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原文與詩歌鑑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泊船瓜洲》詩作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當時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詔入京。前此王安石深感推行新法之不易,從熙寧五年起曾多次要求解除相務,宋神宗一再挽留,直到熙寧七年才允許他辭職離京,知江寧府,時年五十四歲。但由於在朝執政的變法派分為若干小集團,相互攻訐,沒有一個服眾的領袖,於是神宗不得不再度起復王安石,儘管他兩次上書推辭,均未獲准,只好勉強上任。此詩是舟次京口(今鎮江)對岸的瓜洲時寫的。詩中表現了作者為銜君命、再度入相時的複雜心情。[1]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賞析
前二寫舟次瓜洲登陸遠眺,對岸是京口,經過一日行程,此去鐘山還不算很遠——然已隔數重山矣。說「只隔數重山」是自我安慰,不勝留戀之意見於言外。次句中兩用「山」字,寓取風調,唐李商隱詩最習見(如「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非病復也。
此詩最為傳誦的是三四句,特別是第三句。清袁枚說「作詩容易改詩難,一詩千改始心安。」王安石就最善改詩,他曾為謝貞改「風定花猶舞」為「風定花猶落」,其語頓工。此詩則是他修改己作使之完美的著名詩例。《容齋隨筆》卷八云:「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綠」字之所以為優,是因為其它字都是就風寫風,比較抽象;只有「綠」字透過一層,從春風的效果作想,所以別具手眼。同時,「又」字也下得好,不僅表現了時光流逝及由此引發的感慨,而且可以令人聯想到「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又」字。可以說是「欣慨交心」,全詩表情的複雜微妙也正在這一點上。
末句「明月」是眼前所見,表明夜色降臨,作者對鐘山的依戀彌深。所以他相信投老山林,終將有日——只是不知道將是功成身退呢,還是失意歸來。所以「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的意味仍是很微妙很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