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涎石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涎石病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涎石病是指發生在涎腺腺體及其導管中的鈣化性團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變。下頜下腺涎石最常見,腮腺次之。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並繼發感染,造成腺體急性或反覆發作的炎症。可見於任何年齡,以20~40歲的中青年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病程短者數天,長者數年甚至數十年。

病因

涎石形成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異物、炎症、各種原因造成的唾液滯留有關,也可能與機體的無機鹽新陳代謝紊亂有關。涎腺結石大多發生於下頜下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下頜下腺為混合型腺體,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比腮腺分泌液黏滯,鈣的含量也超出2倍,鈣鹽容易沉積。

2.下頜下腺導管自下向上行走,腺體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動。導管長,在口底後部有一彎曲部,導管全程較曲折,使唾液易於淤滯,導致涎石形成。

臨床表現

小的涎腺結石症狀不明顯,大的結石阻塞導管影響唾液排出時,則出現阻塞性症狀。其特點是每次進食時患側腺體迅速腫脹、疼痛,進食後症狀可逐漸減輕、消退。用雙手做口內外聯合觸診時,可觸及前端較大的結石。

檢查

1.實驗室檢查其血鈣濃度較正常高。如並發感染,白細胞總數增多。

2.X線檢查用咬合片檢查口底,在片上出現射線阻射區即可確診。下頜下腺導管較前部的涎石應選顳下頜橫斷牙合片,下頜下腺導管後部及腺體內的涎石應選攝下頜下腺側位片。鈣化程度較低的涎石,在X線片上難以顯示,可做唾液腺造影檢查,涎石所在處表現為圓形、卵圓形或梭形充盈缺損。

3.B超檢查可顯示結石影像。

4.CT作為更加有效的診斷手段,除了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結石,對於觀察由其引起的炎症包塊範圍以及膿腫內部構造更為優越。

診斷

根據進食時下頜下腺腫脹伴發疼痛的特點,導管口溢膿以及雙手觸診可捫及導管內結石等,臨床可診斷為下頜下腺涎石並發下頜下腺炎。確診應做X線檢查和CT檢查。

鑑別診斷

1.舌下腺良性或惡性腫瘤無涎液分泌阻塞症狀和涎腺炎的表現,X線檢查或造影無結石,捫診腫瘤呈實質性,無壓痛。

2.下頜下腺腫瘤呈進行性腫大,無進食腫脹或下頜下腺炎症發作史。腫瘤病理檢查可確診。

3.下頜下間隙感染患者有牙病史。下頜下區腫脹呈硬性浸潤,皮膚潮紅並可出現凹陷性水腫。下頜下腺導管分泌可能減少,無涎石阻塞症狀。

治療

1.保守治療

很小的涎石和腮腺導管結石可保守治療。口含蘸有檸檬酸的棉簽或維生素C片,也可食酸性水果等,促使唾液分泌,促進涎石排出。

2.手術治療

頜下腺導管前段結石,可用推擠法將結石從導管口取出。導管中段結石,在口內沿導管方向做切口取出。導管後份和腺體內結石或涎石已並發慢性頜下腺炎、腺體萎縮,則常需同時摘除頜下腺。近年來,有人採用碎石機碎石、激光碎石、唾液腺鏡導管取石等治療方法有一定效果。

3.對症治療

合併涎腺炎者加用抗生素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