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泛舟大明湖 元好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泛舟大明湖
圖片來自搜狐网

泛舟大明湖这首诗可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泛写绣江山清水秀。“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风标夸白鹭”十句为第二层,写乘舟泛游的情景与丰富的想象。最后六句,写酒兴正浓不能自抑的神态与自负其才。

原文

元好问〔金朝〕

待杜子不至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译文

等待的杜仁杰还没有到长白山前流淌着绣江水,水面上铺放开的荷花绵延数十里。

我细细地观赏水底的青山,更觉得山色佳丽无比,就像是一团朦胧青烟,随波荡漾,收拢不起。

青山从阳丘蜿蜒西来,流下这宛曲的碧水,仿佛是天公有意点染,向人间扔下半截玉环。

昨天我来到大明湖上,举起了酒杯畅饮,绣江的千姿百态,清晰地涌入我的眼帘。

等到晚间的清凉袭来,驾一叶小舟横渡东城,水色黯淡呵荷花深稠,就像是前头已无去路。

江上的女神,真不爱惜那荷花的芳香,竟忍心让它,凋零在寒冷的秋风秋露。

女神的衣襟芳香如兰,散发阵阵香气,罗袜轻盈,翩翩起舞,湖面微波轻轻颤动。

便是那《晚晴赋》的妙笔,也画不出荷花的翩然情趣,杜樊川徒然地写尽风骚,也只好全用来夸赞白鹭。

我这时如同驾着鸾凤,飞行在天上追逐神仙,只见那金枝上绿穗飘甩,晃动在我的身后身前。

我痛饮一醉眼花耳热,只觉得不够放纵自然,索性高唱起吴地的歌曲,痛快地叩打两边的船舷。

有心要唤请才子杜牧,摇动他酣醉的生花笔杆,姑且把这段风流情事,用诗篇传付后世的岁年。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元好问东游济南,游历至大明湖,深为陶醉,于心旷神怡中写下这首诗歌。

赏析

  全诗可共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泛写绣江山清水秀。

  《泛舟大明湖》一诗,虽以大明湖为题,却从长白山脚下的绣江启笔,以辽阔的视野和细腻的笔触,为明湖之美铺设了独特的背景。“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诗人凭借对绣江的游历记忆,以“展放”二字描绘出绣江中荷花盛开的盛景,与即将描绘的大明湖形成异曲同工之妙,不仅水脉相连,更在景色上互为映照。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此句转向对绣江至明湖间山水景色的描绘,南岸群山蜿蜒,苍翠欲滴。古时这里景致自然天成,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群山倒映水中,如同深黛色的烟云,游船穿梭其间,山影摇曳,变幻莫测,使诗人发出“水底山更佳”的赞叹。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湾,天公掷下半玉环。”诗人继续发挥想象,将这一带山峦的轮廓比作半个玉环,其碧绿如玉,非人力所能及,以“玉环”之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形态与色彩。

  接下来,“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风标夸白鹭”的十句,则将笔触聚焦于大明湖,描绘了泛舟湖上的情景与诗人的丰富想象。“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诗人一杯酒下肚,仿佛又将思绪拉回到与绣江相似的明湖,朦胧中两景交融,为明湖之美增添了更多韵味。

  “晚凉一棹东城浪,水暗河深若无路。”诗人描绘了在晚凉时分,乘船经过东泺水至明湖的情景,荷叶密集,水面昏暗,似乎难以找到前行的道路,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探索的乐趣。“江妃不惜水芝香”至“罗袜盈盈见微步”,本意是写满湖的荷香,却推出了江妃,说江妃不怜惜荷花的香气,实在是因为荷花太多了不稀罕了,便尽情挥洒,任馨香飘散在秋风夜露之中。江妃的衣袖中散发着芳香,迈着款款脚步出现在湖面风影里。是写江妃也是在写荷花,写到此处,诗人已完全被明湖景色所折服,用大胆浪漫的想象,人格化地写荷田之美。

  最后六句,写酒兴正浓不能自抑的神态与自负其才。“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借用杜牧写《晚晴赋》的典故,说即使是大诗人杜牧,也描绘不出而今的胜景,只能徒然地夸夸白鹭鸟的风姿罢了。“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诗人让想象任意驰骋,行舟在湖水之上,像仙人一样乘上青鸟飘然升空,追逐着不知名的神仙,但见两旁重重叠叠的繁花绿叶连绵相属,望不到边际。“眼花耳热不称意”至末尾是说,如此良辰美景,直看得我眼花缭乱,畅饮美酒仍不能尽情表达内心的快意,于是禁不住轻叩船舷,吟唱优美的江南曲调,抒发情怀。恨自己无佳句摹写出眼前之状,只有将此心愿留待他日,请杜先生摇着醉笔,描画这快活风流的情形。

  该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布局奇特,富于变化,将动与静、明与暗、写意与工笔、远景与细处、幽深与开阔、写实与虚幻、简笔勾勒与浓彩重墨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变幻莫测、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诗人还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和诗句,以期丰富诗的内涵。

简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泛写绣江山清水秀。“大明湖上一杯酒”至“枉著风标夸白鹭”十句为第二层,写乘舟泛游的情景与丰富的想象。最后六句,写酒兴正浓不能自抑的神态与自负其才。该诗描写了大明湖秀丽景色,诗中诗人利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想象,把大明湖赞许为人间绘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诗人的诗意,增加了诗的韵味。全诗格调高昂,气势豪迈。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1]

参考来源