質進行的班級管理同樣具有兩重性。

(一)班級管理的自然屬性

班級管理的自然屬性是指班級管理主體促使班級管理客體充分達到自己設計的質量標準,合理組織班級管理要素的基本特徵。這種基本特徵是由班級管理客體自身變化發展的內在必然規律決定的。班級管理的自然屬性要求,班級管理主體必須遵循班級管理客體活動發展的內在必然及其素質形成發展的客觀規律,即依據班級管理客體——學生個體、學生群體、班級集體的活動表現特點、素質發展過程來進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個體參加活動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自覺參加豐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各類活動,使學生人格結構相對健全化,人格素質優良合理化,才能使學生群體發展成有效的成熟的學生群體,並發揮其對學生個體積極的教育作用,才能使班級集體加速發展,充分發揮其對學生社會化的教育管理功能。因此,班級管理主體必須掌握學生個體、學生群體和班級集體活動發展的內在必然,以便充分地駕馭「必然」,獲得教育管理的「自由」。

(二)班級管理的社會屬性

班級管理的社會屬性是指班級管理主體發揮班級管理職能,促使班級管理客體向社會期望的方向、要求的程度發展變化,成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具有優良人格品質的人才。這就要求班級管理主體必須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了解社會迫切需要怎樣的人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怎樣素質水平與人格結構的人才。如果能以此為出發點來發揮班級管理職能,就一定能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培養出具有適應性、能動性、進取性、創造性和開拓性的人才。這些人才能能動地適應社會現實環境,積極地改造現實社會環境,把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推動祖國各行各業的建設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的,把對社會的貢獻作為人生的追求和樂趣,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以天下安危、民族昌盛為己任。

班級管理的兩重性,實質就是把尊重科學和發揮權力有機結合、辯證統一。班級管理主體如果不遵循班級管理客體活動發展的內在必然,只憑主觀意志發揮自己的權力影響,那就是違背科學的專制管理,必然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即使幸運取得了暫時的成效,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對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班級管理主體如果讓班級管理客體自由發展,對其變化發展的目標、過程、結果不進行管理,不去施以有效控制,甚至美其名日尊重「自然規律」,那不僅是完完全全的不負責任的放縱管理,而且永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班級管理主體在班級管理活動過程中,必須時刻銘記把尊重科學和發揮權力有機地統一起來,以便班級管理活動能「生產加工」出高質量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主要內容

班級管理的內容雖然很多,但從班主任的主要職責來看,最核心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班級組織建設

班級組織建設主要包括班級組織機構的建立和班級組織規範體系的形成。其中,班級組織機構可劃分為班委會、各種類型的小組、班級學生會議等;班級組織規範體系則主要包括班級組織制度、班級學生行為規範、班級集體輿論和班風等。班級組織建設的首要原則一定要突出如何有利於班級成員的教育。

(二)班級日常管理

班級日常管理的內容包括思想管理、紀律管理、學習常規管理等內容。其中,思想管理是指對學生的基本思想進行引導、教育和規範,它是班級日常管理的首要內容和任務;紀律管理是指對學生進行遵守紀律的意識和能力的教育和培養,它是班級日常管理的最重要內容;學習常規管理是指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方面所進行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於學生學習成績和學業水平的提升。

(三)班級活動管理

班級活動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級教育的重要形式,更是學生髮展和形成自身素質的基本途徑。班級的教育管理在很多時候其實都是通過課外活動、校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文體娛樂活動、科技探索活動等得以順利實現的。因此,組織開展各種相關活動也是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班級教育力量管理

班級的主要管理者是班主任。班級教育力量的管理主要是指班主任對影響班級發展的各種教育力量進行協調和統一,以便形成教育合力。首先,班主任要注意協調統一學校教育力量。學校的各個部門、每名工作人員都對學生負有教育責任,特別是任課教師,他們承擔着班級的教學任務,是班主任最需要協調統一的重要教育力量。一方面,班主任要經常與任課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主動向任課教師反映本班學生的情況及其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注意協助任課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班主任也可以經常邀請任課教師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來。其次,班主任要注意協調統一家庭教育力量。家長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對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要給予必要的指導,能夠使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更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第三,班主任要注意協調統一社會教育力量。社會為學校教育提供了生動豐富的內容,也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創造了感性和富有人情味的環境。班主任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來,走出校門接觸社會,讓學生體會到自身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從實踐中提升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主要原則

原則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是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準則。所謂班級管理原則,是指班級管理者組織全班學生,參與學習、勞動、文體、社交等多種教育與管理活動,有效實現班級管理目標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準則,是對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組織班級活動、處理班級事務的基本要求。班級管理原則,應充分體現和反映班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而不能與學校教育中其他的工作原則相混淆。班級管理原則必須既有科學性,它應該是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指導班級管理工作;又有可行性和可操性,簡明易記,為廣大班級管理者所接受。

(一)方向性原則

方向性原則是指班級管理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用優秀的思想引導學生。這是班級管理工作受社會政治經濟制約的客觀規律的反映,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目的、任務及其特點所決定的。

貫徹方向性原則,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班級管理的內容、形式、方法以及一切活動都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這是貫徹方向性原則的根本要求和保證。其次,班級管理者要用正確的教育思想去教育和引導學生,要善於把正確的教育思想體現在班級的各項活動和工作中。

(二)全面管理原則

班級管理與其他管理活動相比,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涉及的內容豐富,頭緒繁多。全面管理原則是指班級管理要面向學生全體,着眼於整體,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可以說是對全面管理原則的最貫徹全面管理原則,首先班級管理者要面向班級全體學生,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後進生」或「學困生」,或是在班級中處於中游的所謂的「中間生」,班級管理者都不能放棄對他們的教育,要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應有的發展。其次,班級管理者要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要重視。唯其如此,才能順利達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

(三)自主參與原則

自主參與原則是指班級成員參與管理,發揮其主體作用。現在的學生自主意識較強,他們是班級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們真正參與管理,班級管理效率將成倍提高,班級的發展將獲得強大的原動力。這一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管理原則的具體要求和體現。它對於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班級,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積極性,只是管理者單槍匹馬的「管理」,沒有學生的積極性,班級就難以前進,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當然,我們所說的「自主參與」,不是不負責任的「放羊式」的管理,而是在強調自主參與的同時,還應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強調紀律和秩序,強調民主與集中的統一。

貫徹自主參與原則,首先管理者要增強民主意識,切實保障學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權利。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因此,管理者應把學生視為班級的主人,應該讓全體學生進入自己工作的決策過程當中來,無論是制訂計劃、貫徹執行,還是檢查監督、總結評比,都要讓學生參與,使他們了解班級工作的上下環節,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各種義務。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具有主人翁的意識,才會把管理者建議完成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使命,學會做班級、學校的主人。其次,必須及時採納學生的正確意見,接受學生的監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長作風。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是否被管理者所採納,是影響他們主動性和參與意識的一項重要因素。當他們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並得以實施,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就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再次,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各種組織,逐步擴大班委會等組織的權限。班級的各種組織機構的幹部成員,都應該讓學生民主選舉產生,並授予他們進行管理的權力。不要隨便進行干預,當他們遇到困難,要幫助解決,但不要代替。要讓他們大膽開展工作,鍛煉和提高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使他們成為自己得力的助手和班集體的核心力量。最後,努力創造一種民主氣氛,為學生行使民主權利提供機會、創造條件。

(四)教管結合原則

教育和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把班級的教育工作和對班級的管理1二作辯證地統一起來。具體地說,就是班級管理者對學生既要堅持正面引導、耐心教育,又要憑藉必要的規章制度要求學生,約束其行為,實行嚴格的教育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教育的實際效果。

貫徹教管結合原則,首先管理者應當用科學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調動其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使他們在思想、品德、學業、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管理者要引導學生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如勤學習、守紀律、講衛生、愛護公物、按時作息等,並要認真執行,經常檢查,及時總結,進行評比。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是實現班級目標的一種科學的管理,也是使班級管理達到預期效果的保證。管理者在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丁作.使班級的教育與管理活動變為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使教育與自我教育、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只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教、自管的主體作用,才可能使班級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一個新的台階。二是制定的規章制度要明確具體,寬嚴恰當,便於記憶,利於執行,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制定的規章制度要多從積極方面鼓勵,避免以消極方面限制防範,不應當簡單地與「禁令」「處罰」畫等號。四是規章制度一經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不能隨意放鬆要求。

(五)全員激勵原則

激勵含有激發動機、形成動力的意思。它能使人產生自覺行為,形成一種推動力、自動力。所謂全員激勵,是指激勵全班每個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體力等各方面的潛能,實現個體的目標和班級總目標。

貫徹全面激勵原則,首先要求班級管理者公正無私,一視同仁,用同樣的情感和尺度對待每個學生。對優秀的學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對暫時後進的學生,不能一眼把他們看死,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其次,要善於用適當的班級目標激勵所有成員。班級目標是班級成員共同的期望、追求的成果,它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要引導全班學生積極主動地制定班級遠期、中期、近期的發展目標,以及小組、個人目標。同時,還必須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使目標具體化並變為行動的過程。第三,要運用各種激勵的教育方法。如「強化激勵」,它是指以表揚激勵為主的正強化和以批評、處罰為輔的負強化。前者是利用學生的積極向上心理、榮譽感使人奮發努力,潛在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工作效率達到最高水平。後者則是對不符合客觀要求的心理或行為起抑制作用,但往往只能保持一種最低的工作效率。強化激勵應以正強化為主,負強化為輔。

(六)平行管理原則

在班級中除了師生之間的垂直關係外,還有同學之間的平行關係。所謂平行管理原則,是指管理者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地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以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貫徹平行管理原則,首先要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實踐證明,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可以激勵和推動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不斷進取;反之,一個不好的集體則會使學生鬆散疲沓,甚至相互影響,沾染各種惡習。因此要發揮學生集體的教育功能,就要精心培養一個具有正確的集體輿論、優良的班風、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嚴明的紀律,朝氣蓬勃、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其次,要善於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班集體一旦形成,它就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教育和管理作用,通過集體影響和教育個別學生。這就是說,管理者應當充分利用集體的目標、集體的各項要求、集體的輿論等,使之成為教育因素,激勵學生向上。第三,要加強個別教育。個別教育和集體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強調教育集體並不否定對學生的個別教育。個別教育的好壞,也會影響集體的鞏固和發展。個別教育,不是僅僅只對後進生的教育,對尖子學生也應施以個別教育。

(七)情通理達原則

現代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班級管理說到底是對學生的管理。青少年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對他們的管理與教育必須有感情的激發和共鳴。同時,青少年學生又是單純幼稚的,對他們的管理與教育還必須講道理、擺事實,循循善誘、啟發誘導,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

貫徹通情理達原則,首先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人們常常有這樣一種說法,即三分制度管理,七分感情管理。所謂感情管理,具體表現是四個「心」:思想上關心學生的進步,學習上細心地指導,生活上熱心地照顧,遇到困難能耐心地幫助。其次,要曉之以理,以理服人。管理者要善於利用科學的道理和有說服力的典型事例,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由事人理、由淺入深地向他們講清道理,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第三,要科學地處理好「情」與「理」的辯證關係。既不要「有理無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將情理有機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說,管理制度上要嚴明、公正、一絲不苟,體現一種「剛性」,而在情感上則要寬和,善解人意,待人以誠,體現一種「柔性」。

主要模式

(一)常規管理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活動。規章制度是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通過規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級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通過規章制度的貫徹,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優良的班風。

(二)平行管理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三)民主管理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實質上就是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

(四)目標管理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後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基本方法

班級管理方法是學校管理方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用來實現班級教育管理目標的手段。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如果選擇了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就能取得預期的教育管理效果,充分實現確立的目標,達到設計的質量標準。班級管理方法不僅有有效和無效之別,而且有層次之分。不同層次的班級教育管理活動、要求,採用的班級管理方法也不盡相同,越接觸實際細節問題,方法越具體生動,越豐富多彩。

(一)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班級管理者了解班級學生和班級集體情況,把握班級特點,解決班級管理問題的一種方法。調查研究法的特點在於它是一種間接地研究當前現實情況的方法,不能像觀察法那樣直接用觀察去感知現實;它可以在自然的過程中收集資料,而不必像實驗法那樣控制教育對象;它一般是以班級管理現狀為研究對象,而不是以班級管理歷史資料為對象。調查研究的對象包括了解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的情況。學生個體情況包括個體的思想品德、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個性特點、人際交往、家庭情況等。班級集體情況包括班級輿論、班風、班級群體及其核心人物、班幹部情況等。調查研究法一般可以通過訪問、召開座談會、問卷等具體方式進行,其中問卷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問卷法是指運用內容清楚、表達明確的問卷,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狀況自行選擇答案,然後進行統計分析和科學處理,以便掌握學生在活動發展中存在的質量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省時省力,能克服主觀偏見,減少人為誤差。運用問卷法的基本步驟是:第一,設計問卷。規範的問卷是由封信、導語、問題、答案和編碼等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封信的作用是向學生說明本次問卷的目的及內容,使用的方法和對問卷結果的保密方法。尤其對學生,一定要說明保密措施,並尊重他們的心理狀況。導語是指向學生說明在回答問卷中的有關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問題是指具體的操作項目,是問卷的主體部分。答案是針對問題可能出現的回答。編碼是賦給每個問題及其答案一個數字作為它的代碼。第二,修改問卷。問卷設計並非能一次性成功,因此檢查並修改問卷是很重要的。第三,發放問卷。把設計修改的問卷,製成若干份,通過恰當的方法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按說明回答。

(二)目標管理法

目標管理法是班級管理者和班級學生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學校任務和班級實際情況,共同規劃班級或個體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目標,並將目標分解成一定的層次,逐級落實,通過採取一定的措施,努力使目標實現的一種班級管理方法。目標管理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目標管理是參與管理的一種形式。目標的實現者同時也是目標的制定者,即由上級與下級在一起共同確定目標。第二,強調自我控制。大力倡導目標管理的德魯克認為,組織成員是願意負責的,是願意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的;如果我們控制的對象是一個社會組織中的「人」,則我們應「控制」的必須是行為的動機,而不應當是行為本身。第三,促使下放權力。集權和分權的矛盾是組織的基本矛盾之一,而推行目標管理有助於協調這一對矛盾,促使權力下放,有助於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把局面搞得更有生氣一些。第四,激發成員積極性。目標管理力求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更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以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三)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是指班級管理者有意創設生動、形象的各種教育場景,以境育情,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種方法。情境感染法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既注重認知,又重視情感,促進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協同發展,思想與行為協同發展。情境感染的關鍵點在於「情」。情能縮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創設一種親切和睦的人際環境,從而使學生對班主任更加親近。借景抒情,托物寄情,情景交融,才會感人至深。

班級管理者要善於從班級的教育要求出發,把教育情境設置和教育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最佳的教育契機,將學生置身於典型的、目的明確的、活靈活現的情境之中。通過學生親身的感受,激起他們豐富真切的情感體驗,並且能使這種積極的情感在學生之間得以相互感染,使全班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從而達到學生內在情感體驗和外部教育影響的和諧一致。

(四)規範制約法

規範制約法是指運用班級規範和班級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一種管理方法。班級規範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該遵守的準則,具體可以包括學生守則、課堂紀律規範、預習聽課規範、衛生勞動規範、文明就餐規範、作業完成規範、考查考試規範等。第二,執行或違反規範所制定的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等。

在運用規範制約法進行班級管理時,班級管理者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範。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班級規範的價值和意義,班級管理者可以有計劃地引領學生參與到班級規範的制定過程中來,這樣能增強學生對班級規範的情感認同.從而心悅誠服地接受班級規範的制約。第二,加強指導和監督。由於青少年學生的不成熟性,他們在執行班級規範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也可能存在班主任不在場而有意疏忽或違反班級規範的現象,此時班主任及時的指導和監督往往是極為必要的。第三,適當運用獎懲手段。學生在執行班級規範的過程中,由於受自身年齡或認識水平的限制,可能容易出現反覆和搖擺,班主任通過獎懲手段的具體運用,可以強化學生出現的積極行為,也可以弱化學生出現的消極或不良行為。第四,班主任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如果能夠帶頭遵守和執行班級規範,往往就能夠產生示範效應,從而引領學生更好地遵守規範。

(五)輿論影響法

輿論是指在一定社會範圍內,消除個人意見差異,反映社會知覺和集合意識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可見,「意見」始終是輿論研究的核心,也就是輿論的本體,輿論傳播所着眼的也正是意見的流動問題。所謂輿論影響法,是指班級管理者通過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的營造,形成積極濃厚的班級學習、生活的環境氛圍,從而對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的一種管理方法。積極、健康的集體輿論往往是優良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

輿論影響法發揮作用的前提就是良好集體輿論的形成,為此班級管理者需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要倡導班級民主作風。如建立組織、評比先進、班務日常工作都應採取民主公開的形式,讓學生生活在一個公平和諧的集體中。第二,要注意培養班集體的核心。健康班級輿論的培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形成一個真正代表集體的正確意願和要求的核心。班幹部是學生的領頭雁,是管理班級、形成健康輿論導向的主力軍。第三,要善於利用評價引導,讓集體的正確願望和要求成為班級的輿論中心。對於班級輿論進行客觀的評價,是培養班級健康輿論的有效方法。班主任應不失時機地對班級出現的輿論加以評價,使學生明辨是非。第四,善於抓住集體輿論培養的契機。如學校運動會、主題班會、課外活動以及學校安排的其他活動等最能體現班級的生命力,最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和思想,檢測班級的輿論導向。因此,班主任對上述活動都要嚴密組織、精心策劃、巧作安排。

(六)心理疏導法

心理疏導法是指班級管理者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對學生給予輔導、疏導或進行溝通交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使學生保持心理平衡,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的一種方法。在中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最常用的心理疏導法主要包括心理換位法、宣洩疏導法和認知疏導法等。

所謂心理換位法,即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等,是指通過「設身處地」的角色換位來了解、分析學生內心心理活動的方法,也就是在研究時把自己放在一定的背景、環境中去體驗自己的心情,以此來體會和理解對方的情緒和思想,進而化解雙方的矛盾,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緒的產生。心理換位法有助於融洽班級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其實施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班級管理者對他們的尊重,感受到班級組織的民主與平等,這種尊重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心理換位法常常會使學生對班級管理者產生「自己人」的感覺,有助於建立班級組織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諧氣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參與班級組織的活動,自覺關心班級組織的發展。

所謂宣洩疏導法,是指把受挫者在遭受挫折後所產生和積累的過多的消極情緒宣洩出去,以維持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進而能夠更積極地適應和應對挫折的方法。當學生感受到班級管理者的誠懇與熱情,就會給予班級組織更多的信任,也會自覺地站在班級組織的位置上去思考和體驗問題。這樣,當班級組織遭受危機或不幸時,就能很快地得到學生的諒解和同情。個體所能夠承受的心理壓力總有一定的極限,當心理壓力超過這個極限時,心理發展便出現一系列困擾,同時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危害,這時的宣洩疏導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宣洩疏導法是一種效果非常顯著的消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它具有簡捷、易操作、收效迅速的特點。對情緒變化劇烈、心理反應敏感的青少年學生而言,宣洩疏導法是一種容易接受的「短、平、快」的方法。

所謂認知疏導法,是指通過引導使學生改變不正確的認知和信念,樹立正確的心理認知,以消除或減弱不良心理情緒和行為的方法。個體受挫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往往取決於其自身心理認知及周圍人際關係,因而認知疏導法就是要通過有關心理知識的了解,使學生改變不正確的心理認知和信念,樹立正確的心理認知,達到自我消除和減弱不良心理情緒和行為的目的。根據認知領悟療法「ABC」理論,外界誘因「A」導出的情緒反應「C」,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人的認知和信念「B」的不同,不合理的信念或錯誤的認知就會產生不合理的「C」。根據這一理論,心理疏導法就不是單純針對學生情緒和行為的外在表現,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學生的思維活動的「B」是怎樣的,找出其錯誤的認識和評價,然後以正確的認識予以替代,從而逐漸消除不良的情緒和行為。

(七)行為訓練法

行為訓練法是指學生在班級管理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通過模仿和反覆練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班級管理者直接明確地向學生提出行為訓練要求,使其多次重複同樣的舉止和動作,因而更能收到明顯效果。

運用行為訓練法應注意遵循以下基本要求:第一,要善於從最基本的行為習慣要求抓起,扎紮實實地為學生打好基礎。比如,學生一入學就要教他們怎樣坐、怎樣站和怎樣聽課、回答問題等。班主任邊提要求邊指導,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次強化訓練,正確的坐姿、站姿就養成了。第二,要堅持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原則,從學生能看得見、摸得着,做了就能見到效果的事情做起。例如,教育學生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首先要教會他們進行自我服務,學會穿衣服、穿鞋、洗手絹,逐步養成自我服務的好習慣,進而教育他們如何對待別人和集體的事情。經過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不斷的教育和行為訓練,逐步使學生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着做」和「集體的事情爭着做」的良好思想和行為。第三,要求要具體明確,使學生聽得懂、學得快、記得牢。例如,有一個班主任老師在教育學生認真聽課時,編了一段順口溜:「誰要學習成績好,認真聽課最重要;課前準備要做好,眼望前方坐端正;不玩東西不說話,舉手回答音洪亮;同學夸,老師笑,都說『這樣聽課好』。」這樣的行為訓練要求,學生容易懂,容易記憶,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價值意義

班級管理對於班級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班級管理有助於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班級組織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因而運用教學技術手段來精心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及組織、安排、協調各種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其次,班級管理有助於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級是學生群體活動的基礎,是學生活動和交往的主要場所。因此,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健康的班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級風氣,往往是班級管理的最基本職能。第三,班級管理有助於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自治自理。班級管理的重要職能不但是要幫助學生成為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幫助學生進行社會角色的學習,獲得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這對於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是極其重要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