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此詞上片詠橘的高潔品格和生活地位,為下片進一步詠橘作了鋪墊;下片寫橘之品格、價值和地位。
原文
蘇軾〔宋代〕
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
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
譯文
橘樹何時與山楂、山梨一起長到雪霜來時?一旦經過品評之後,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麼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
我到黃州來,開始還未認識橘樹。如荊州、揚州產的金子般的橘子極為貴重,我樂於嘗新橘。品嘗橘子吮它的滋味,賦寫橘詩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賞析
上片,詠橘的高潔品格和生活地位。「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以襯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潔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過霜期,而橘子卻能凌霜傲雪,常綠不衰。正因兩者從未「幾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於是一經人們「題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頌》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來,對橘的是非褒貶從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稱頌,原於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貶責,原於它是生于山間的「木奴」。所以該詞的上片最後一句,蘇軾發出「木奴何處避雌黃」的感嘆,也是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這一過片問句,為下片進一步詠橘作了鋪墊。
下片,寫橘之品格、價值和地位。「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以對襯之筆,先寫「北客」對橘初不相識,正是為了襯托如「南金無價」的橘子樂於被人們「新嘗」的價值。於是更進一步贏得人們的滿含滋吮它的滋味,賦寫讚頌它的詩句,其「齒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歷史的。
全詞,運用了比襯、抑揚、反問、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豐碩、香味。尤其運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襯出橘子的美質和價值。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十二月,是蘇軾貶居黃州的第三年冬天,蘇軾品嘗香橘有感,作該詞。
簡析
此詞上片詠橘的高潔品格和生活地位,為下片進一步詠橘作了鋪墊;下片寫橘之品格、價值和地位。全詞運用比襯、抑揚等手法,渲染橘子的耐寒、香味,尤其運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襯出橘子的美質和價值,抒發了詞人自己清新高潔的性情。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