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滇边大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滇边大黄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滇边大黄

别 名:岩三七、沙七

拉丁学名:Rheum delavayi Fran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蓼目

科:蓼科

亚 科:酸模亚科

族:酸模族

属:大黄属

种:滇边大黄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95

滇边大黄(diān biān dà huáng),学名:Rheum delavayi Franch.,俗名:沙七、岩三七,异名:Rheum strictum ,是蓼科大黄属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高可达28厘米,根常具横环纹,黑褐色,叶片近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近心形或近圆形,叶上面暗绿色,下面浅绿色,脉常紫色,叶柄细,半圆柱状,茎生叶上部叶腋常具花序枝,叶片较小,托叶鞘短,圆锥花序,只一次分枝,常紫色,花簇生,花较大而花被开展,花梗细长,花被片长椭圆形,边缘深红紫色,花丝短,花药宽椭圆到近球状,紫色;花盘薄,略呈瓣状;子房倒卵形,果实心状圆形或稍扁圆形,种子卵形。6-7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地区。尼泊尔不丹也有。生于海拔3000-4800米高山上石砾或草丛下。 (概述图片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滇边大黄形态特征

滇边大黄是 多年生 矮小草本,高15-28厘米,根常具横环纹,黑褐色,内部淡黄色。茎直立,通常实心无空腔,基部直径3-5毫米,常暗紫,被稀疏短毛。

基生叶2-4片,叶片近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近心形或近圆形,全缘到不明显浅波状,基出脉3-5条;

主脉发达粗壮,侧脉2-4对,叶上面暗绿色,一般光滑无毛或在主脉上具短硬毛,下面浅绿色,脉常紫色,被短硬毛,毛多生于叶脉及边缘;叶柄细,半圆柱状,与叶片等长或稍长,此外紫色,被淡棕色短毛;

茎生叶1-2片,上部叶腋常具花序枝,叶片较小,最上面者呈条形;托叶鞘短,不抱茎,干后膜质,常被损,无毛。圆锥花序,窄长,只一次分枝,常紫色,被短硬毛;

花3-4簇生,花较大而花被开展,直径约5毫米;花梗细长,长3-4.5毫米,关节位于下部,花被片长椭圆形,外轮3片较小,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内轮3片较大,长约2.5毫米,宽1.5毫米或稍强,边缘深红紫色,仅外面中央部分绿色;

雄蕊9,稀较少,花丝短,长1-1.5毫米,基部扁阔,与花盘粘连,紫色,花药宽椭圆到近球状,亦紫色;花盘薄,略呈瓣状;子房倒卵形,绿色,花柱反曲,柱头扁头状,紫色。

滇边大黄 果实心状圆形或稍扁圆形,直径8-9毫米,顶端圆阔,中间具"V"字形小凹,基部心形,翅宽约2.5毫米,纵脉在翅的中部以内,靠近种子。种子卵形。

滇边大黄生长环境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烂根。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宜。大黄的生命力较强,种子发芽力可维持3-4年。播后当年或第二年只形成叶簇。

滇边大黄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地区。生于海拔3000-4800米高山上石砾或草丛下。尼泊尔、不丹也有。

滇边大黄主要价值

【纳西药】打赌吴拍,拉都关排:根治疗肺热咳嗽,咽喉疼痛,大便下血,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滇药录》。打赌吴拍:根茎治疗热咳嗽,咽喉疼痛,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扭伤《滇省志》。

【藏药】曲玛孜:全草治“黄水”病,恶性腹水,心热,烦躁,口干舌燥《藏本草》。

根:苦,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用于肺热咳嗽,咽喉痛,大便下血,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扭伤,风湿痹痛。

参考来源

  1. 滇边大黄,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