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學仲(1925年10月-2013年10月8日),別名夜泊,山東滕州人,中國詩人,書畫家[1]。曾師從吳鏡汀,徐悲鴻,李可染等書畫家,擅山水、人物、花鳥;黽學創始人[2]。王學仲生前為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天津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九三學社成員、天津市文聯主席團成員、天津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2013年10月8日在天津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病逝,享年88周歲[3]。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學仲
別名:夜泊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25年10月
逝世日期:2013年10月8日
職業:詩人,書畫家
畢業院校:北京京華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創立「黽學」學派
人物簡介
王學仲,筆名夜泊,晚號黽翁, 王學仲 1925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1942年,王學仲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後在中央美術學院受業於當代繪畫大師徐悲鴻等先生。1953年起在天津大學任教至今。
多年來,他不僅創作了難以數計的國畫、油畫、書法、篆刻作品,出版了近百種詩歌、辭賦、散文、文論和書畫作品集,並培養了一大批在全國文學藝術界享有盛譽的弟
子。王學仲生前為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協顧問、天津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九三學社成員、天津市文聯主席團成員、天津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
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王學仲書法功底深厚,善行草書,繪畫以山水為主。2006年,在我國當代書法界的最高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審上,王學仲以高票獲得第二
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王學仲長期深入地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借鑑了西洋畫的有益東西,自覺地將詩、書、畫熔為一爐,大膽革新,成功地開創了中國新文人
畫派,是一個歷史性的貢獻。
王學仲從藝六十餘年來,一直有着堅定的藝術思想,正確的藝術理論和崇高的美學追求。他一直主張詩文書畫的創作和發展要做到「四我」和具有「四感」,即「根植於民族
土壤,放眼於當代意識。揚我國風、勵我民魂,求我時尚,寫我懷抱」和「文化的厚重感,歷史的滄桑感,詩人的蒼涼感,藝術的高貴感」。
創作經歷
王學仲(1925年10月-2013年10月8日),山東滕縣(今滕州市)人,別號夜泊(呼延夜泊),晚號黽翁。當代藝術大師、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委會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
問;九三學社社員、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天津市文聯主席團成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天津大學教授。曾任聯合國世界教科
文衛專家組成員、國家文化部國畫創作組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二屆、第三屆副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代書畫學會名譽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第十一屆天津市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兼任南開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和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客座教授、俄羅斯美術研究院榮譽院士等職。
1943年, 北京京華美術學院畢業證書
北京京華美術學院畢業證書
王學仲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1949年,到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墨畫科學習;1951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受業於當代繪畫大師徐悲鴻等先生,也得到齊白
石、黃賓虹、張伯英、李可染等人的指導,被徐悲鴻譽為「詩書畫三怪」。1953年起在天津大學任教至今,整滿六十載。
在他勤勉的一生中,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國畫、油畫、書法、篆刻作品,出版了《夜泊畫集》《王學仲美術、書法、文藝論文集》《王學仲畫集》《王學仲書藝》《中國畫學
譜》《書法舉要》《墨海四記》《黽勉集》《王學仲散文集》《三隻眼睛看世界》《王學仲短詩選》《王學仲書畫舊體詩文選》《王學仲詩詞選》《吼哈》等近百種詩歌、辭
賦、散文、小說、文論和書畫作品集,並培養了一大批在全國文學藝術界享有盛譽的弟子門生,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新中國的文學藝術事業和教育事業。王學仲繼承了中國書
畫的優良傳統,並提出「碑、帖、經三派論」,這是繼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論」,清代康有為「南帖北碑論」之後,對中國書法理論的卓越貢獻。他借鑑吸收了西方藝術的諸
多營養後提出「世界美術思潮中心東移芻論」,橫亘於中西藝壇的廣闊視野之上,提出「揚我國風、勵我民魂、求我時尚、寫我懷抱」的「四我精神」。他自覺地將詩、書、
畫熔為一爐,大膽革新,成功地總結出「表象、意象、氣象、空象、色象」的「五象論」,開創了中國現代文人畫派,創立了囊括哲學、倫理學、美學等為一體的「黽學」學
派,並闡釋「蔽明論」學旨。
王學仲曾獲魯迅文藝獎、世界文化和平大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中國文聯第七屆造型藝術成就獎,這也是我國當代文藝界的最高獎。在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
所、山東省滕州市王學仲藝術館、山東省曲阜市王學仲繪畫館、江蘇省徐州市王學仲藝術展覽館(黽學書院)等地建有多處收藏和研究王學仲藝術、黽學弘旨的館所,傳道授
業、恩澤後學。他多次在國內各地和日本、俄羅斯等國舉辦大型個人藝術展。
心懷祖國,意守炎黃是王學仲的精神持操。他的一生經歷了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每當國家、民族陷於危難,他總是不顧自身的境況,
勇於盡一己之全力,或文賦、或書畫、或錢物、或踐行,奉獻於大眾。直至病逝,他的義舉不為家人、門生所知者,難以計數與計量。他自身則秉承一貫的勤儉之風,自足於
極低的生活消費。血栓病發後,王學仲辭退一切公職,不給單位和社會增加負擔。在他的遺囑中要求家人不設靈堂、不接受弔唁、花圈等繁文縟節,為的是節省友朋、門人的
時間和物資。與之相映,對待學術,他則表現出嘯傲江山、江湖意冷的孤傲與清高,愛吾師更愛真理,言必己出、我自清風過耳邊等逸事把他的光澤體現得淋漓盡致。[1]
人物病逝
中國當代國學大家
王學仲先生遺像 、藝術大師王學仲於10月8日在天津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病逝,享年88周歲。王學仲生前為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天津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九三學社成員、天津市文聯主席團成員、天津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王學仲書法功底深厚,善行草書以及山水繪畫。
王學仲筆名夜泊,晚號黽翁,1925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1942年,王學仲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後在中央美術學院受業於當代繪畫大師徐悲鴻等先生,自1953年起,在天津大學任教至今。
藝術氣節
當很多藝術家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時,王學仲卻固守着他心中的一塊純淨的藝術聖地。曾有同行問他:「呼延老師,人家都畫錢,你怎麼還畫畫呀?」他只是淡然一笑:人各有志嘛!多年來,他向各大藝術館、博物館捐贈了珍藏的名人字畫700餘件。「我認為自己是個純粹的藝術工作者,名、權、利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每時每日所不能忘情的就是藝術。」王學仲如是說,「我的大批作品,以及我收藏的大量作品,我認為捐給有關機構,用於館藏展示,有利於更多人觀賞,這對於藝術的弘揚、發展是有更多好處的」。
「他一生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只是一心教書育人,一心吟詩作畫。」王學仲兒媳徐小榮介紹說。2013年為王學仲在天津大學執教的第60個年頭。「我在這裡的教學不拘一格,不給學生以固定模式,以啟發其個人的心靈智慧為旨歸。」王學仲曾這樣表述。在多年的教書育人中,他不僅教治學之道,還教做人之道。他再三叮囑學生靜下心來,潛心做學問,切忌浮躁。「當時,先生身兼中國書協副主席等職,社會活動繁忙,但先生把他的時間調配得很好,無論早晚,總是把他的淵博學問和書畫心得循循善誘地傳授給我們」劉珺說,「他教導我們一定要把時間用在畫畫和學術研究上,要努力,要勤奮」。
在天津大學幽靜、樸素的「黽園「中,王學仲先生創作出了許許多多的佳作,著述了多部藝術專著,同時也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馮驥才回憶起王學仲先生,感慨道:「我20多歲的時候認識了王學仲先生,他那時已經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畫家了。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正式落成的時候,我來剪彩,那天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做的演講。中國的藝術界需要擁有巨人氣質的人物來支撐,王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他的離世是中國乃至世界藝術界的重大損失。王先生有這樣一個藝術研究所,有很多學生,希望學生們能夠繼承王先生的藝術、學術的精神,把先生未竟的事業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藝術素養
河南台記者在採訪王學仲1992年9月15日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先生給王學仲寫信,向王先生敬求墨寶。王學仲鄭重地把自己創作的《狂草賦》長卷,連同他的《夜泊畫集》很快寄給了錢學森先生。錢學森寫來了感謝信。信中說:「讀先生《狂草賦》使我神思飛揚,如火箭升空,『巡天遙看一千河』矣!故先生所贈書法將為我餘生中的精神食糧,受用不盡」。
王學仲曾獲得世界和平文化金獎、中國書法「蘭亭」終身成就獎。山東省曲阜市、江蘇徐州市銅山縣、山東省滕州市建了三個王學仲藝術館。
王學仲的名氣越來越大,可是他對名利看得很淡,在發展藝術方面他十分慷慨。他曾向有關藝術館、博物館捐贈珍藏和名貴字畫700多件。他曾在山東滕州王學仲藝術館開館時捐獻了家藏的石器、青銅器、古陶等文物和唐伯虎、鄭板橋、徐悲鴻等名人字畫;1995年10月他又說服家人把祖傳畫像《敕牒家譜》和一套十二件的唐代陶俑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捐獻給了滕州藝術館。滕州市拿出200萬元人民幣對他表示酬謝,但王學仲卻分文不要。他說:「我沒有收,沒有收!好好建設藝術館就行了。因為我搞藝術不是為了錢,我覺得應該把藝術看作是一個人生最高的靈魂」!
王學仲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也十分關心,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書法藝術發展的活躍時期,有關書法的現代化的辯論相當激烈,王學仲十分支持青年藝術家們對書法的創新探索。見圖:這封信是吳靜芳老師轉請王學仲給當時的青年學生阮雲華的回信。從信的內容可看出王學仲對書法藝術的認真和做學問的嚴肅。看見王學仲的學識和涵養。
作品評價
「詩書畫三怪」創立「黽學學派」
王學仲曾受業於徐悲鴻、 王學仲繪畫作品 齊白石、吳鏡汀、黃賓虹、蔣兆和、葉淺予、容庚等前輩大家。1946年,王學仲到當時的北平投考國立北平藝專(抗戰勝利後,徐悲鴻擔任校長),徐悲鴻評審掛在粉牆上的新生作品,他對幾幅作品格外用心觀賞,說:「作者夜泊。他的詩、書、畫看去都有些怪,合稱三怪如何?」隨後又說:「『怪』字的含義有貶也有褒,『揚州八怪』不也是『怪』嗎?你的書畫有一些文人畫的趣味,但還要下深功夫,形成你個人的風貌。」夜泊者,王學仲也。他少時在家鄉研習書畫,喜歡唐詩《楓橋夜泊》、《夜泊牛渚懷古》,覺得「夜泊」二字很能代表自己的畫風、詩情和生活情趣,便以「夜泊」(或呼延夜泊)自號。
徐悲鴻曾揮筆稱讚王學仲:「呼延生方在少年,其書得有如是造詣,稟賦不凡,蓋由天授,與之古人,在唐則近北海,宋則山谷,明則倪文征、王覺斯,而非趙、董世俗之姿可相併論。」在大師前輩的悉心指導下,王學仲踵武前賢、勇於探索、自出機杼、標新立異,之後成為了蜚聲海內外的藝術大家,他在繪畫、書法、詩文等文藝領域的造詣,遠遠不止「三怪」了。
20世紀90年代,王學仲創立了「黽學學派」,又是「黽學」最好的踐行者。「黽」為王學仲的名,據王學仲介紹,當初父親為他取號「黽」,典自《詩經》,意為「黽勉鞠瘁,不敢告勞」,這也成為他一生所遵循的信條,貫穿於他的工作、生活和藝術創作中。「黽學」可以概括為一畫、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學、七藝。「一畫」就是文人畫,文人畫要以詩書畫印為基礎。「二合」是指意象合一。「三怪」是「黽學」的美學基礎,即詩書畫三位一體。「四我」是「黽學」的精神支柱,即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軼出自我,超越時代。「五象」即表象、意象、氣象、空象、色象,把佛、道、儒三家的哲學觀融合為一體。「六學」包括文學、美學、文藝學、宗教學(經學)、哲學、歷史學等。「七藝」即繪畫、書法、詩詞、治印、雕塑、散文、小說等。「黽學」學術體系,為現代學術體系的構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民族風骨 德藝雙馨
王學仲,詩、文、書、畫四絕,著作等身。從他的言行、著作、藝術創作上,處處體現着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特殊使命感和崇高責任感。他曾說:「在歐風披靡之下,我們要有華夏漢文化強大的自信心和獨立精神,還要有弘揚推廣中華文化的遠大抱負。「」一個熱愛中華民族的有識之士,要有幾根硬骨頭把自己撐起來。我們有責任在海內外大力傳播、弘揚推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勵民魂,這是中國人的責任「。在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黽園」的一塊巨石上,鐫刻着「四我庭」三個大字,何為「四我」?一問方知是王學仲的16字箴言:「揚我國風,立我國魂,求我時尚,寫我懷抱。」
然而,八旬高齡、崇尚傳統民族文化的王學仲「古樸「卻不」迂腐「。他的學生劉珺回憶說:」網絡、奧運、金融危機甚至是博客、微博這樣的時尚和時事話題也會經常聽王先生談起「。翻看王學仲先生的作品集,會發現除了中國傳統風格的水墨作品外,還有很多與西畫相結合的藝術創新之作。在王學仲的油畫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屬於印象派,在現在看來,依然十分」前衛「,而這些作品其實都是他二三十年前創作完成的。
「平時,王學仲先生還十分關注新聞,常常要我把當天的網絡新聞講給他聽,甚至在醫院治療期間還每天要我給他念《參考消息》等報紙,並常和學生就某個事件展開討論「。劉珺說。關乎國家、社會、民生的事件都會牽動王學仲先生悲天憫人的真善之心。新聞中每每有慈善活動,他便會站出來捐款、捐畫。捐助非典、汶川地震,扶助下崗工人、貧困學生,幾乎都能看到王先生的身影。」我們曾帶着王先生捐助的幾萬元善款,乘坐出租車挨家給下崗工人送去生活補助,王先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送到「。弟子唐雲來感念起先生的善舉,印象深刻。
視頻
田蘊章書法講座231【草】王學仲誤判葡萄作2016年4月20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王學仲(1925年10月-2013年10月8日),別名夜泊,山東滕州人,中國詩人,書畫家,搜狐 - www.sohu.com/a...- 2018-11-5
- ↑ 曾師從吳鏡汀,徐悲鴻,李可染等書畫家,擅山水、人物、花鳥;黽學創始人,孔夫子舊書網 - book.kongfz.com/2...- 2020-5-13
- ↑ 2013年10月8日在天津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病逝,享年88周歲,中國知網百科 - xuewen.cnki.net/C...- 202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