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滨州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辖四县二区一市 ,总面积9453平方千米。2018年总人口392.25万。

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授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具有依河傍海的优势,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2018年,滨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640.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

2019年8月,被评为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6°41′~38°16′,东经117°15′~118°37′,东西最大跨径120千米,南北最大跨径175千米,总面积9453平方千米。

地质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新生代的下覆基岩是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由数条北东东向断裂分割成几个小的断块,基本无中生代地层,新生代地层直接覆盖于古生代地层之上,断块凹陷形成新生代凹陷盆地,沉积了全套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该地层为海相、湖相和冲积相碎屑的互层沉积,含大量有机物,有利于石油生成。除邹平南部山区外,全市表层大部为第四纪沉积覆盖,小清河以南处于鲁中山区北麓冲积平原的中尾部,是洪积和冲积平原的叠交地带,其洪积冲积地层厚度一般在100~200米。小清河以北属黄河冲积沉积,厚度多在200~400米之间,其中小清河与黄河之间最厚,达400米。长期以来,济阳拗陷区属沉降地带,地壳一直处在一面下陷,一面为河流冲积物填充的状态,尤其是黄河的多泥沙河流的冲积作用占优势,冲积速度大于地壳沉降速度,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

地形地貌

滨州市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渐次过渡到大海。以小清河为界,全境呈现南北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小清河以南的邹平南部长白山脉属泰沂山区北麓的低山丘陵区,地势高峻,其主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是全市最高点,其余均为山前倾斜平原,地势平缓,间有缓岗与洼地,海拔高程一般在8~800米。小清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程一般在1~20米,总体上地势低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造成沉积物交错分布,加上河流冲刷、海潮内浸、自然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低岗、缓坡、浅洼相间,微地貌差异明显的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水文

滨州市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黄河:邹平县西北部的苗家入境,东至博兴县老盖家村附近入东营市。境内河段长94千米,南堤长99.3千米,北堤长91.6千米,两堤间滩区面积为158.8平方千米;小清河水系:有小清河、孝妇河、杏花河、支脉河4条主要河流;海河水系:有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秦口河、潮河6条主要河流。

气候

滨州市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2.7℃,降水量564.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632.0小时;风向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7米/秒;年平均地面温度14.7℃,最大冻土深度一般50厘米左右,无棣1984年曾达209厘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8月最大为81%;年蒸发量1805.8毫米;无霜期205天。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滨州市户籍总人口394.25万人,男性人口198.97万,女性人口195.28万,男女性别比例为101.89:100。人口出生率20.42‰,人口死亡率13.61‰,人口自然增长率6.81‰。年末常住人口391.2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9.3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63%,比上年末提高1.8%。

2018年末常住人口392.2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6.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64%,比上年下降0.99个百分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