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渗渠 |
渗渠,一般指为拦截并收集重力流动的地下水而水平埋设在含水层中的集水管(渠道),又名截伏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渗渠 [1]
外文名 Infiltration gallery
布置
渗渠的规模和布置,应考虑在检修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集取河道表流渗透水的渗渠设计,应根据进水水质并结合使用年限等因素选用适当的阻塞系数。
(1)位于河床及河漫滩的渗渠,其反滤层上部,应根据河道冲刷情况设置防护措施。
(2)渗渠的端部、转角和断面变换处应设置检查井。直线部分检查井的间距,应视渗渠的长度和断面尺寸而定,一般可采用50米。
(3)水流通过渗渠孔眼的流速,不应大于0.01米/秒。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宜采用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水流速度为0.5~0.8米/秒;充满度为0.4;内径或短边不小于600毫米。
施工
渗渠施工的关键在于解决排水问题,特别是在河床砂砾层中埋设时,宜选择在枯水期进行,尽量利用河道地形,采取上游筑堤、改道或拦河等方法。
渗渠沟槽的槽底及两壁应平整,其中心线至槽壁的宽度不得小于中心线至设计反滤层外缘的宽度,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应为±20毫米。当采用弧形基础时,其弧形曲线应与集水管的弧度基本吻合,且其中心线的允许偏差应为20毫米。集水管与弧形基础之间的空隙,宜用砂石填充。
下管前应对集水管做外观检查。凡有裂缝、缺口、露筋者不得使用。进水孔眼数量和总面积的允许偏差应为设计值的±5%。下管时不得损伤集水管。集水管铺设前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且不得有堵塞进水孔眼现象,铺设时,应使集水管无进水孔眼部分的中线位于管底,并用垫块将集水管固定。
采用预制混凝土条形基础现浇管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形基础与槽底接触稳定;(2)条形基础的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0毫米;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15毫米;(3)条形基础的上表面凿毛,并冲刷干净;(4)浇筑管座时,在集水管两侧同时浇筑,集水管与条形基础间的三角区应填实,且不得使集水管位移。采用预制混凝土枕基现场安装时,枕基应与槽底接触稳定。枕基间铺设的滤料应捣实,并按枕基弧面最低点整平。枕基中心线的允许偏差应为20毫米;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应为±15毫米;相邻枕基的中心距离允许偏差应为±20毫米。沟槽回填
应符合下列规定:(1)反滤层以上的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选用不含有害物质,不易堵塞反滤层的砂类土。(2)若槽底以上原土成层分布,宜按原土层顺序回填。(3)回填土时,宜对称于集水管中心线分层回填,并不得破坏反滤层和损伤集水管。(4)冬期回填土时,反滤层以上0.5米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5)回填土的压实度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压实度不得小于90%。渗渠施工完毕,应清除现场遗留的土方及其他杂物,恢复施工前的河床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