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退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海退序列由下至上一般是:沉積物由細變粗或由碳酸鹽岩變為碎屑岩;沉積時的海水由深變淺;海相沉積逐漸演變為海陸交互相沉積和陸相沉積,與之伴生的生物群也隨之由海相生物群逐漸演變為海陸交互相生物群和陸相生物群。
在相對短的地史時期內 ,因海面下降或陸地上升,造成海水從大陸向海洋逐漸退縮的地質現象。海退的結果,常形成地層的海退序列,由下至上一般為:沉積物由細變粗或由碳酸鹽岩變為碎屑岩;沉積時的海水由深變淺;海相沉積逐漸演變成海陸交互相沉積和陸相沉積。海侵和海退常緊密伴生,海退也具有周期性和旋迴性,在時間和空間上也可區別為不同級別和規模。海退的成因可與海侵類比。
海退序列
由于海退序列暴露於陸上,易於遭受河流、湖泊、風等地質作用的改造和破壞.因此,在地層記錄中,海退序列不如海進序列保存完整.
在地層所含地球化學元素類型、豐度、相關元素的比值以及地層的物理性質和地層的含礦性均有明顯的演變特徵。較典型的實例可以貴州貞豐三疊係為代表。下三疊統和中三疊統下部為含海生雙殼類和菊石的海相碳酸鹽岩沉積;中三疊統上部和上三疊統下部為含海生雙殼類、腕足類與含陸生植物和煤層的海陸交互相砂岩、頁岩、泥灰岩沉積;上三疊統上部為陸相砂、頁岩含煤沉積。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