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洗兒詩 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洗兒詩
圖片來自搜狐網

洗兒詩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以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以一個「誤」字,道盡了詩人一生的遭遇;後兩句是氣話,是顛倒過來說的人生感慨。

原文

蘇軾〔宋代〕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譯文

所有的人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我卻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顯愚蠢和魯鈍,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賞析

  洗兒,舊時風俗,嬰兒出生三天或滿月,親朋集會慶賀,給嬰兒洗身。蘇軾當年得子,「洗兒」之外,賦《洗兒詩》一首。這首詩語言淺白易懂,雖然僅28個字,情感卻跌宕起伏,表面上是為孩兒寫詩,而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蘇軾宋仁宗嘉佑二年中進士,曾任鳳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為杭州等地方官。後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獄,釋放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召為翰林學士。後又出知杭州,而後一再遭貶,先後貶到惠州、瓊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蘇軾是詩詞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講究煉詞煉意,這首七絕也是如此。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

  蘇東坡《洗兒詩》短短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實乃事出有因。「人皆養子望聰明」,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只是蘇軾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聰明誤一生」也是實情。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方構陷入獄。一場「烏台詩案」,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在黃州期間,侍妾朝云為蘇軾生下一個男孩兒,《洗兒詩》即為此男孩兒而作。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詩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不過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內核。蘇軾此願,實在是有感而發,絕非無病呻吟。

  明代文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記載身居杭州一位先輩瞿存齋寫過一首詩。「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筆端花與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兒詩》意,一目了然。郎瑛以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過東坡」。顯然是嫌蘇軾詩過於直白。明代楊廉也有意與蘇軾唱反調,「東坡但願生兒蠢,只為聰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魯,生兒哪怕過東坡。」清人褚人獲評論楊詩,說雖屬戲作,總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賢與愚,何必掛懷抱」為曠達也。明末清初文學家錢謙益寫《反東坡洗兒詩》,跟蘇軾一樣直抒胸臆。「東坡養子怕聰明,我為痴呆誤一生。但願生兒狷且巧,鑽天驀地到公卿。」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謫到黃州充團練副使的閒散官,這一貶就是五年。蘇軾在黃州的生活,最得意的恐怕還是與朝雲的相處,朝云為東坡侍妾,於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來歸,深得東坡的寵愛。元豐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雲產下一子,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蘇軾欣然,因作《洗兒詩》。

簡析

  《洗兒戲作》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以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以一個「誤」字,道盡了詩人一生的遭遇;後兩句是氣話,是顛倒過來說的人生感慨。全詩表面上寫的是孩子的教育話題,實則對官場進行嬉笑式的諷刺,流露出詩人玩世不恭、憤世嫉俗之意。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