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 李百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渡漢江全詩極具動感。船行江中由上游而下,途徑襄陽正值拂曉,因此江水便有瀰瀰之感。「水激」、「浪駭」,皆為聽覺。接下來才是「霞光」、「曉氣」,此為視覺。舟中夜行徹夜無眠,可見客心多緒。長歌一曲所驅散的不僅是旅途的疲勞,更多的則是心中的疲憊。
原文
李百藥〔唐代〕
東流既瀰瀰,南紀信滔滔。
水擊沉碑岸,波駭弄珠皋。
含星映淺石,浮蓋下奔濤。
溜闊霞光近,川長曉氣高
檣烏轉輕翼,戲鳥落飛毛。
客心既多緒,長歌且代勞。
譯文
東邊漢江水勢很大,流到南方更見其滔滔。
水流拍打着古時的沉碑岸和解佩渚,聲勢駭人。
江水可含住漫天星光,可看得見淺處的江石,在船下波濤洶湧。
桅上的烏鴉在輕輕的翻動着羽翼,嬉戲的飛鳥落下了羽毛。
遊子的心裡滿腹愁緒,我便書寫下來替代他的憂愁。
簡析
全詩極具動感。船行江中由上游而下,途徑襄陽正值拂曉,因此江水便有瀰瀰之感。「水激」、「浪駭」,皆為聽覺。接下來才是「霞光」、「曉氣」,此為視覺。舟中夜行徹夜無眠,可見客心多緒。長歌一曲所驅散的不僅是旅途的疲勞,更多的則是心中的疲憊。可見「翰藻沉鬱」(《新唐書》)所評不虛。
李百藥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安平縣誌》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