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病人处于不正常的躁狂激动状态,或昏睡、或颓废抑郁。治疗方法有用电震疗法治疗抑郁症,用锂化合物治疗躁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1]又简称躁郁症,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病。病程经过为躁狂或抑郁反复发作(单相),或交替发作(双相)。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此时精神活动完全正常,虽多次发作并不出现衰退,预后较好。[1]
目录
简介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病人处于不正常的躁狂激动状态,或昏睡、或颓废抑郁。治疗方法有用电震疗法治疗抑郁症,用锂化合物治疗躁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又简称躁郁症,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病。病程经过为躁狂或 抑郁 反复发作(单相),或交替发作(双相)。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此时精神活动完全正常,虽多次发作并不出现衰退,预后较好。
西医定义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简称躁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活动过度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临床特征为躁狂或抑郁反复发作,或交替发作。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朗的间歇期,此时精神活动完全正常。虽可多次发病,但精神活动并不出现衰退,一般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可以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本病在国内比较常见,国外报告抑郁症更常见,患病率可高至5%。[2]
病因
西医病因
本病的病因未明。近年来在遗传与生化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线索。
- 遗传因素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提示本病的家族遗传倾向较为明显。
- 生化代谢异常近年来集中于对脑内神经递质的研究。其假说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的研究资料:
- 耗竭脑内5-HT和NE的药物,如利血平、四苯嗪等可导致抑郁;
- 使脑内受体部位上述生物胺活性增高的药物,如三环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具有抗抑郁作用。NE系统活动过度出现躁狂,而活动不足则出现抑郁。
性格基础
有人发现大部分躁郁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好交际、富于同情心、多行动而好幻想、兴趣广泛、情绪不稳定、容易过于喜悦或忧郁等特点,称之为环性性格或外向性格。
间脑机能障碍
手术时发现刺激第三脑室附近或下丘脑,可以诱发情绪欣快,意念飘忽。间脑部位病变时(炎症、外伤、肿瘤),可引起周期性抑郁和欣快。从而推测间脑,特别是下丘脑功能障碍与本病的发病有关。[3]
精神因素和躯体因素
躁狂症和抑郁症在首次发病前约有半数以上有精神因素。少数患者在躯体因素影响下(产后、传染病等)诱发起病。
中医病因
中医对躁狂证和忧郁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认为躁狂症是属于狂的范畴,而忧郁症则属于癫的范畴。一般认为狂属阳症(表现为兴奋亢进),癫属阴症(表现为抑制低下)。其发病机理,虽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但精神因素的诱发占重要地位。一般认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多因忧思大过,志愿不遂,郁闷不舒,耗伤心脾,以致血虚、肝阴不足;或国暴怒愤郁,肝胆气逆,郁而化火,煎熬成痰,上蒙清窍;或因过喜伤心及胃热上蒸,扰乱神明所致。[4]
发病机理
- 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 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患者没有了更高层次的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迷失了斗争的方向;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
- 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
诊断要点
- 精神症状特点,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意志行为增多或减少。情感、思维、行为三者协调、与现实环境保持密切联系。
- 青壮年起病,可反复发作,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征发现。
- 有躁郁症家族史可作诊断参考。
危害
精神病是指一部分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特殊群体,其中不乏拥有高文化的教育背景或者是某一方面的高智商优势。因为一部分脑神经零部件的异常使他们被划入脆弱的一方,不少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医治而给自己和身边的亲属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精神病不治疗没关系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世界上精神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到2020年精神病将成为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五大疾病之一,将严重影响世界的发展。因此,精神病治疗宜尽早开展。那么精神病究竟有哪些危害?
改变性格
患者得病后,性格往往会发生某些改变,表现出诸多异常,是最明显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爱发脾气,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
神经精神危害
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于神经疾病的症状,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的表现。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影响家庭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危及社会
精神疾病由于受到病理心理的影响和支配,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及社会的行为,他们中有的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会出现危险的冲动行为,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尽管精神病的危害严重,但只要人们掌握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及早发现精神心理异常,采取有效措施,让病人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精神疾病的危害是可以防范的。
患者身心健康
假如长时间不能治愈精神病,或者病情多次复发,患者就会出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精神病的危害。此时,患者智力相对正常,却生活懒散,对家人缺少亲情,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整天呆坐不语,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这就是精神衰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就叫做精神残疾。此外,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
疗法介绍
BNT脑递质平衡修复疗法
“BNT脑递质平衡修复疗法”针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运用现代高端神经元、神经递质检测设备,明确神经元受损部位并对失衡神经递质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无创脑外超强电信号透过颅骨渗透到脑内神经元促进神经元代谢加快,增强神经元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功能,通过自然平衡递质含量,使脑内各种神经递质功能趋于正常,自然恢复脑内功能,从而基本达到临床治愈。
治疗要点
躁狂症
(一)抗精神病药治疗常用有
- 氯丙嗪,治疗剂量每日200—500mg,较严重者,25一100mg,肌注每日三次,急性躁狂可给静脉注射。
- 氟哌啶醇,治疗剂量每日10—30mg,严重时5一10mg,肌肉注射,每日三次,急性躁狂,可给予静脉注射。
(二)抗躁狂药碳酸锂,治疗剂量,每日0.8—2.0克,维持剂量0.4—0.8克。
(三)电 休克 治疗适用于严重或急性躁狂
抑郁症
(一)抗抑郁药
- 丙咪嗪,治疗剂量每日50—200mg,
- 阿米替林,治疗剂量,每日50一150mg。
- 多虑平,治疗剂量,每日100—300mg。
(二)电休克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抑郁症,有自杀企图明显或抗抑郁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如何调养
强调精神分裂症除应及时、正规、系统地住院治疗外,出院后的维持治疗,预防疾病的复发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简单谈谈家庭维持调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家庭治疗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出院时一定要按出院时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帮助病人服药,再定期门诊复查。另外,精神科药物治疗技术性很强,每加减一片药物都是依据病人情变化而决定的。家属决不能认为患者目前病情已好或担心服药后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
- 要了解常用抗精神药物的一般常识,抗精神病药物大致分为典型搞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利培酮、奎的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对来说副作用小,服药物的耐受性和依性好,对阴性症状有效,并且能改认知功能,但价格比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贵。
- 家属要为病人保管好药物,防止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而一次吞服大量药物而发生意外。每次服药时,家属都要督促,检查病人的服药情况,保证病人服药到肚。
- 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作用,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精神症状有着相对的选择性,不同的药物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疗效也有很大的差异。
- 随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氧丙嗪、奋乃静等药物常可引起手脚震颤、动作为灵活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这种情况为必停药,只需向医生报告,医生检查后合并使用药物就可以解除这种情况。
-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在医院复查:
- 病情波动:家属要密切注意病情复发的征兆,最先出现的失眠,注意力为集中、发呆,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阻止病情复发。
- 病人出现较重的药物副人作用时,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导致患者眼睛上翻,口颈歪斜,严重的导致吞咽困难而出现意外。
- 发现病人身上出了皮疹。及时送到医院复查。
- 病人出现家属弄不明白的问题,也应尽快到医院复诊.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