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狼尾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狼尾草 原图链接

狼尾草 狼尾草别名;大狗尾草、戾草、光明草[湖南.江西]、稂、童粱、孟、狼尾、董蓈、宿田翁、守田、狼茅、小芒草、狗尾草、者鼠根、狗仔尾、黑狗尾草、芦秆莛、老鼠根、光明草、狗尾巴草、芮草多年生。须根较粗壮。花果期夏秋季。中国自东北、华北经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多生于海拔50-3 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日本、印度、朝鲜、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及非洲也有分布。[1]

形态特征

狼尾草多年生。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高30-120厘米,在花序下密生柔毛。叶鞘光滑,两侧压扁,主脉呈脊,在基部者跨生状,秆上部者长于节间;叶舌具长约2.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长10-80厘米,宽3-8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生疣毛。狼尾草圆锥花序直立,长5-25厘米,宽1.5-3.5厘米;主轴密生柔毛;总梗长2-3(-5)毫米;刚毛粗糙,淡绿色或紫色,长1.5-3厘米;小穗通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长5-8毫米;第一颖微小或缺,长1-3毫米,膜质,先端钝,脉不明显或具1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具3-5脉,长约为小穗1/3-2/3;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11脉;第二外稃与小穗等长,披针形,具5-7脉,边缘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楔形;雄蕊3,花药顶端无毫毛;花柱基部联合。狼尾草颖果长圆形,长约3.5毫米。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不同; 上表皮脉间细胞2-4行为长筒状、有波纹、壁薄的长细胞;下表皮脉间5-9行为长筒形,壁厚, 有波纹长细胞与短细胞交叉排列。染色体2n=18。花果期夏秋季。[2]

生长习性

狼尾草喜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耐旱、耐湿,亦能耐半阴,且抗寒性强。多生于海拔50-3 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当气温达到20度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抗倒伏,无病虫害。狼尾草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碱性,亦耐干旱贫瘠土壤。狼尾草生性强健,萌发力强,容易栽培,对水肥要求不高。[3]

功效作用

狼尾草全草可清热、凉血、止血;根或根茎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毒。此外,它还是一种饲用植物和观赏植物。[4]

繁殖方法

  • 种子繁殖:直播。2-3月,将种子均匀撒入整好的地上,盖一层细土。
  • 枝插。又名茎插。它是一种应用广泛、大量繁殖苗木的方法。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和单芽扦插等。
  • 根插。分为埋根法、直插法等。
  • 叶插。插枝宜在晨露末消时剪切,将花枝牌水中部分的叶片剪去,防止腐烂,剪后立即插入水中,以免因失水过多影响插花寿命。[5]

视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