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狗不理」包子 |
中文名稱 「狗不理」包子 英文名稱 "Goubuli" steamed stuffed bun 創始人 高貴 所屬行業 食品 |
狗不理包子 (天津特產小吃)創立於1858年,為天津著名小吃,「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在1960年代冷凍出口中國國外,現在中國各地開有多家分店。2016年1月29日,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登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儀式。
歷史介紹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着淳樸摯愛的親情)。狗子十四歲來天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夥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調味劑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麵,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8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製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中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備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準,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8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
製作特點
狗不理包子用料非常講究,講時令、季節、鮮活。如蟹肉包,那一定時金秋十月正當時的大閘蟹,味鮮汁美。平時不供應。
天津名吃
天津中菜館,不外北京菜和山東菜兩路,本地並無特殊的拿手,同時天津是不平等條約下被強迫開放的通商口岸,有英、法租界,有洋務人員,有外國船艦,西菜在天津也有幾家很有名氣的餐館,至於川揚粵菜在抗日戰爭以前,並不多見。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政府復員,外省人多了,官僚的風氣盛了,各地方的館子,才相繼出現,口味的花色,才漸漸時興起來。到過天津或聽說過天津的,誰都會記得或者知道「狗不理」的包子出名的,吃過的更是談得津津有味。天津人常常說「沒吃過狗不理包子,等於白活。」固然是過甚其詞,也足見其名聲之大。因此有朋友到天津,或者是親友串門兒,少不了請上狗不理吃一頓包子。
狗不理的包子,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是做出名的,並不是原來的店主,而是一個學徒,學習到基本功夫以後,精益求精,做出聲譽來的。「狗不理」便是這個學徒的乳名。在舊中國民間的習慣,嬰兒出生,父母為了顧慮孩子嬌弱,所謂多災多難在舊社會缺乏醫療,崇尚迷信的情況下,便取一個粗賤的乳名,什麼狗患丫頭之類(男孩子有時也取丫頭的名字,是一種重男輕女的惡習),認為這樣妖魔鬼怪就不會注意了,狗不理當然更不在意了。就是這個狗不理的學徒(年代長久,真名字已無人過問了),為人厚道,學藝勤懇,三年出師以後,學到一身好手藝,成為做包子的高手,給師傅賺了不少錢。
後來師傅死了,他便單獨自己經營,本錢小,不能設大字號,便在運河碼頭開一家小鋪,做包子專門賣給一些碼頭船夫,往來商販,大多數都是家鄉人,既無字號招牌,同鄉們仍舊叫他的小名,於是狗不理便和包子聯繫起來了。加之他做事老誠,手藝又好,做出來的包子,貨真價實,味道鮮美。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狗不理的包子成了名產,顧客也從勞動群眾,小市民慢慢發展到達官貴人,富商巨賈。
據說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現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練兵聽聞此事(那時他是清朝的直隸總督),為了奉承慈德太后,買了專程進貢到北京,得到太后的賞識,狗不理的包子,身價便更高了。從此生意興隆,錢賺多了,才正式在天津市內開了「德聚號」,然而知道的仍舊不多,一般都還是叫「狗不理」。1949年的老闆,已經是狗不理的第三代,大家才曉得狗不理原來姓高。公私合營,收歸國營以後,一度質量低落,最近發還私營,包子又很受歡迎了。
狗不理的包子和一般包子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它所以享盛名,全在於真材實料,製作認真。當年好管閒事,曾去訪問店東,他告訴我們,狗不理包子調餡最考究,完全是用燉得很濃厚的骨頭湯,餡子向選得好,而且肥瘦搭配,比例按季節有所不同:冷天肥的較多,夏天肥的較少,春秋和暖,肥瘦對開,這樣就能不顯肥膩,軟嫩適口;餡子斬得細而勻,濃湯拌得潤而爽,再加蔥姜配味;發麵不能太老,擀皮子要薄而帶勁,包餡子不冒頂,不跑油,褶子密,外觀好,講究要一個包子15個褶不多不少,一兩麵包3個,大小沒差別,這都是有特色的地方。
評價
按照現在狗不理包子店的包子質量和服務態度,以及店面環境,吃過一次狗不理包子的您,不會不想吃第二次。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遊者的遺憾。剛出屜的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狗不理包子好吃關鍵在於選料、配放、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是有一定的絕招兒,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狗不理包子不僅在歷史上為慈禧太后喜愛;今天,也深得大眾百姓和外國友人的青睞。
熱點
為什麼天津人都不推薦去狗不理?
一個肉包三十塊,如果要看大師傅現捏褶子再加五十,你正猶豫要不要點,服務員大姐的冷眼馬上就把你剜成了土包子。你吃着粘皮兒的包子,盤算着這麼難吃的早飯怎麼會人均小二百,外面的世態炎涼,而你的內心冰涼——比農藥排位拿敗方MVP情人節當天媳婦跟最好的兄弟跑了還要涼。於是你去找天津人抱怨:你們的包子怎麼這樣!卻發現,對狗不理最diss的竟然是天津人。連最黑的天津出租車司機都說「傻子才去那兒吃呢!」所以天津人不僅不推薦去狗不理,還要仰天長嘯:求求你們,別再吃狗不理包子了!狗不理是不能吃了,但包子是天津早點靈魂之光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1]
參考來源
- ↑ 為什麼天津人都不推薦去狗不理?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