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清华大学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围绕国家关键储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目标,研究事故灾难演变机理、发灾害预防、预测预警等应急技术,建立科学的应急救援体系,从技术上保障国家储备基础设施的安全,在国家关键储备设施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形成强有力的科研能力,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安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1]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发展历史
清华大学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于2009年获得国家专项经费支持,2012年初通过国家安监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国家级安全技术基础研究机构。
科研成就
清华大学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已配备气体在线分析仪、锥形量热计、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红外热像仪、防火防爆机器人[2]、自动定位数控灭火抑爆系统、典型热灾害环境模拟系统、低空飞艇安全监测系统等一批高精尖实验仪器及装备,可开展火灾安全与应急技术相关实验、测试、检测与认证等工作。
相关资讯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四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两次良好。2004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实施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实验室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2006年,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为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20年建设成就而完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成就篇》(《中国基础科学》,2006年第1期)中指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
参考文献
- ↑ 浅谈人才培养的三大模式,搜狐,2017-12-15
- ↑ 史上最全的机器人分类,看一遍认识所有 ,搜狐,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