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漳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漳平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獨平"之意,位於福建省西南部,九龍江(北溪)上游,介於北緯24°54′-25°47′,東經117°11′-117°44′之間,地處閩西的東大門,東毗永春、安溪,南連華安、南靖,西鄰新羅,北接永安、大田,外接廈門等閩南沿海發達地區,內聯閩、粵、贛腹地。漳平於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縣,1990年撤縣建市。通行閩南方言漳州腔漳平話,閩南語系漳州腔漳平話(部分地區如溪南新橋等接近泉州地區為泉腔)。

2019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8.71萬戶,總人口29.36萬人。201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05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22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13.36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10.47億元,增長4.9%。[1]

基本介紹

郵編:364400 代碼:350881 區號:0597拼音:Zhāng Píng Shì 英譯:Zhangping City 漳平市位於福建省西南部,九龍江(北溪)上游,北緯24°54′-25°47′,東經117°11′-117°44′。總面積2951.1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2010年)。通行閩南方言漳平話,閩南語系漳州腔漳平話(部分地區如溪南新橋等接近泉州地區為泉腔)。

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6個鄉:菁城街道、桂林街道、新橋鎮雙洋鎮永福鎮溪南鎮和平鎮拱橋鎮象湖鎮赤水鎮蘆芝鎮、西元鄉、南洋鄉、官田鄉、吾祠鄉、靈地鄉。市政府駐菁城街道。

地處閩西山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溫20℃,年降水量1311.2毫米。九龍江橫穿中部,水力資源豐沛。鷹廈、漳龍、漳泉肖鐵路,嶺和、福三、圍禾省道縱橫全境。名勝古蹟有拱橋龍洞、寧洋溪、「永福花鄉」、雙洋園覺塔和永福平直廟、升隆堂。紀念地有朱德舊居和永福、雙洋、溪南、新橋革命烈士紀念碑。

著名三鄉:新橋農民畫鄉、南洋水仙茶鄉、永福花鄉。

最具有知名度的門戶網站: 漳平政府網 漳平小魚網。

地理位置

漳平,又名「菁城」,人們常稱呼其「大漳平」。漳平市,地處福建南部內陸咽喉地帶,九龍江(北溪)上游,閩南金三角的邊沿及泉州、漳州、龍巖、三明、廈門、泉州的鐵路出口都必經漳平,是連接沿海、拓展腹地的要道,介於北緯24°54′-25°47′,東經117°11′-117°44′,東西寬約57公里,南北長近98公里。[2]

歷史沿革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同年,明兵克福建,擒元末一度統治福建近4年的陳友定。改路為府,共領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等八府。漳州路於1368年(洪武元年)改為府。龍巖縣隸漳州府。1471年(明成化七年),福建巡撫據龍巖縣民林廷琥等建議奏聞獲准,析龍巖縣居仁、聚賢、感化、和睦、永福五里置漳平縣,屬漳州。1536年(嘉靖十五年)劃出聚賢里置大田縣。縣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獨平」之意。1929—1934年曾建蘇維埃政府,1949年6月21日解放。屬龍巖專區(地區)。1956年寧洋縣撤銷,縣城雙洋縣入屬。199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成為福建省第九個縣級市,1996年11月成為省直轄市,由龍巖市代管。

氣候條件

漳平,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沛,夏長冬短,無嚴寒,無冰雪,風災罕見。年平均氣溫20.3°C,1月份平均氣溫11.0°C,7月份平均氣溫28.1°C,年降水量1486毫米,相對濕度78%。

行政區劃

1998年漳平市轄2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6個鄉,26個居委會、176個村委會。

菁城街道:駐菁西,轄8個居委會(東門、南門、北郊、西門、西郊、星政、北門、東橋)、4個村(菁東、菁西、福滿、頂郊)。

桂林街道:駐上桂林,轄7個居委會(城南、上江、高明、上桂林、下桂林、厚福、南美坪)、4個村(黃祠、瑞都、山羊隔、石坂坑)。

新橋鎮:駐新橋,轄2個居委會(和睦、麥園)、25個村(新橋、東坑、水仔尾、易坑、西埔、產坑、南豐、秀溪、城口、珍坂、雲墩、雙溪、武陵坑、倉坂、城門、錢坂、高美、產盂、陳坑、逢湖、秀岐頭、白泉、義宅、石碼、坂尾)。

永福鎮:駐福里,轄1個居委會(永福)、27個村(福里、李莊、西山、清源、呂坊、後盂、新坑、龍車、石洪、洪坑、大坂、秋苑、藍田、紫陽、封侯、文星、同春、桂洋、箭竹坪、佳山、和豐、穎水、陳村、元沙、嶺下、適榕、古溪)。

溪南鎮:駐溪南,轄1個居委會(南洲)、16個村(溪南、下林、久鳴、東湖、大山、郎車、官坑、長榮、南柄、上坂、金菊、吾老、前坪、小潭、官林盂、下河)。

雙洋鎮:駐城內,轄1個居委會(雙洋)、12個村(城內、城外、東洋、西洋、員當、坑源、溫坑、百種畲、溪口、徐溪、大窯、中村)。

和平鎮:駐和平,轄7個村(和平、和春、春尾、下墘、安靖、東坑、菁坑)。

拱橋鎮:駐拱橋,轄8個村(上界、羅山、下界、拱橋、岩高、高山、隔頂、梧地)。

象湖鎮:駐象湖,轄12個村(象湖、下地、土坑、楊美、灶頭、上德安、長塔、祿前、下德安、寬田、半華、科山)。

赤水鎮:駐赤水,轄1個居委會(樟東)、9個村(赤水、田頭、香寮、嶺兜、大坑、安坑、黃山、羅坑、石寮)。

蘆芝鄉:駐和宅,轄5個居委會(東坑口、蘆芝、大深、洛陽、東郊)、4個村(華寮、月山、圓潭、涵梅)。

西園鎮:駐可人頭,轄9個村(卓宅、進莊、遂林、基泰、鍾秀、西園、丁坂、前洋坪、可人頭)。

官田鄉:駐官東,轄12個村(豪山、梅營、梧村、下浙、黃坪、坪山、官東、山貝、石門、官西、和坑、桂東)。

南洋鎮:駐南洋頭,轄9個村(北寮、梧溪、紅林、營口、永興、南洋、黨口、暖洲、利田)。

吾祠鄉:駐後隔洋,轄9個村(吾祠、留地洋、彭溪、內林、彭爐、陳地、厚德、北坑場、鳳山)。

靈地鄉:駐靈地,轄11個村(靈地、游山頭、謝畲、謝地、文山、易坪、長垵、京口、西坑、赤坂場、留春)。

民族人口

截止2009年12月,漳平人口由16個民族組成,主要少數民族為畲族。以漢族居多,畲族次之,回族、苗族、壯族、滿族等14個民族共300餘人。漳平人主要為河洛裔閩南人口,亦有部分客屬。河洛即黃河、洛水兩流域,閩南人自河洛移入,因此閩南人亦稱為河洛人。根據黃瀚所作的田野調查,漳平約有客家人口5000人,占全市人口的1.8%,他們的祖先來自閩西和廣東梅州客家地區,仍保留着客家語言、生活習俗等,猶如一個個「方言島」,分布在雙洋、南洋、官田、赤水四個鄉鎮。此外,還有數量不少在漳平工作學習的客家人。[3]

經濟發展

經濟實力

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14億元,完成計劃104.1%,增長15%,持續了2007年15%以上的較快增長水平;農業總產值20.28億元,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31億元,完成計劃115.4%,可比價增長25.8%;城鄉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5.17億元,完成計劃103.4%,增長24.5%;財政總收入5.85億元,增長28.3%,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3.02億元,完成預算102.7%,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1億元,完成計劃109.2%,增長23.4%;實際利用外資4100萬美元,完成計劃136.7%,增長1.9%;外貿出口4180萬美元,完成計劃181.7%,增長4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3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5786元,增長12.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4.31億元,增長24.9%,各項貸款餘額30.26億元,增長14.1%。

工業發展

2008年,加大稅費優惠、融資協調、生產調度等政策扶持力度,促進企業穩產、達產、增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25億元,增長19%;新上規模工業企業33家、億元企業3家。工業運行質量提升,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20,企業利潤4.12億元,增長5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7%;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市級規模工業比重達78.4%,非資源型工業比重提高到30.4%。漳平工業園區入駐企業86家,其中規模企業49家,產值18.74億元,增長42.2%,上繳稅金4461萬元,增長38.7%。高新技術產業有新突破,伍洋機械、溢泰科技、金綠源茶多酚、千百匯LED燈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開工建設。

特色農業

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7家,產值9.21億元,增長72.1%。其中:龍巖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家,產值5.28億元。舉辦「竹王」、「花王」、「茶王茶藝」等比賽,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木竹花茶」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發展。新植速生豐產林3萬畝,規模以上木業加工產值5.59億元。組織實施竹業重點村和百村竹業工程,竹業產值2.6億元。整合提升永福「十里花街」,花卉產值9931萬元。推廣茶葉標準化示範栽培,新植茶葉面積1.79萬畝,規模以上茶葉企業22家,茶葉加工產值2.07億元。茶葉企業獲有機食品標誌1家、綠色食品標誌4家、QS認證12家。

第三產業

2008年,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新增物流企業4家,公路貨運量292萬噸,增長49.4%。新華都、米蘭春天等連鎖超市網點不斷增加,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提高到44.8%;閩西南商貿城、汽車交易服務中心、星級賓館建設和「凱源錦繡名城」、「萬成家天下」等房地產項目有序推進;九鵬溪景區、鄉村「農家樂」旅遊方興未艾,成功舉辦漳平市首屆美食節和最美村莊評選活動,共接待遊客23.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630萬元。

項目工作

2008年,龍巖市「三二一」項目共完成117項,生產性項目比重占73.5%。其中策劃儲備項目70項,新開工項目39項,新竣工項目8項。省、龍巖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58億元,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9億元。十三大重中之重項目完成投資12.97億元,實現產值54.06億元。紅獅水泥一期實現產值4.5億元,一期餘熱發電項目竣工投產,二期及餘熱發電項目完成投資4.18億元。振鴻水泥一期實現產值1.4億元,並積極推進二期核准工作。漳平火電有限公司「上大壓小」項目取得核准所有支持性文件;「雙永」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省發改委批覆,於2009年3月25日開工建設。「漳永」高速公路線路規劃通過審查,進入工程預可行性研究階段。開展「9·8」、「11·18」及赴閩南、廣東、香港等地產業專項招商活動,新簽約項目11個。

工業新區進一步拓展。2008年,萬畝工貿新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52億元,完成西園新區、登榜工業小區控規和城北新區詳規,平整土地605畝,報批土地1405畝,入駐企業5家,投產1家。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穩步推進。

2008年,兌現落實創品牌獎勵扶持政策,開展特色品牌宣傳活動月,爭創品牌工作有效推進。該市被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試點縣。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其烏龍茶加工示範基地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漳平水仙茶綜合生產標準化示範區被列入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九鵬溪景區獲國家4A級景區。榮獲《移動空中看海西》福建省「十大空中最美家園」。新獲省著名商標3件,龍巖市知名商標7件,省名牌產品2個。千百匯「CH」商標成為該市首個申請國際註冊的商標。「漳平水仙」茶集體商標成功註冊,「九鵬牌」水仙茶被評為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積極參加茶葉博覽會,取得「4金6銀11個優質」獎。杜鵑花參加省第二屆花王賽和花博會,分獲「花王」和「1金4銀3銅」的好成績。國家級工作品牌運用成效明顯,全市通過各種品牌爭取上級資金7799萬元。

城鄉環境

2008年,城市綜合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總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順利推進。實施城建項目26項,總投資3.7億元。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汽車客運中心、公交貨運站、華龍廣場二期等項目有序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5.56公里的工業路一期建成通車,西園大橋及工業路二期工程動工建設,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加強城市管理,依法制止違法建築37處,拆除3471平方米,城區秩序明顯好轉。實施城區「綠亮美」工程,新增公共綠地3.9公頃,市容市貌明顯改善。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2008年,和平鎮東坑村、永福鎮西山村等試點村建設初見成效,29個村列入龍巖市「一村一品」示範村,5個鄉鎮和3個村莊完成規劃編制。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紮實開展,1鄉18村的垃圾治理通過省級驗收。成立農業綜合開發辦,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管理,永福三河底農田基本建設有效推進。建立農村公路市補、鄉管、村養機制,建成3個農村客運站,完成117.3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實施九龍江北溪(漳平段)防洪二期工程,完成應急視頻會商指揮系統建設。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土地流轉面積2.75萬畝,涉及農戶1.02萬戶。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基本完成。

生態環境有效保護。2008年,空氣質量和飲用水源水質保持良好,完成城區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制定7個鄉鎮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劃方案。節能減排任務有效落實,關閉漳平火電有限公司4台發電機組、立窯水泥企業4家。開展「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專項清理整治,取締「小冶煉」。加大項目環保驗收和減排治理力度,清理未驗收項目360個,執行環保驗收41個,治理減排企業56家。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順利完成。九龍江流域綜合整治紮實推進,完成7個生豬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已建成14個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強化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完成土地利用調整,新增耕地面積147畝。土地、礦產資源產權交易市場進一步規範,礦山企業的環保意識增強,繳納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1400萬元。完成奇和石灰石礦區資源整合工作。[4]

社會建設

簡介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08年,人才工作不斷加強,出台引進、留住優秀人才優惠政策,實施名師名醫工程,評選獎勵優秀高中骨幹教師和優秀骨幹醫生。教育工作通過龍巖市教育督導評估,全面啟動「雙高普九」迎檢工作。校舍危房改造基本完成,農村寄宿制學校後勤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實施教師城鄉交流,發放邊遠鄉村教師津貼,穩定教師隊伍;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力度,已化解債務2789萬元。衛生基本醫療保障、婦幼保健、防疫疾控等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實現整體提升,實施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項目,婦幼院、中醫院遷建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計生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成果繼續鞏固。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和平安漳平建設紮實推進。2008年,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文明村鎮創建活動,順利通過省第十屆文明城市考評。積極做好援助四川災區工作,共為災區捐款440萬元,先後派出13人次赴災區支援衛生防疫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認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專項治理活動和百日督查行動,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維護穩定、打擊犯罪和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全面提升,連續5年實現命案全破,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重視群眾來信來訪,認真落實市委書記大接訪制度,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惠民政策

惠民政策措施較好落實。2008年,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16項,總投資2.09億元,有13項已經完成。發放糧農直補、石油價格改革綜合補貼、農村「六大員」津貼等,共計1021.52萬元。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共免補1346萬元,「雙高普九」和校舍危房改造投入1021萬元。120套經濟適用房及廉租房完成6層板澆築。落實庫區移民後期各項扶持資金662萬元。繼續實施自願免費婚檢制度,婚檢率達98%。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改善。實施造福工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等項目,革命老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落實規範公務員、參公事業單位人員及教師津補貼。

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08年,提高城鄉居民低保補助標準,發放低保金1.02萬人966萬元。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償標準。擴大新農合補償範圍,提高補償標準,實施參合農民大病商業統保,參合率達96.57%,補償住院農民2.06萬人次,兌付住院補償金1830.47萬元。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困難家庭救助保障制度,開展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前期準備工作。繼續實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貢獻獎勵和獨生子女死亡傷殘補助。貫徹執行《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輸送員工4801人,實施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60戶。

服務環境

服務環境不斷優化。2008年,漳平市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2件,答覆率100%,滿意率85.3%。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完善決策聽證制度等民主決策機制,重大決策部署的執行情況和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權力運行得到有效監督。「五五」普法工作有效推進,組織公務員學法考試,增強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開展規範行政執法機關行政自由裁量權試點工作,預防執法腐敗機制進一步完善。做好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報備,部門內部相對集中審批權改革穩妥推進,39個職能部門(單位)全部進駐行政服務中心。規範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議。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加強政府效能建設,受嘉獎13個單位37人次,被告誡4人。

社會事業

實施名師名醫工程,評選獎勵優秀高中骨幹教師和優秀骨幹醫生。教育工作通過龍巖市教育督導評估,全面啟動「雙高普九」迎接檢查工作。校舍危房改造基本完成,農村寄宿制學校後勤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實施教師城鄉交流,發放邊遠鄉村教師津貼,穩定教師隊伍;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力度,截至目前,已化解債務2789萬元。衛生基本醫療保障、婦幼保健、防疫疾控等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實現整體提升,實施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項目,婦幼院、中醫院遷建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計劃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成果繼續鞏固。文體事業不斷發展。完成赤水、象湖文化站建設,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面啟動,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和「農家書屋」建設有效推進,文廟修建即將完成。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12個全民健身工程和24套農民健身設施建設;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龍巖市體育健兒參加國家級比賽共有40項獲得前三名。全面完成迎奧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順利推進。

民生工程

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16項,總投資2.09億元,有13項已經完成。發放糧農直補、石油價格改革綜合補貼、農村「六大員」津貼等,共計1021.52萬元。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共免補1346萬元,「雙高普九」和校舍危房改造投入1021萬元。120套經濟適用房及廉租房完成6層板澆築。落實庫區移民後期各項扶持資金662萬元。繼續實施自願免費婚檢制度,婚檢率達98%。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改善。實施造福工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等項目,革命老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落實規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及教師津補貼。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提高城鄉居民低保補助標準,發放低保金1.02萬人966萬元。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償標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範圍,提高補償標準,實施參加合作醫療農民大病商業統保,參合率達96.57%,補償住院農民2.06萬人次,兌付住院補償金1830.47萬元。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困難家庭救助保障制度,開展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前期準備工作。繼續實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貢獻獎勵和獨生子女死亡傷殘補助。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輸送員工4801人,實施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60戶。

其他

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雙擁」和退伍安置工作繼續加強,順利完成2008年冬季徵兵工作,取得25年26次無政策性退兵的好成績。支持工、青、婦和科協完成換屆工作。外事、僑務、審計、民宗、老乾、老齡、統計、人防、市志、檔案等工作都有新的進展。[5]

2011概況

2011年,與2006年相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個指標實現翻一番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個指標實現翻兩番以上;外貿出口總值實現翻四番以上。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提前一年實現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超過90億元」的奮鬥目標,年均增長14.8%,為改革開放以來增速最快時期。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3.3億元,每年持續保持30%以上增長速度;實際利用外資累計2.4億美元,年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9284元提高到16930元,年均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4561元提高到7900元,年均增長11.6%。

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21.4:31.7:46.9調整為14:45.8:40.2。工業總產值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長25.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是2006年的4.6倍,年均增長28.1%;規模以上和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分別為189家、20家,比2006年增加101家和17家;工業占GDP比重達37.7%,比2006年提高12.1個百分點;非資源型工業與資源型工業比例由2006年的26.5:73.5調整為30.1:69.9;市本級規模工業比重由2006年的64.2%提高到89%。「433」產業布局初步形成,建材、能源、農產品加工產業年產值均超20億元;輕紡、礦冶產業年產值均超10億元;化工、機械產業年產值均超5億元。培育了紅獅、木村、正盛等產業龍頭企業;建立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1個,龍巖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1個;正盛公司被命名為中國硅化物產業基地。

農業總產值比2006年增長25.7%。五年完成林改276.8萬畝,造林綠化39.8萬畝。林木蓄積量達147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5.8%,竹業、花卉、茶葉種植面積分別達37.4萬畝、2.4萬畝、10.2萬畝;相繼獲得「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福建十大產茶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基地標準化縣」、「中國特色竹鄉」稱號,註冊了「漳平水仙茶」國家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農業加工企業135家、產值實現25億元,分別比2006年增加37家、增長6倍,其中龍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4家,占龍巖市的17.4%。農民專業合作社133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家。

全年旅遊人數達105萬人次、總收入4.4億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4倍、11.4倍,九鵬溪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永福鎮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示範點,香寮村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開發建設萬成、凱源、九龍桂冠、大景城等房地產項目,五年商品房實際銷售面積117萬平方米、銷售額28.5億元。新華都、米蘭春天等知名連鎖超市入駐我市。

擁有白炭黑「正」字牌等省名牌產品8個、木村「美麗家園」等省著名商標17件,龍巖市知名商標24件,取得有機食品標誌1家、綠色食品標誌8家、QS認證42家。

森林氧吧

漳平全市森林覆蓋率77.9%,林木蓄積量1503萬立方米,是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市)之一,2004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漳平天台國家森林公園,2008年5月九鵬溪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漳平天台國家森林公園,於2004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命名,總面積3987.4公頃,分天台山、大涵溪、紫雲洞山及九鵬溪四大景區。森林公園內的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各類植物197科1300餘種。境內雙洋鎮為古寧洋縣治所在地,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眾多名勝古蹟。天台山所在地——赤水鎮香寮村是明代航海家王景弘的故里,其壯舉已被福建省教委收入初中鄉土教材。我市將根據森林公園的地理分布特色和森林公園自身特色,加大開發力度,把天台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成為漳平旅遊業發展的載體。

國家森林公園植物資源豐富,林冠一般帶有照葉林的亮綠色特徵,林相比較整齊,群落的垂直層次較分明,加之豐富的降水,溫暖的氣候,較大的相對濕度,照葉林外貌帶有南亞熱帶雨林的一些特徵。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桫欏、水松、銀杏、紅豆杉、毛紅椿、伯樂樹、金毛狗等20多種。森林中還孕育着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使公園充滿生機;在天台山景區,時常有獼猴出沒,在秋冬季節,九鵬溪景區更有珍稀候鳥鴛鴦嬉戲水面,給人們帶來很好的觀賞素材;景區內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被列入我省一級、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一級雲豹、蟒蛇等;二級穿山甲、獼猴、黑熊、靈貓、虎紋蛙、豹、蘇門羚(岩羊)、松鼠、龜、叢林貓等。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山菜野果給森林公園提供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食品資源。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可愛和美麗。

「4A」級景區。水上茶鄉——九鵬溪風景區,位於漳平市南洋鄉,於2005年5月1日開園,是天台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2008年5月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景區。景區面積1800公頃,距市區28公里,省道永(安)—漳(平)公路縱貫其間,交通便利。景區按照「規劃開發、規範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水體景觀為主體,保持景區內原生態的森林環境,造就了幽爽清新的空氣,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9820個以上,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2007年由省林業廳與省旅遊局聯合主辦的2007年我最喜愛的「綠色之旅」暨最具體驗價值的十佳森林人家評選活動中,九鵬溪景區名列其中。景區融合森林旅遊、人文旅遊等特色,充分發揮茶山水景、森林人家特色,參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現建有別墅22棟,遊客休息亭5座,森林漫步道5公里,成為眾多旅遊觀光者的休閒度假遊覽勝地。

南方重點林區。漳平是中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之一。全市林地面積383.5萬畝,占土地面積86.7%,有林地面積337.5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99.3萬畝,商品林238.2萬畝,森林覆蓋率77.9%,林木蓄積量1503萬立方米,位於全省前列。漳平市及永福鎮於2000年6月分別被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杜鵑花之鄉」。漳平作為全國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市)之一,林業經濟是我市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緊緊圍繞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以加快林業發展建設綠色海峽西岸為契機,進一步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深化林業各項體制改革,堅持以營林為基礎,以森林保護為重點,以科技為動力,改善林業投資環境,大力實施發展漳平現代林業的「321」工程,大力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和林業產業體系建設。

旅遊景點

桂東洋森林公園:漳平市桂東洋森林公園位於漳平市官田鄉桂東村內,景觀以其「稀」、「秀」、「幽」、「曠」為顯著特徵。風景區所屬的桂東山主峰火燒嶺頭山海拔1530.3米,為當地第一高峰,雄偉的山勢與變幻莫測的雲霧剛柔相濟;山里溪澗幽邃、植物茂盛,是閩西南地區珍稀動植物的庇護地和資源庫之一。

天台國家森林公園:天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漳平市北部,包含如下景觀:馬山、紫雲洞山、寧洋古城、天台山、寧洋溪。

王景弘故里:古稱「香山」、「風寮」。香寮村地處漳平市西北部,曾產生宋代高僧慧真祖師、道教教主曹泗公、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和明代農民起義軍首領蘇阿普、隱士王鏡等傑出人物。

2011年福建鄉村游首批星級單位出爐。[6]   

花木之鄉

2000年6月,漳平市獲得國家林業局及中國花卉協會授予的「中國花木之鄉」稱號,永福鎮獲得「中國杜鵑花之鄉」稱號。榮譽稱號的獲得,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花卉界人士的普遍認可。永福杜鵑在全國的花卉市場上大放異彩,其產品占全國同類產品的70%以上。漳平市牽頭制定的杜鵑花產品及生產標準,通過福建省技術監督局的審定並頒布實施,成為行業共同遵守並執行的標準,永福杜鵑已成為行業的領跑者。2004年漳平市永福杜鵑花行業協會的「永福」商標獲得了龍巖市知名商標。

漳平市榮獲國家級「中國特色竹鄉」稱號

2011年10月14-16日,第六屆中國竹文化節在江西省宜春市舉行,漳平被中國竹產業協會評為「中國特色竹鄉」,我市又新添一個國家級榮譽稱號。此次中國竹產業協會共評選出9個中國特色竹鄉。我市竹林資源豐富,竹林面積已達37.42萬畝。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培育特色竹產業作為重點「三農」項目來抓,通過科學育竹、示範引導、重點村建設等措施迅速推動竹產業發展,形成了集竹林培育、產品加工、生產銷售、出口創匯為一體的竹產業運營體系。中國竹產業協會冠名漳平「中國特色竹鄉」勢必推動我市竹產業新一輪快速、健康發展。

特產小吃

漳平筍乾:又稱「閩筍」,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片寬節短,肉厚嫩脆,被列為是百味山珍。

漳平水仙茶餅:又名「紙包茶」,是烏龍茶類惟一緊壓茶,品質珍奇,風格獨一無二,為福建名茶之一。

米漿粿:漳平特色傳統小吃。因其用米漿蒸製時,蒸熟一層再加一層,循環反覆,故又名「千層糕」。

風鴨糊:在漳平,每逢入冬,家家戶戶殺番鴨,褪毛去內臟後,用竹片撐開鴨肚,再用特製香料(雙洋鎮上一陳姓人家有賣,家家戶戶知曉,最正的)加食鹽等抹遍淨鴨內外,並醃製一個晚上,讓味道滲入全身,最後將鴨懸掛在通風日照的走廊過道或庭院處,任風吹日曬使鴨自然風乾,故俗稱「風鴨」。

油炸粿:漳平人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製作時,把大米、黃豆等浸泡後磨成米漿,用圓勺子取適量,然後放入碎肉或蘿蔔絲等餡料,再蓋上一層米漿後,將其放入熱油鍋中炸制而成。其狀為圓形,其色金黃,味香爽口,誘人食慾,用天然茶油炸制的食用起來風味更佳。

蘿蔔糕:漳平人喜愛的傳統食品,製作時,先把切好的肉和蘿蔔絲加點鹽﹑醬油去炒熟,在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然後把炒好的肉和蘿蔔絲放到米漿去攪拌均勻後,將其放入蒸籠蒸熟。

民間活動

清代盛行於民間,有火龍、布龍兩種。火龍流行於新橋西埔、雲墩等地,長達110節,200餘米,龍頭、龍尾各3米多長,龍身每節長2米,底平,上呈拱圓形,安裝3層燈座,上層裝彩燈10盞、下層36盞。整條龍有彩燈1000餘盞。龍頭、龍尾各由8—10人肩扛,龍身每節6—8人抬扛,前面燈牌引路,接着是鯉魚、龜蝦等各式彩燈,10組鼓樂隊,30多把響銃首尾相隨。1987年春,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播放了這一巨龍奇觀。布龍有7節、9節,分青龍、黃龍、紅龍,盛行於菁城、雙洋、永福一帶,飛舞穿行組成「福、祿、壽、全」字樣。配鼓樂以壯聲威。

舞獅即獅子舞,是漳平流傳廣泛的主要民間文娛活動形式之一。大體有狗頭獅、雜藝獅、簸箕獅3種。獅的造型大同小異,不同的是狗頭獅和雜藝獅的嘴、眼是活動的,而簸箕獅是固定的,狗頭獅和簸箕獅的獅身均用布飾成,雜藝獅另披一層毛皮。3種獅的下嘴唇均有八卦圖。在民間,獅子象徵吉祥,是一種驅邪神獸。表演時,由一人掌頭,一人伺尾,用小堂鼓、馬鑼、大鈸等打擊樂伴奏。狗頭獅與簸箕獅都有個嬉獅角色稱小鬼或叫「逗彌」,帶娃娃面具,穿羔羊皮背心,右手持葵扇,左手拿竹枝戲獅出場,而後由猴子和歪嘴兩個角色出場與「逗彌」一塊耍獅、馴獅、洗獅、量獅、抓虱子等。簸箕獅另有跳獅、殺獅、翻獅等武藝表演。舞后有矛、盾、鐵尺、雙刀、九節鞭、棍棒等武術表演。

迎竹馬竹馬,又稱竹馬燈。明清以來,歷代相傳,流傳於溪南、拱橋、新橋、永福、赤水等地。馬燈採用竹篾紮成,糊以色紙,分紅、白、黑、斑花4種,馬分前後兩節,繫於馬童的前後腰間,以12—24人組成隊列。配上鼓樂,賦於一定的歷史故事情節。馬童按戲劇人物裝扮表演,如「昭君和番」、「宋江入城」、「唐僧取經」、「薛仁貴征東」等。迎竹馬,民間視為豐年之兆,祈求國泰民安。春節、元宵,迎竹馬最為活躍。

採茶燈這是閩西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在漳平城鄉廣為流傳。採茶燈反映採茶姑娘上山採茶的歡快情緒,音樂優美輕快,散發濃郁的茶鄉氣息,民歌風味。舞女手持彩扇、花籃,以雲步、碎步表演上山、踩石過山澗,運用蘭花手,表演正采、倒采,將層次逐漸展開。撲蝶成為高潮。先以打擊樂為前奏,到採茶時以笛子為主,三弦、二胡、揚琴伴奏,邊歌邊舞。

花船又稱旱船、船燈。由閩南沿海傳入漳平,流傳於菁城、雙洋等地。花船下部以竹片仿製木船,上部以花轎結構裝飾,男、女兩人表演,女乘船,男撐船,反映開船、上灘等情節,表演中賦有歷史故事情節,如桃花搭渡等。

鬧宋江「鬧宋江」是起源於明朝末期,流傳於永福一帶的民間舞蹈形式。古裝服飾,八音伴奏,表現宋江組織出征、下船過渡、進攻戰鬥、勝利入城等歷史故事情節。此一形式現已失傳。

寶塔燈為永福龍車所獨有的一種民間文藝形式。以木片為槓架,製成高10餘米的寶塔造型,左右用竹竿支撐以求平穩,上扎各色紙花,數十名男子抬着游村過河,配以「戰鼓」。而後翻倒在地,觀燈者爭搶紙花,帶回家中,懸掛門上,以祈求吉利安詳,多子多福。

相關的文章

漳平——我的家鄉[來源:陳鑫的日誌] 漳平,這個中國最小的城市,自古以來傳承着浪漫的風情。這裡,是情侶們的小天堂、、、

如果在漳平遇到你,那麼我一定要在清晨帶你去高明寺。騎着小毛驢,踏上微微的涼風越過青翠的小山坡,在香火繚繞的山腰寺院為我們的愛情求一支上上籤;

如果在漳平遇到你,那麼我一定要在夏日的夜晚帶你去九龍廣場。在晴朗的星空下,肩並着肩坐在草地上,看噴泉給螢火蟲的夏日洗禮;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那麼我一定要帶你去橘子洲公園的振文塔和東山別墅區的東山塔,兩座古塔隔着九龍江相偎相望千百年。據說,只要在雙塔的最高層同時系上同心結,我們的愛情將會受到古塔的庇佑。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那麼我一定要帶你去九龍江畔的秘密草坪上放煙火,我會把煙花用力的拋向夜空,從清澈的江底頓時冒出一顆流星,在它衝出江面的一剎那,許下永久的心愿。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那麼我一定要帶你去我們的小吃街,讓你嘗嘗我的爺爺初中時第一次請我奶奶吃的,我的爸爸高中時第一次請我媽媽吃的,我在家鄉第一次請你吃的——---米漿粿。配着傳統手藝製成的臭豆腐,古色古香的木質刀叉——---但願我們也能幸福地告訴我們的孩子,這個浪漫的、米漿粿的故事。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豪佳源,用20塊的現金券,換兩杯飲料,吃光他們免費的沙拉,走之前服務員會熱情地告訴我們:橋那頭的海市蜃樓有免費的蛋撻噢!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凌晨才開市的橋頭水果夜市,讓你把從來沒吃過癮的荔枝龍眼西瓜楊梅李子栗子梨……撥殼撥到手抽經,吐籽兒吐到嘴麻木。臨走還讓拎着兩大袋沒來得及吃的,嘴裡念叨着:以後每年夏天都給我寄兩箱冰鎮的來!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挑個好日子,騎上踏板車載着你穿過青山,繞過綠水,翻過河灘,走進山澗,來到拱橋泉水瀑布一起「燃燒青春」。渴了喝岩縫裡冒出來的泉水,餓了自己砍柴燒烤,熱了在瀑布下的小潭子游個泳,倦了躺在自製的木筏上,在花香鳥語中小憩片刻...到了夜晚,支起帳篷,生起篝火,讓我們在林間歌唱家的伴奏下來一曲——---愛的私語...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瑞都瀑布,踏着布滿青苔的林間小道,穿越香蕉林,一個世外香蕉園出現在眼前,摘下滿滿一捧香蕉,借着瀑布的推力從光滑的岩面來個天然漂流,帶着香蕉衝進....我不會告訴你,這盡頭是一個水潭的^.^嘻嘻~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騎兩個小時車去吃最正宗的漳平筍乾、雙洋板鴨、拱橋番鴨、南洋油炸粿、還有高中時候每周末早上都去吃的花生漿配油條。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嘉億看午夜場,然後帶哭得稀里嘩啦的你去吃十二點才開門的豆漿油炸粿,哄着你說:乖乖,別哭了 ,電影都是騙人的,我向最愛的油炸粿發誓我們一定會更好的。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百年橘子洲公園,乘着夕陽,拎着高跟鞋,光着腳丫子和老人們一起漫步在青石路上,一直走一直走,直到青石小路冒出了新芽...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九鵬溪原生態遊樂園,乘着小竹筏與白鶴共舞。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大錦城酒吧,化妝成兩隻吸血鬼,任隨洋酒的化學作用在閃光燈下和你調情....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一定要帶你去龍江大橋上,趴在橋欄上,伸出半個身子,指着橋墩上的那條破布說:那個破東西在某天假扮水怪吸引了半個市的市民....

如果在漳平遇見你,我會帶你離開這裡

家鄉總會是最美,

故土永遠是親切

我要帶着你離開,

就像左丹說的

「我們離開,是為了再回來。

回來了就不會再離開。」

漳平大事記

1949年10月1日,寧洋縣和平解放,成立以林維邦為主席的寧洋縣地方維持會。

10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閩西南聯合司令部派軍事代表團駐平,張震東、林敏為該團正、副主任。同時成立中共漳平縣委,張震東任書記。撤銷中共漳平臨時縣委。隸屬關係從閩南地委劃歸中共福建省第八(龍巖)地委領導。

10月13日,駐平軍事代表團前往永福接受國民黨漳平地方武裝陳祖仁部投誠,同時接管永福、官田兩區國民黨區、鄉政權。

10月底,縣支前辦事處成立,籌集軍糧40萬公斤,運至華安、和溪支前;配募軍政人員寒衣款1.6萬元。

11月中旬,原寧洋縣長、寧洋和平解放協議簽字者之一的俞水潮,令湯玉金率領部分逃往赤水的舊軍政人員,武裝包圍駐黃山頭中共永寧游擊隊一小隊。漳平軍事代表團得悉派部馳援。解圍後,乘勝攻占俞駐赤水白土樓總部,俘獲官兵83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等物資。

12月,漳平縣大隊(團級建制)在城區成立,隸屬福建省第八軍分區。

同月,新中國建立後漳平第一支文藝宣傳隊——縣文工隊成立。在城區首次演出歌劇《白毛女》。

是年全縣人口為18854戶,76108人。

是年漳平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為125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為169萬元,農業產值為1090萬元。

1950年1月16日,第八專署發出布告,自即日起禁止銀圓、銅幣流通,市場交易一律使用人民幣。但漳平直至7月,人民幣才逐步取代銀、銅幣。

4月4日,省第八專署改稱龍巖專署。漳平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稱縣人民政府,張震東任縣長。軍事代表團撤銷。

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後,縣婦女組織開展宣傳貫徹並配合司法部門查處殺妻虐女案件4起,解決包辦婚姻和家庭糾紛案件近2000起。

7月1日凌晨,張景清勾結安溪吳增輝、詹福瑞等股匪300餘人攻占溪南區人民政府,俘走2人,張自立為「漳平縣長」。1951年初,張被剿匪部隊捕獲處決。

7月,寧洋縣第一區區長孟繼業和通訊員陸阿泉,在赤水鄉田頭村開會,歸途中遭土匪伏擊犧牲。

10月17日,原菁華、黨泰、永福、官田、溪南、新橋六區人民政府更名為漳平縣第一至第六區公所,為縣府派出機構。

10月,中共寧洋縣委組織部長黃加其在小陶鎮遭土匪伏擊犧牲。

11月,在全縣範圍內開展鎮壓反革命運動,到1952年8月基本結束,鎮壓一批反革命分子。有個別起義投誠人員被錯殺錯判,到1981年落實政策時逐個進行甄別糾正和平反。

11月,全縣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剿匪反霸鬥爭。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253團到平剿匪,並抽調部分骨幹協助土改工作。

12月14~17日,漳平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城區召開,會議選舉張震東為常務委員會主席,鄒永賢、張朝芬為副主席。

12月下旬,漳平舉辦第一期土地改革工作隊學習班,至次年1月上旬結束。參加學習人員六七十人。

是年,為抗美援朝而舉行的增產節約、捐獻武器彈藥運動中,全縣捐款49131.29元。

1951年1月上旬,縣土改工作隊集中在新民村(現上、下桂林)開展土改試點工作。春節後,在列為第一批土改的菁華區八個行政村全面鋪開。以後全縣共分三批進行。

同月,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成社會救濟委員會,向各界勸募衣物、款項,賑濟1950年中秋節遭土匪洗劫的下林村群眾。受惠54戶。

2月1日,福建軍區、十兵團通令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253團在漳平剿匪鬥爭中於1月18~25日奔襲詹福瑞股匪時,一舉殲滅454名的戰績。

2月5~6日,漳平大雪,平地積雪10~20厘米,高山150厘米左右,竹木斷裂甚多。

同月,漳平縣民主婦女聯合會成立,接着全縣各區相繼成立分會。

3月8日,漳平城區婦女首次集會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並舉行示威遊行,反對美國重新武裝日本。

4月,第一期土改結束,在組織起來、發展生產號召下,蘆芝鄉的楊柏、許生花等首先組織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至1952年3月,全縣發展到977個組,入組農戶8372戶18543人,占總人口的21.8%。

5月1日,漳平城區舉行萬餘人的愛國遊行示威。全縣31984人參加和平簽名,反對美國武裝日本。

7月1日,漳平首家國營商業公司——縣國營貿易公司在城區成立。

8月下旬,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據地訪問團蒞縣,分赴永福等地慰問革命老區人民。

12月20日,縣直機關開展「三反」(反貪污、浪費、官僚主義)運動,至1952年6月底基本結束,查出有貪污行為的103人,占參加運動人數的32.9%。貪污總金額為32015.13元。

同月,漳平縣首次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在漳平初中操場舉行,同時舉行全縣首次文藝匯演。

1952年2月,在全縣工商界中開展「五反」(反行賄、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資財、偷工減料、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

6月,縣供銷合作總社成立。至9月全縣各區供銷合作社全部成立。

6月底,全縣(除山羊隔鄉外)土改結束。依法沒、徵收土地88374畝、耕牛709頭、農具15491件、房屋3608間、多餘糧食439741.5公斤、家具7485件,分配給17775戶貧僱農和其他勞動者。封建土地所有制至此結束。

8月,原屬地方建制的縣人民武裝部正式編入軍隊序列,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漳平縣人民武裝部。

12月24~28日,縣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漳平城區召開,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部分職權,選舉張震東為縣長,余山為常務委員會主席,陳國霸、鄧添水為副主席。

是年,為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最後一年,全縣國民生產總產值為1204萬元,比1949年增長14.9%,人均國民收入121.07元。糧食總產28518噸,比1949年增長29.7%。

1953年1月12日,城區召開物資交流大會,會期3天。縣第一屆戲劇會演同時在一中操場舉行,共搭4個舞台,觀眾達3萬多人。

2月2日,開展取締反動會道門活動,取締一貫道、先天道、同善社等道壇9個,依法判處反動會首死刑1人,徒刑7人,管制3人。

4月,公安機關破獲赤水區香寮鄉林清河、張炮等為首組織的大刀會(又名吹符會、天公會)策劃反革命暴動案,林、張被處決。

夏,以楊柏互助組為基礎,在蘆芝鄉邦坑試辦漳平第一個初級農業社。

6月30日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漳平全縣總人口為84693人。

6月,自1950年開始的剿匪鬥爭至此月共殲滅土匪1077名(其中生俘995名,擊斃60名,畏罪自殺22名),繳獲各種槍支675支,彈藥2.6萬發。

同月,私立永福菁華初級中學改為公辦,改名為漳平縣第二初級中學。

7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識別小組施聯珠等5人到山羊隔村作民族識別調查,確定山羊隔少數民族為畲族。

9月29日晚,在盧長蘭妻子的揭發下,桂林鄉民兵捕獲隱藏土匪盧長蘭。次日頂郊民兵和縣武裝部據捕獲盧經驗,於當晚圍搜匪首歐陽豪家,一舉捕獲歐陽豪。10月4日晚,桂林民兵又捕獲土匪陳雲貞,三匪均被依法懲處。

9月,雙洋百種畲翁頭林村猛虎傷人,公安人員和民兵聞訊前往捕殺,虎被擊斃,重163.5公斤。

10~12月,全縣開展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貫徹活動,提出「十五年實現社會主義」的口號。

11月,在全縣貫徹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嚴禁私商經營糧食、油料,取締糧、油自由市場。

是年冬,全縣共組織互助組1366個(其中常年450個,臨時916個),參加戶11723戶,48721人,分別占農戶總數的57.5%;農業人口的61.9%;入組耕地9355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8.8%。

1954年6月24~30日,召開漳平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學習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選舉產生出席省首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3名。

9月16日,漳平按國家規定,對棉花、棉布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棉布定量憑票供應。直至1984年,始取消棉花、棉布的統配,實行免票供應。

9月,漳平縣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改校名為漳平第一中學。

是年,各鄉轄村重新調整:全縣從原來71個鄉調整為103個鄉(鎮)。

是年,原屬華安縣的大深(洛洋、陳坂)、嶺頭、半嶺、大樟、涵口、大杞、小杞等8個自然村劃歸漳平管轄。

1955年4月6~8日,縣民主婦聯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漳平城區召開,出席代表118人。大會選舉范淑妹為縣婦聯主任。

6月中旬,城區、永福、官田等地流行小兒疫痢,死20人。

7月,鷹廈鐵路漳平段開始施工。

9月,在全縣農村實行糧食定產、定購、定銷政策。當年全縣糧食定產3349.5萬公斤,定購444.8萬公斤,定銷156.45公斤。

11月25~27日,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漳平城區召開。大會選舉於聯為縣長,余彬、葉加林為副縣長,楊金山為縣人民法院院長。

11月下旬,鐵道兵司令員王震來閩視察鷹廈鐵路建設。27日路經漳平,會見縣一屆人大會議代表,並在閉幕式上講話。

1956年1月,縣成立支前委員會,動員民工、民船,運送糧食、副食品、柴草等支援鷹廈鐵路建設。

2月上旬,縣委舉辦高級農業合作社積極分子訓練班,傳達貫徹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指示。到年底,全縣共辦高級農業社164個,入社農戶22147戶,占農戶總數的90.52%。

同月,城區掀起全行業公私合營改造高潮,有9個行業實行公私合營並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城區的竹器、造船、棕棉、修理等12個行業的私營手工業者,分別組成6個生產合作社、13個生產合作組。

4月1日,據67個鄉統計:全縣有知識分子1487人,其中高級知識分子8人,一般知識分子1479人。

4月2~5日,漳平縣召開首屆知識分子代表會議,共86名出席。貫徹中央關於知識問題指示,號召向科學進軍,迅速改變科學文化落後狀況。

5月10日,西園民用木船一艘因超載在石鱉潭觸礁沉沒,死4人。

6月2~8日,中共漳平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漳平城區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中共漳平縣第一屆委員會,王曙東為書記,於聯、朱振來、劉同武、張金標為副書記。

6月,自1955年11月動工續修的岩平(龍巖——漳平)公路建成正式通車。全長81公里,每天對開客車一班。

7月31日,寧洋縣撤銷建置,原轄境分別劃歸漳平、龍巖、永安三縣領屬。劃歸漳平管轄的有:城廂、員當、徐溪、溪口、城口、中村、溫坑、坑源、赤水、田兜、安坑、香寮等12個鄉(鎮)、116個自然村、3001戶、10930人,耕地面積42943.06畝。

7月,漳平按照國家規定,在全縣職工中實行第一次工資制度改革。參加工資改革人員1806人,人均月增資5.5元,增長幅度13.73%。

同月,漳平酒廠動工興建,年底建成投產。累計總投資83.8萬元,年設計生產能力為各種飲料酒1000噸。

9月2日,漳平—永福公路動工修建。次年4月6日竣工,5月2日正式通車,全長41.5公里,該線為龍巖專區第一條民辦公助線路。

9月16日,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人員首次到漳平桂林鄉,將該鄉為支援修建鷹廈鐵路而種植生產大量蔬菜的事跡攝製並編入彩色紀錄片《鷹廈鐵路》中。

10月19日下午,漳平各界1萬餘人舉行集會,歡慶鷹廈鐵路鋪軌到漳平縣城。

10月23日,印尼華僑歸國觀光團閩籍團員25人,到達漳平參觀鷹廈鐵路鋪軌工程,受到熱烈歡迎。

12月5日下午,省人民慰問團一行140多人,由尤揚祖團長帶領到漳平慰問修築鷹廈鐵路的8503部隊和民工。

12月27~29日,縣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在漳平城區召開,大會選舉周曉斌為縣長,方大剛、張金標、葉加林、范淑妹為副縣長。莊殿傑為法院院長。

是年,縣糧油加工廠在城區建成投產,總投資63萬元,年生產能力為加工大米1.5萬噸,飼料5600噸。

1957年1月,中共漳平縣委機關報——《漳平報》創刊。該報為不定期二開單版。

2月18~26日,漳平縣委第一個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桂林鄉的黃祖復,到京出席全國第一次農業勞模代表大會。

4月初,中國土產出口公司向漳平竹編藝人唐永魁訂購手提青絲竹籃1000個,外銷蘇聯等東歐國家。

4月12日,鷹廈鐵路全線通車。

4月20~26日,溪南鄉暴發鬆毛蟲危害松林,受災面積達1.7萬畝。

7月,縣召開黨員、幹部會議,動員幹部大鳴、大放,幫助縣委領導整風。不久,整風運動轉為反右派鬥爭,歷時半年,由於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全縣錯劃「右派分子」47人。

8月2日,西園鄉前洋坪民用木船一隻,因人貨混裝、嚴重超載,行至石鱉潭拐彎處沉沒,淹死7人。

12月,漳平最大的引水工程永福新坑圳動工修建,次年夏竣工。圳長15公里,灌溉面積為1348畝。

是年,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為1777萬元,比1952年增長47.59%,人均國民收入154.10萬元。糧食總產37247噸,比1952年增長30.6%。

1958年2月23~28日,縣五級幹部擴大會議在城區召開,共2800人參加。會議傳達貫徹中央中共杭州、南寧會議精神和省黨代表會決議,提出「反右傾、鼓幹勁、超英趕美、苦幹3年,提前實現農業發展綱要40條」的急躁冒進口號,組織各行各業「大躍進」。

3月,漳平縣高山石墨礦建成投產。

5月,為適應「大躍進」形勢需要,縣成立多種經濟生產委員會;農具改革委員會;山區生產規劃委員會。

6月6日,縣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羅才為縣長,劉清琪、張金標、范淑妹為副縣長。

同月,龍巖專區京劇團下放漳平,改名為地方國營漳平京劇團。

7~8月,在全縣開展宣傳貫徹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幹,全面躍進的號召,開展「插紅旗,拔白旗」運動,在全縣迅速掀起「大躍進」的高潮。

8月,龍巖專區文物普查隊與縣文化館員,在漳平西園鹽場洲後頭山、菁城東山塔附近、上桂林伏屍垵東端山坡和西園宮後山等新石器時代遺址採集到石器11件、陶片270片。後在「文化大革命」中全部丟失。

8月中旬,為貫徹全黨全民「大煉鋼鐵」的號召,全縣動員組織七八萬人挖煤、採礦、燒炭、建土高爐,至11月底建土高爐1684座。為完成任務強令居民將鐵鍋、鐵器回爐「煉鐵」,濫伐大片林木燒炭,農村勞力被抽調一空,晚稻、甘薯等農作物無法及時收藏,損失嚴重。

8月底~9月10日,將全縣16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輕率地並為9個政社合一、農工商學兵五位一體的人民公社,實行組織軍事化、生產戰鬥化、生活集體化,取消按勞分配製度,辦公共食堂726個,全縣99.3%的人在食堂就餐。11月1日,宣布實行「放開肚皮吃飽飯,吃飯吃菜不要錢」,任意抽調大批勞力修水利、開公路,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平調風和強迫命令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在全縣嚴重泛濫開來。

秋,《漳平報》改為《漳平日報》。至1960年10月停刊。

9月1日,反映老區人民支援鐵路建設的故事片《山里來的人》在漳平城區浮橋頭開拍。

同月,縣木船修造社在漳州造船廠技術人員指導下,修造60匹馬力載重8噸機動船1隻,用於漳平—梅水坑航運。

11月15日,在毛澤東「全民皆兵」和「大辦民兵師」的號召下,成立漳平縣民兵師,下轄16個民兵團,6個基幹團,88個營,共39461人(其中基幹民兵1162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是漳平歷史上民兵總數最多的一年。

11月26日,《漳平日報》刊登溪平煤礦放出日產煤8千噸的所謂「巨型衛星」的浮誇報導,宣稱「人均日產量躍居全省首位」。

11月28日,在縣委組織的所謂第四次鋼鐵戰役中,宣稱當日產鐵達11294噸,其中,大深鐵廠放了1顆日產4235噸的「巨型衛星」,又成為全省「高產奇蹟之一」。

是年冬,省辦漳平煤礦建成投產,投資總額3016.6萬元,年生產能力為原煤20萬噸。該礦為福建省唯一煙煤生產單位。

12月,省屬潘洛鐵礦建成投產,至1962年5月停產,1965年恢復生產。總投資6436.3萬元,年產鐵礦石60萬噸。

是年,多次開展群眾性除「四害」(鼠、雀、蚊、蠅)運動。在滅鼠除蚊蠅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錯把麻雀當「害鳥」捕殺,破壞了生態平衡。

是年,全縣平調大量農村勞力,修建麥園—下洋、縣城—高山、梅水坑—洛洋、永福—龍車、官田—華安等5條公路,計83公里。為日後修築標準公路打下了一定基礎,但因缺乏施工技術和質量檢查而大多數無法正式通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