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淤地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淤地壩》是自然地理常識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修建在溝道內用於攔泥淤地的治溝工程稱為淤地壩。

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溝道上,橫跨溝道築壩,用於滯洪和攔泥,使被攔截的泥沙淤成平坦的壩地,再建設成為基本農田。淤地壩可以控制溝道下切、溝邊擴張;能調節徑流,合理利用水沙資源,變荒溝為良田;能為退耕陡坡還林還草創造條件。

淤地壩的攔泥效果良好。壩高在30m以下的淤地壩,每畝壩地平均攔泥3000~4000t,高的可達9000t。

淤地壩在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十分普遍,對黃土高原的綜合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