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牧豆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牧豆树,指的是任何一种带刺的树木或者灌木,牧豆树生长在美国的西南部直至阿根廷(Argentina)和智利(Chile)。生长在河边的牧豆树可长到60英尺高(18米)豆树而在干燥地区的牧豆树则只能长到3英尺(90厘米)高,但它的根却有50英尺(15米)长。

  • 中文学名牧豆树
  • 拉丁学名 Prosopis juliflora (Swartz) DC
  • 界 植物界
  • 科豆科
  • 属牧豆树属
  • 分布区域 国内分布:台湾,广东(广州),海南有栽培
  • 国外分布:热带美洲

目录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木材构造

宏观构造

微观特征

主要价值

荣誉表彰

牧豆树形态特征

牧豆树乔木,高4-5米;嫩枝被微柔毛。托叶刺状,成对,长约1厘米。二回羽状复叶常簇生于短枝上或生于延长的枝条上;羽片1-3对,总叶轴长1-8厘米;羽片着生处有腺体;小叶10-20对,长圆形,长5-10(17)毫米,宽2-3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偏斜,两面均被短柔毛或仅具缘毛,余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4-8.5厘米,总花梗长6-12毫米;花黄绿色;花梗长1毫米;花萼杯状,长1毫米,具5齿,齿小;花瓣5,分离,长3-4毫米,顶端及边缘被毛;雄蕊10枚,分离,突露,长6-7毫米;花药顶端具脱落性腺体。荚果线形,长16-23厘米,宽10-12毫米,弯曲或劲直,淡黄色,无毛;果梗长5-7毫米;种子长圆形,10-18枚。果期6月。

牧豆树属于豆科,在美国有三个原生品种:蜂蜜牧豆树即牧腺(Prosopis glandulosa);豆类牧豆树即毛竹(P. pubescens);和天鹅绒牧豆树即白蜡(P. velutina)。

牧豆树,是豆科含羞草亚科牧豆树属的植物,牧豆树属约45种,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主产美洲,少数产亚洲及非洲。常见商品材树种为牧豆树。 牧豆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直径达1.2米;常作为观赏树种栽培,也可用作干旱地区造林和水土保持树种,生长速度中等。主要分布巴西、哥伦比亚、委内日拉、墨西哥等地

牧豆树,是牧豆属植物的通称,具刺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南美洲至美国西南部,形成范围广阔的植物丛。共分两类:高树种类高约15公尺,另一种则低矮而广布,或称匍匐牧豆树。根可深达20公尺以吸收水分。羽状复叶,橄榄绿色或被白毛。花奶油色,密生成葇荑花序。荚果狭长,淡黄色。在美国温暖地区,牧豆树被视为杂树并被清除。牛只吃其荚果(果肉味甜),木材(以前用作铁路枕木)2013年只用于制作特殊的家具和小型饰品,以及具有香味的薪材。

牧豆树的花朵,叫花序,它是由许多小花组成的。花序的形态有许多种,向日葵也是一种花序,牧豆树的这种花序称葇荑花序。牧豆树有多种组成一个牧豆树属归在豆科下。它们是一些带刺的灌木或小乔木,有的可长高达15米。牧豆树的生命力极强,它们的根可深达20米。因为牧豆树带甜味的果实可用来饲养牲畜,因此一些本不生长此物种的地方将它们引种,结果这些植物反而泛滥成灾。有些牧豆树的树干直径可达45厘米,可以当作木材,但经济价值并不大。牧豆树的花序长约8厘米,结出的荚果或长达15到20厘米。牧豆树主要生长在南北美洲部分地区,在那里许多地方都被当作一类杂树而给予清除。[1]

牧豆树分布范围

牧豆树生长于北美洲西部,长得快,抗干旱,被誉为预防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灵丹妙药。

国内分布:台湾,广东(广州),海南有栽培

国外分布:热带美洲

木材构造

宏观构造

木材散孔材。心材深褐色;与边材界限明显。边材通常窄;浅黄色。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管孔肉眼下略见,放大镜下明显;散生;数少;略小;导管内常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环管状、翼状、聚翼状及轮界状。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略密;略宽。波痕及胞间道未见。

微观特征

导管横切面多为卵圆形,部分略具多角形轮廓;单管孔,径列复管孔及管孔团;散生;3-16个,平均7个/mm2;部分导管充满树胶,螺纹加厚未见。管间纹孔式互列,多角形。单穿孔。轴向薄壁组织丰富,翼状、聚翼状及轮界状;具纺锤薄壁细胞;分室细胞含晶细胞。木纤维壁厚或甚厚。木射线非叠生。单列射线少,高1-10细胞。多列射线宽2-6细胞,高6-39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

牧豆树生长环境

生长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谷底,环境又干又热,是沙漠动植物的栖息之所。

牧豆树主要价值

以前用作铁路枕木,2013年用来制造工艺雕像、把柄、木轮子零件、乐器以及具有香味的薪材。 由于它的几乎黑颜色和卓越的坚硬,它可以用来替代乌木。

荣誉表彰

2019年9月26日,2020年迪拜世博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吉祥物由6个卡通形象组成,牧豆树就是其中一个。[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