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酒醒香銷愁不勝 納蘭性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浣溪沙·酒醒香銷愁不勝是一首寫相思之情的詞篇。此詞先點明詞人寫作的時間,再回想往昔快樂時光,而後轉寫眼前淒涼之景,結末總結自己的心境。
原文
納蘭性德〔清代〕
酒醒香銷愁不勝,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輕盈。
夜雨幾番銷瘦了,繁華如夢總無憑。人間何處問多情。
譯文
酒醒後花兒凋零哀愁不斷,如何能邁步再去賞花,還記得去年一起攀高折花,比賽誰的動作更迅捷輕快。
綿綿夜雨身體消瘦衰殘,繁華如夢一樣消逝了去,不可依託,人間還是無處尋覓、亦無處寄託那一份真情。
創作背景
公元1678年(康熙十六年),詞人的結髮妻子盧氏猝然離世,她是詞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妻子突然離世給詞人巨大的打擊,使詞人長期陷入哀愁之中無法自拔。而該詞是詞人在妻子去世的第二年,祭奠妻子的時候,有感而發創作的。
賞析
該詞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表達了詞人對伴侶的思念。
此詞起首句點明了詞人寫作的時間,是在一夜酒醒之後,發現柔弱的花兒已經凋零,只剩下片片花瓣殘留,回憶起這些花兒仍在枝頭綻放時的美麗容顏,不曾料到眼前這番頹敗之景,不能邁步再去賞花,不捨得踏上這嬌嫩的身軀,再給他們沉重的破壞。該句看似憐花,實際借花寫出了對故人的思念。
第二句寫了詞人回想往昔快樂的時光,去年還在和妻子比賽攀高摘花看誰的身姿更加輕盈。想起了和妻子在一起快樂美好的時光。
第三句突然一個轉折,美好時光戛然而止,轉而寫「夜雨幾番銷瘦了,繁華如夢總無憑。」風吹雨打,花兒怎禁得起如此,往日枝頭的熙熙攘攘如煙如霧、如畫如卷,如夢一場消逝了,不可依託。殘留的花瓣無言地展示着時間的無情,繁華亦如此,不過是夢一場,不過是過眼雲煙,欲借酒消愁,卻愁更愁,醒來不過是更殘忍的世界,綿綿陰雨帶來的壓抑加重了內心的孤寂,屋檐的水珠滴滴敲在心上。
最後一句總結詞人的心境,人間在哪裡才能找回曾經的那一份真情,表達了詞人無可奈何接受妻子亡故的現實。
全詞有醉時的夢幻、酒後的殘酷。夕陽慢慢爬上牆頭,時光易逝,紅顏老去,只留一地余香以緬懷,內心的孤寂只能獨自品嘗,何處問多情。
簡析
《浣溪沙·酒醒香銷愁不勝》是一首寫相思之情的詞篇。此詞先點明詞人寫作的時間,再回想往昔快樂時光,而後轉寫眼前淒涼之景,結末總結自己的心境。全詞有醉時的夢幻、酒後的殘酷,詞中描繪出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表達了詞人對伴侶的思念,縈繞着孤寂淒傷之感。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