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淡彩浓情峡江魂(阙惠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淡彩浓情峡江魂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淡彩浓情峡江魂》中国当代作家阙惠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淡彩浓情峡江魂

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依恋长江,我们赞美长江。长江,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长江,是无数中华儿女毕生的追随!长江岸边,一位以“三峡纤夫”享誉我国水彩画画坛的冯中衡先生,当数万千儿女中的名辈。他,被载入了《中国美术史》和《中国水彩画史》,他的艺术成就出类拔萃。

在冯先生的水彩世界里,长江是他永恒的选题。他往往选取三峡两岸为视点,透视出长江景观的一个面,并运用“近实远虚”的手法,展示长江的壮丽,每一幅画作都能“小中见大”。长江的宏大气势,《大江东去》《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的喜怒哀乐,《清风》《骤雨》《墨趣》;长江的万千气象,《深秋》《雨韵》《晨雾》;长江的为民福祉,《黄金水道》《峡江船运》《鱼汛》;长江边人民的劳作,《宜昌港旧貌》《峡江船运》《集材场》《激流放伐》《背桔姑娘》,成了他妙笔生花的不竭源泉。

冯先生的长江情思是与生俱来的。1921年,先生出生在湖北省宜昌猇亭。祖父、父辈多从事教育工作,伯父冯兆南是明末清初湖北著名画家。先生生前说道,他学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并将毕生的绘画主题定为“长江”,是源于他年轻时的一次行程。他在从宜昌前往江津的船上,先生看着身后的万重山及两岸的风光,对那些眼前掠过的神奇的山川和壮丽的景色久久不能忘怀,长久地令他心驰神往。他认定,他的目的地就是故乡,也只有故乡! 冯先生早年就读于武昌艺专。在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武昌艺专的作用举足轻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贺绿汀、唐一禾、冯法祀都曾在那里任教。据说该校的校歌,也出自闻一多先生之手。上世纪40年代,冯先生正是从这所当时首屈一指的校园走出,步入艺术世界的。“冯中衡先生师承著名画家冯法祀”。冯法祀先生(1914—2009)是我国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的大弟子。冯中衡先生得名校的熏陶和严师的教诲,成了一名高徒。据记载,先生的水彩画早在1941年他只有20岁时就入选由同盟国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反法西斯画展”。之后,由于他用油画和水彩画技法表现长江三峡的题材是填补了画界的空白,而得到了恩师冯法祀先生的赞赏,称他“为现今中国大陆用油画和水彩以及现实主义手法全面系统表现三峡的第一人”。

冯先生徒步在长江沿岸采风

冯先生完成了学业,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之后转而选择水彩画。业界人士认为,冯先生是既承继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绘画传统理论,又揉合了中华民族文化,既有“写实”,又有“写意”,他可算是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水彩画体系的人。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水彩画史上的'革新和现代形态的形成时期’中国水彩画的代表人物。”

有记载:“在武昌艺专,水彩画家倪怡德的加入,使大家对水彩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武昌艺专培养了一批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的年青人才,如魏正起、冯中衡、金家齐。他们后来成为了湖北水彩画的先驱者”。原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宁璘对冯中衡先生回忆道:“我在1943年入校,那时我还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高年级有一位名叫冯中衡的同学。他画的水彩画是用比较细致的手法把自然界各种形体结构用线勾出很有层次的轮廓,然后一块块去着色。唐老师很注意这种画法,也肯定这种画法。他认为冯中衡同学的水彩画法很结实,能充分地表现对象,很可取。”可见,当时的冯先生就已经开始了用水彩画技法来展示他眼中世界的尝试。

走进他的水彩世界,好似步入了一个梦幻世界。空中云遮雾照,江上云蒸霞蔚,两岸景物朦胧,给人的感觉亦真亦幻。更神奇的是,梦幻中,民族文化的先贤翩翩而至……《屈子魂》《魂归》《神女在望来》《雄关》。它们,似在倾诉;它们,教人领悟;它们,叩击心灵。“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九章·涉江)。画面,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格与气节,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到:他把对长江的魂牵梦萦,迸发在他的五彩笔下;他把对长江的万千情愫,挥洒在他的水彩画里;他把对长江的情感,对长江的眷恋,对长江的向往,当作寻根,视作孝宗。这一切,就是他的水彩世界的魂。[1]

作者简介

阙惠玲,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研究馆员。宜昌市作协会员,市美协会员,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