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灵岩寺泉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灵岩寺泉池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灵岩寺泉池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山之阳

主要建筑;千佛殿、大雄宝殿

创建时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山(亦称方山、玉符山)之阳。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僧人法定创建,唐高僧惠崇扩建,遂成为天下名刹。现存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辟支塔御书阁墓塔林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及周围地区有泉池多处。[1]

在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清《长清县志》、《济南府志》、《灵岩志》均著录。相传,法定禅师由白虎驮经,青蛇引路,来到灵岩,转了多时,见无水,正犹豫时,忽有樵夫指点,说双鹤鸣处有泉,然后隐身不见。法定顺着樵夫所指的方向走去,两白鹤飞起的地方果然有两泉,法定便将锡杖插于地上休息,随之顺着锡杖又涌出一泉,这就有了“双鹤”、“白鹤”、“卓锡”泉的称谓。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又相传,法定禅师建寺之时,苦于无水,便求教他的老师佛图澄。佛图澄领其至一处,以手指曰:“下有甘泉。”法定禅师遂用锡杖直立捣去,果有甘泉汩汩涌流,故称其泉为“卓锡泉”,又名“锡杖泉”。三泉之中,以卓锡泉水最盛。泉在崖壁下洞穴内涌出,其上方石壁上镌“卓锡泉”三字,篆书涂丹。泉旁石崖苍苔满壁,上垂虬髯翠柏,下植凤尾修竹。卓锡泉东约18米崖壁下,为白鹤泉,呈石窟状,泉自窟壁缝隙中流出。窟上方岩壁嵌乾隆二十年(1755年)“白鹤泉”石刻,行书涂丹。双鹤泉在卓锡泉南七八米处,为南北向双池,南池壁上题“双鹤泉”三字。三泉细流潺㧏,汇为小潭,名曰“镜池”,又称“功德池”。池边原有“卓锡亭”,建于清乾隆年间。今卓锡亭已毁,在其附近建一茶社,于内可以品茗。卓锡泉西侧岩壁,嵌有乾隆皇帝咏泉诗刻五方,其中一首《卓锡泉》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诗云:“泉临卓锡一亭幽,万壑千岩景毕收。最喜东南缥缈处,澄公常共朗公游。”由于景色佳丽,此处被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甘露泉

位于灵岩寺大雄宝殿东北里许灵岩山上,是灵岩寺诸泉中最著名的一个,有“灵岩第一泉”之称。历史上多有文人,如元代的郝经,清代的施闰章姚鼐王培荀等咏诗撰文赞美。昔日,这里殿宇众多,著名的有达摩殿、五气朝元殿、观音殿等。东侧悬崖壁立,岩壁杂木丛生。其间隐一石窦,小泉似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即于此泉汲水煮茶为炊。池上建红柱宝顶小亭,池旁还设石桌石凳,人们常于此博弈吟咏。夜深人静,寺内僧人也常于此说法论经。人称此处为“清凉境界”,被列为灵岩八景之一。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建行宫,并多次驾临,每次均有诗作留世,其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甘露泉》诗曰:“石罅淙泉清且冷,观澜每至小徜徉。设云此即是甘露,一滴曹溪谁果尝。”如今,殿宇、亭台、行宫等建筑已荡然无存,唯有甘露泉尚存。今泉自崖下石缝流出,汇入长方形池内,清澈见底,绿藻飘动,终年不涸。盛水季节,水自池西壁石雕龙头口中泻出,沿溪奔流,声闻数里。池东侧崖壁上嵌“甘露泉”石刻,三字涂丹,为乾隆皇帝御笔。池壁上尚存乾隆帝咏泉诗刻数方。泉池西侧10余米岩壁上,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山东巡抚彭黯所书“活水源头”巨字刻石。

袈裟泉

在灵岩寺“转轮藏”庙堂遗址的东侧路南悬崖下。名列金《名泉碑》,称“独孤泉”。清康熙灵岩志》载:“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年间,著名诗人刘天民之子刘亮采(号公严,万历二十年进士,性诙谐,工诗,善书画,通音律,曾著历城县志未就)隐居灵岩,在泉边建“面壁斋”,因厌恶“独孤”二字,便改名为“印泉”。“印”为佛家语,乃印证功果之意。但此名传之未广,后人以泉旁立有一片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块,取名为“袈裟泉”。该泉,泉源旺盛,水质甘美,为灵岩风景区主要饮用水。泉源在岩洞中,洞口被封闭。水自崖壁下石隙流出,汇为一半圆形石池,尔后盘桓曲绕,经石雕龙口泻入一大水池中,池内锦鱼戏游。池周曲廊环绕,危崖峭立,丛木悬生。“铁袈裟”立于泉边,两物相伴,别有情趣。

飞泉

在灵岩寺崇兴桥南约0.5公里处,北距白果园村250余米。由于从崖壁泄出,故称“飞泉”。又因水珠颗颗沿壁滑下,又把这崖壁称为“滴水崖”。石润水滴,淋漓如雨,若遇霞光照耀,颗颗水珠流光溢彩,乾隆皇帝取其名为“雨花岩”,并有“未见飞空天女散,落来岩际尽天花”(清道光《济南府志·卷首》)的诗句。雨花岩地僻溪深,格外幽静。上临峭壁,下接清溪,岩石嵯峨,状如抱厦。悬岩小泉滴沥,如漱珠玑;叮当作响,富有琴韵。滴水崖下,小溪潺潺,向西流去,清澈见底,水荇卵石相乱,溪岸芳草萋萋,清韵宜人。岩壑松柏森然,青萝垂挂。山风吹来,松涛轰鸣,如山瀑暴发万马奔腾。如若风和日丽,则松林静谧,山鸟叽叽,另是一派光景。由于景色壮丽,被古人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饮虎池

在灵岩山积翠证明龛西南约50米,飞云浦北侧危崖下。水自岩壁缝隙淌下,积于椭圆形天然小石盆中,不见外溢。泉流处石壁挂满青苔,旁镌“饮虎池”三字。旱季枯竭。

上方泉

在饮虎池北约20米处的同一岩壁上。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有载。水自石罅流出,积于在岩壁上凿成的方池中。泉上方岩壁勒“上方泉”三字;再其上,松柏悬植。旱季枯竭。

神宝泉

在灵岩山之阴,张夏镇小寺村南山根处。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有载。此处为神宝寺旧址,泉以寺得名。水自岩缝流出,积于岩下自然水池。现在泉涌处安装水管引流入村头石砌方池,水质甘美,久旱不涸。近被开发为神宝泉矿泉水。

华严泉

又名花岩泉。在张夏镇花岩村南,灵岩山北脚下。因在华严寺遗址内而得名。清《长清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有载。平地砌池,水自池西壁岩缝流入,常年不竭。水盛时溢出池外,沿石渠蜿蜒北流,经黄家峪汇入石店水库。村北也有规模、流势与其相同的另一泉,通得华严泉之名。

朗公泉

在灵岩寺东灵辟峰朗公石下。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今已干涸。

石龟泉

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清康熙《灵岩志》称在铁袈裟以东,泉水从石龟腹中流出。昔日为灵岩十二景之一。今失迷。

黄龙泉

又名黄龙池,在黄茅冈南侧之北溪中。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清《灵岩志》称“在寺西南里许”,方位、里程与今址合。20世纪60年代在溪中筑石坝,蓄为小水库,泉湮于水库中。如今,库水碧透,四周翠柏掩映,景色十分幽雅。

卧象泉

在黄茅冈北溪的南侧河崖下,清《灵岩志》称“在黄龙泉西南数十步”。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泉自石隙中流出,汇入溪水。昔日,泉旁岩石上刻有“卧象泉”三字。60年代建成水库后,湮于库中。泉源即在今石坝以东二三米处。

黄牛泉

又名黄牛池,在灵岩寺檀园宾馆西南约30米处。水自岩隙中流出,汇为自然水池。曾为附近居民饮用水,使用自来水后,渐废置。如今淤塞严重,但池形尚存,雨季仍有积水。

观彩泉

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清《灵岩志》称“在寺东二里许,野径幽壑之内”。今失考。

醴泌泉

清道光《长清县志》和《济南府志》有载,称“在灵岩”。今失迷。

相关诗文

灵岩寺泉池二首 李白(唐)

(一)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生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二)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青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相关视频

果然视频·珂以游|共赴济南长清灵岩寺,寻觅千年古刹之韵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